大雁飞行时为什么排字队形,大雁飞行排列队形

彩虹网

大雁飞行时为什么排字队形,大雁飞行排列队形?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大雁飞行队形基本上为排字一横排(一字型)和人字型两种。

据说大雁南迁时之所以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主要是为了节省体力(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飞行69-90公里,时间长达一两个月),大雁加速飞行时,它们的队伍会排成人字形,此时,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就会在其身后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样一来,紧跟其后的大雁在飞行时,就能很好地利用该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从而节省体力,由于头雁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以利用,因此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的迁徙过程中,雁群需要不断地更换头雁,经常变换队形,才可顺利的南迁过冬。

大雁飞行时为什么排字队形,大雁飞行排列队形

珍惜今生献爱心的句子?

1.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2.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李白

3.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团结创造智慧。国际人类团结日,团结起来,汇成力量的源泉,育出智慧的摇篮,为人类和谐发展而努力。

4.手牵手,牵成橄榄枝花环;肩并肩,组成和平长城防线;心连心,连成爱的同心圆,国际人类团结日,世界是一家,全人类团结起来,消灭贫困饥饿和战争,让和平科技发展之光永远照亮地球家园。

5.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6.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7.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会形成合力产生凝聚力。讲团结需要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目光,以全局利益为重;讲团结需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相互理解。

8.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团结中不免有合作。

9.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10.团队合作有利于产生新颖的创意。从团队的定义出发,团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三人行,必有一师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创的想法。团队成员组成的多元化有助于产生不同种想法,从而有助于在决策的时候可以集思广益而产生一种比较好的方案。

11.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句简短的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12.在这里我们共同为了将来的蟾宫折桂儿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是的,同样的拼搏与团结在运动场上一样表现的淋漓尽致。

13.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团结一致,**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人类要是都能像黑蚂蚁一样,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14.一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国际人类团结日,团结起来,共创未来!

15.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国际人类团结日,让我们团结起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

16.聚点滴以成江河浩荡,集细壤方就山峦苍茫。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国际人类团结日,团结创造世界,团结改变生活,把有限的个体力量融入到团结中去,收获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17.蚂蚁是众人所知的最团结的动物了:虽说一只蚂蚁像粒芝麻一样小,力量也很小,人们一脚就可以把它踩死,更不用说要咬死一个人了,可是成千上百只蚂蚁就可以将一个人至于死地!

18.每个人和他的伴侣走在人流中,都希望被人注视,在嫉妒的眼光中感到一种团结,在同情的眼光中感到一种分裂,这种眼光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会聚拢你们,也会渐渐拆散你们,这其实是很虚荣的,也很实际。爱情在这个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19.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0.蜜蜂筑巢共建家园,是为养育后代繁衍生息而忙做。蚂蚁成群结队搬家,为防御外患生存奔忙。大雁南飞排字队形,是为了减少前行风阻,而并肩前行。“国际人类团结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冲出重围走出貧困低谷。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进。

21.俗话说“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国家和军队无坚不摧!国际人类团结日,祝愿中国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生力军”!

22.蜜蜂筑巢共建家园,是为养育后代繁衍生息而忙做。蚂蚁成群结队搬家,为防御外患生存奔忙。大雁南飞排成人字队形,是为了减少前行风阻,而并肩前行。“国际人类团结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冲出重围走出?困低谷。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进。

23.俗话说“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国家和军队无坚不摧!国际人类团结日,祝愿中国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生力军”!

24.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维吾尔族

25.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与爱心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今年台风连连,暴雨侵袭,我国的湖南江西等地成了重灾区。然而倾盆大雨冲不毁人们的爱心,各地捐款捐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是因为有了这些爱,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

26.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27.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28.没有任何雇员能让老板完全满意,没有任何下属能让上级完全满意。如果有,那么也是暂时的,也是靠拍马屁得来的,不能长久。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都不尽相同。一个好领导,要能容忍下属犯错,更要容忍下属用自己的方式 思考 和解决问题。因此,做上级的对下属 宽容 一些,做下属的对自己严格一些,一个集体才能团结和睦,才能共同做好事业。如果恰恰相反,组织则无战斗力。

29.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30.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31.为正义的事业而团结,坚强稳固百世流芳;为既得利益而团结,苍白虚弱,遭人唾弃。团结的目的决定了力量的性质。团结一旦偏离了正确的航向,以至于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就有可能驶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32.血脉相连写出一个爱,心手相牵唱出一种情,齐心协力共建一个和睦家庭,团结友爱世界消失战争弥漫和平。国际人类团结日,互爱互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光明。

3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34.因为团结,所以辉煌;因为团结,所以没有太多遗憾;因为团结,所以我们共同编织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35.如果把每个人比作一滴水,一滴水是成不了水流的,只有大家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滔滔不绝的江河。他使我们大家懂得,只有团结才能构造出和谐美好的班级和社会。

36.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37.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人类要是都能像黑蚂蚁一样,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38.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罗阿

39.团结是什么?团结是乘法。把一个人的力量乘以一个人的力量,那么这份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把这份力量乘以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呢?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

40.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41.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

42.团队合作在实现既定目标上具有很多优势,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团队合作重要之所在。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做一只合群的大雁,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团队能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43.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4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况

45.原本我们每一个都是一根散落的琴弦,是天使的翅膀用团结的粘合剂将我们一一编织,凝聚成一股永恒的力量,我们才得以将齐心协力的精神演绎成生命的乐章。国际人类团结日,让我们一互帮互助为桨,化互敬互爱为河,用团结的力量驶向生活美丽的家园。

4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47.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英欧文 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难成大事;一个企业没有(查看全文)

48.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太行王屋两座山,何其大,可是有寓公在,有寓公的子子孙孙在,太行王屋又何足挂齿?三峡水利工程,何其大,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可是,有同一条心在,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49.你挑水,我种田,夫妻双双把家还。我打鱼,你晒网,举案齐眉鱼米香。东家短,西家长,温暖团结是家乡。国际人类团结日,团结朋友,成就事业。团结亲人,享受生活。祝你快乐!

50.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51.蚂蚁是众人所知的最团结的动物了:虽说一只蚂蚁像粒芝麻一样小,力量也很小,人们一脚就可以把它踩死,更不用说要咬死一个人了,可是成千上百只蚂蚁就可以将一个人至于死地!

52.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53.“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4.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55.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因为“失期,法皆斩”吗?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史记》中的这一记载被推翻。

01,先说《史记》当中的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是为什么?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前209年,朝廷征兵去渔阳(北京密云)戍边,一个叫做陈胜的阳城人(河南登封一带)也在征兵之列,他被任命为屯长,带领其他九百名穷苦百姓,在两名秦朝军官的押送下去渔阳。

由于朝廷给的期限比较少,因此陈胜带着众人日夜兼程奔赴渔阳,但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的时候,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将道路给冲毁了,根本无法通行,众人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停下来。

过了好几天,大雨也没有停,眼看朝廷给的期限就要超了,陈胜感到非常着急,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带着九百名士兵造反。

陈胜为何要造反?《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说大雨将道路阻隔了,已经无法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渔阳了,根据朝廷律法,失期之罪,所有人都要处斩。

也就是说,陈胜认为已经无法如期抵达渔阳了,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造反来得痛快,万一成功了呢?

这一点,后来在陈胜与吴广的对话中也得到了印证,说陈胜在打定主意造反之后,找到了另一位屯长阳夏人吴广,他对吴广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的意思是,现在去渔阳也是死,逃走了被抓住也是死,不如造反算了,还可以干一番大事业。

在陈胜的劝说下,吴广也同意造反,之后两人经过一番谋划,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着九百名农民起兵造反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通过《史记》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为了能够活下去,也是为了反抗暴秦,千百年来没人对此表示怀疑,“秦法误期当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那么,秦法真的这么严苛,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为了正义而造反的吗?

02,通过考古发掘,专家推翻了《史记》中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的记载。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一个秦朝官员的坟墓,也就是睡虎地秦墓,这个官员姓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喜,是秦始皇时期云梦地区一个县令手下负责刑狱的小吏。

喜虽然只是个很小的官,却非常上进,平时喜欢研究秦朝法律,而且很热衷于抄录法律条文,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他还将自己抄录的竹简作为陪葬品。

因为喜的这一爱好,考古专家在他的坟墓中找到了他抄录的竹简,叫做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些竹简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但还是保存下来了。

专家们对云梦睡虎地秦简进行了整理,发现了很多很重要的信息,主要有十个部分,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等等,涉及到秦朝法律的方方面面。

在这些竹简中,我们就找到了跟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信息,那就是在《徭律》中记载了秦朝百姓如果“失期”了,究竟要怎么处罚: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大意是,秦朝征发徭役,如果耽误了出发的时间,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应当斥责;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迟到十天以上,罚一甲;如果因为下大雨而无法通行,则免除本次徭役。

也就是说,秦朝法律对“失期”的处罚,最高处罚标准也不过是上交铠甲和盾牌而已;并且,如果是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迟到的,不但没有处罚,还可以免除本次徭役!

那么,陈胜、吴广属于哪一种呢?当然属于“水雨,除兴”这一条文了,也就是天气原因导致无法再继续前进了,法律规定是可以免除徭役的。

这与《史记》当中的记载显然不符,那么谁说得对呢,是喜的记录有错,还是司马迁搞错了?

很显然,喜抄录的秦朝法律条文显然更加可信,因为他作为秦朝官员,是法律的执行者,对秦朝法律条文是非常熟悉的,不太可能搞错。

而司马迁就不一样了,他生活的年代距离秦朝一百多年,他很难知道秦朝的法律,对“失期”究竟是怎么处罚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初项羽进入咸阳,一把大火烧毁了秦王宫,同时被烧毁的还有大量文字材料,这就导致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缺乏可信的文献作为参考,只能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来记载,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迁作为汉朝人,为了突出汉朝的合法性,不得不将陈胜、吴广起义的动机正义化,毕竟刘邦当初也起义了,而且是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

试想,如果陈胜、吴广起义代表的不是正义,那刘邦起义岂不是也不代表正义,汉朝的存在也就不合法了?

也就是说,司马迁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他将陈胜、吴广起义说成是不正义的,因此他只能说秦朝的法律太过严苛了,这才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

好在,我们通过考古,知道了秦朝法律究竟是怎样的,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事实上即便没有发现云梦睡虎地秦简,我们从《史记》当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矛盾的地方,那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可能是有预谋的。

03,陈胜、吴广究竟为何起义?

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发现,陈胜这个人其实天生反骨,他是有预谋造反的。

据记载,陈胜早年给人当雇工,专门给地主家种田,可见他处在社会最底层,是被压迫得最严重的一个人群。

陈胜虽然出身寒微,却不甘于人下,尤其不愿意给人打工,因此他常常对人说,如果我们当中以后有人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其他人啊!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当时,大家都对陈胜的话感到不屑,认为自己只不过替人种田的雇工,怎么可能富贵得了呢,陈胜却不以为然,对大家说,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记载这个故事,是想表现出陈胜不是一般人,日后是要扛起反秦大旗的,但同时也说明陈胜天生反骨,在当雇工的时候就想造反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秦朝时处在陈胜这个阶级的人,注定一辈子只能种田,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属性,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造反。

可问题是,在陈胜之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农民造反的先例,陈胜却说什么“苟富贵、勿相忘”,还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不是想要造反,还能是什么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陈胜被征发到渔阳当兵,走到大泽乡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他却对陈胜说,已经无法如期抵达渔阳了,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根据前文所述,秦朝对“失期”的惩罚并不重,像陈胜遇到的这种情况,是可以免除兵役的,因此这一段记载并不可信,那他究竟是为什么造反的呢?

我们先看陈胜在说服吴广造反之后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按道理来说,如果正如司马迁所说的“秦法失期当斩”的话,那陈胜、吴广其实很容易就劝说其他九百名农民跟着一起造反,因为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

但现实却是,陈胜、吴广在劝说众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的时候,是十分艰难的!

为了说服众人跟着自己一起造反,陈胜、吴广可谓煞费苦心,为此不惜借助神鬼之力,为此他们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陈胜找来一个占卜师给自己占卜,然后将占卜师得出的结果告诉众人,说自己干什么事都会成功。

那时候人们非常迷信,对神鬼之事十分敬畏,陈胜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大家相信他。

第二件事,陈胜让人将一块写有“陈胜王”的绸帕塞到鱼肚子里,然后让渔夫去市场上卖鱼,他则派人去市场上买鱼,将藏有绸帕的鱼买回来,最后在杀鱼的时候取出绸帕,众人看了都惊讶不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胜这么做,依然是在迷惑众人,让大家认为他就是带领大家摆脱困境之人。

第三件事,陈胜让人躲在驻地附近的一座庙宇中,在半夜时分点燃篝火装作鬼火,然后学习狐狸的叫声,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当时,众人都在睡觉,听到声音之后纷纷出来观看,许多人开始相信陈胜可以成大事。

但是,即便如此,众人依然没有下定决心跟着陈胜造反,这让陈胜十分着急,这时候吴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故意激怒负责押送他们的两个秦朝军官,导致那两个军官拿鞭子抽他,这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纷纷上去劝阻。

这个时候,吴广趁机拿起一把剑将一名军官杀掉了,陈胜则冲上去杀掉了另一名军官,众人见闯了大祸了,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见时机成熟了,于是站在高处对大家说,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不如造反吧,壮士不死就罢了,如果要死,也要干一番大事业再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众人听完热血沸腾,于是纷纷响应,跟着陈胜、吴广一起造反。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让众人跟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根本不是“失期”,而是陈胜和吴广对众人的不断蛊惑,以及陈胜、吴广杀掉秦朝军官之后,众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也就是说,陈胜是有预谋造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才跟吴广一起使用了一些小伎俩,结果真的把众人给唬住了。

事实上,陈胜之所以最终能说服众人跟着他一起造反,如果只是耍小聪明的话,还不足以达到目的,还有两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第一,跟着陈胜、吴广造反的那九百名农民,其实都是楚国人,楚人骨子里刻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

楚国人认为,楚国的灭亡是六国中最冤枉的,因为秦国消灭楚国的战争,没有任何借口,是不正义的战争,所以楚人对秦人十分痛恨,一直想要灭掉秦朝,恢复楚国。

陈胜作为一个楚国人,之所以会产生造反的想法,跟楚人对秦人的痛恨有一定关系,比如他在劝说吴广跟他一起造反的时候,就曾说楚人拥护项燕(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项燕已经战死了),不拥护秦朝。

同样的道理,那九百名农民之所以愿意跟着陈胜、吴广造反,也跟楚人仇恨秦人有关,陈胜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适时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极大激发了众人的造反热情。

还有个例子可以说明,后来项梁起义的时候,拥护楚国宗室后裔熊心为楚怀王,得到了楚人的极大拥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壮大了,可见楚人的反秦热情有多么高涨。

第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激发了人们对阶级斗争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商周到秦朝时期,阶级属性其实是很固化的,贵族一辈子都是贵族,平民一辈子都是平民,每个人都很难跨越各自的阶级属性。

但是,陈胜、吴广却对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我们天生就低人一等吗?

这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如果不反抗的话,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于是都愿意跟着陈胜、吴广一起造反。

不甘于平凡的命运,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但没有人敢说出来,更没有人敢做,陈胜、吴广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还鼓励大家跟着他们一起造反,这是他们的明智之处。

在了解到这两点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陈胜、吴广起义,不是因为秦朝的法律太严苛,而是因为他们作为楚国人,想要反抗秦人,并且他们不甘心一辈子平庸,想要飞黄腾达。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秦法确实严苛,但也没有达到完全不讲道理的地步,如果因为大雨而无法及时抵达目的地就要处死,这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总结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书上记载是因为“失期当斩”,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考古发掘可以将其推翻;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只是楚人对秦人的反抗,以及陈胜、吴广对于改变自身阶级属性的向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