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中介“代Call网约车” 疑包车拆单牟利

彩虹网

政府提出规管网约车服务,从平台、车辆及司机三方面着手,确保符合法例、安全标准和服务质素。《大公报》调查发现,有中介在网上卖广告,声称提供“代客叫网约车”服务,以优惠折扣作招徕。大公报记者以乘客身份实测,怀疑有人透过包车形式,再拆散服务收取费用。

有立法会议员提醒,光顾有关中介服务,等同透过陌生人叫车,没有质素保障whatsapp网页版,乘客更可能受骗,一旦遇到服务问题或发生意外,随时投诉无门。运输及物流局关注事件,重申若任何人利用汽车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运输署会把个案转交相关执法部门跟进。

薄利多销 用优惠券赚差价

大公报记者昨日在网上二手拍卖平台以“代Call车”为关键字搜索,发现有超过400个相关帖文广告,内容提及透过中介叫车,可享有不同优惠折扣,例如“100元车费以内一律收费45元”、“100元以上减55元”等,服务包含各大网约车平台,由本地各区点到点whatsapp登录,以至跨境车辆服务,任君选择。

记者随后以乘客身份,随机抽了四个帖子,按帖文提供方法联络中介,其中一人回复。该名中介表示,平台至今已接单超过一万张,符合“可信度”,乘客只需告知上落车地点,由他再报价,如果觉得价钱合理,便可以即时安排网约车。

记者实测从香港仔到红磡,若按网约车平台正常价钱,收费约186元,中介报价208元,但提供60元扣减优惠,最终记者透过支付宝付款148元,即实际减价38元。

中介收款后,约一分钟回复记者,三分钟内可以上车,并将司机车牌号及上车时需要提供的“上车PIN码”发送过来whatsapp网页版,过数分钟后,一辆私家车来到上车点。上车后,记者问司机关于订单的信息,司机表示“(我)只是正常接单,不知道什么中介。”不过,司机随后透露,今次行程属于“包车”形式操作。

“我们只是正常接单,平台如果有提供优惠,可能会平少少,但平不了几多。”司机强调,并不认识“包车”的人,但估计有人透过提供优惠,取得一定数量的客人,透过“薄利多销”获利,“他们(‘包车’中介)可能以量取胜,乘客直接转数过去,再抽平台优惠券差价,赚取中间‘油水’。”

网上现广告群组 用户称优惠吸引

大公报记者追查后发现,部分中介开WhatsApp群组,每日公布营运时间,有中介报称目前已有超过600名成员,部分声称可储值1000元,成为会员后再享有会员价。有经常透过中介叫车的乘客表示,今年初开始使用服务,每星期两至三次,平均取得约七折优惠,较市面部分网约的士提供85折优惠更加便宜。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陈绍雄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有关经营手法透过陌生第三者叫网约车,乘客无法即时透过手机应用程式追踪行程,一旦发生争拗或交通意外,随时投诉无门,而且乘客有机会遇上网骗,现时政府已向五间的士车队发牌,呼吁市民光顾合法合规的网约车。

运输及物流局回复查询表示,根据现行法例,任何人不得驾驶或使用汽车,或容受或允许他人驾驶或使用汽车,以作出租或取酬载客用途,除非该车辆领有生效的出租汽车许可证。局方强调,政府一向十分关注任何人利用汽车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的情况,并一直采取针对性执法行动,以打击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活动,运输署会继续就驾驶执照相关事宜与有关部门合作,包括把怀疑非法载客取酬的个案转交相关执法部门跟进。\大公报记者 张真、冯锡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