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做的一个小实践,就是关于判断哪个是成语。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脑子里想的就是,这还不简单,成语嘛平时说得多,见得多。但仔细一想,我怎么确定一个词是不是成语?总不能靠感觉?于是我就决定先从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成语词典之类的东西。
我先在网上搜一下,找到不少在线成语词典。我心想这下好,直接把待选词放到词典里查一下,查得到的就是成语,查不到的就不是。说干就干,我随便找几个词来试试水。比如说,我拿到四个词:
- A. 奋发图强
- B. 百尺竿头
- C. 喜大奔普
- D. 亡羊补牢
我一个个放到在线词典里查。结果,A、B、D都能查到,C“喜大奔普”查不到。按照我的逻辑,C就不是成语。当时我还挺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问题。有些词,虽然我们平时不说它不是成语,但在正规的成语词典里也查不到。比如说,一些比较新的、或者比较口语化的说法。这让我意识到,光靠查词典可能不够,还得结合一些其他的判断标准。
我就开始思考,成语除能在词典里查到,还有什么特点?我想到几个:
- 结构固定: 成语一般是四字格,当然也有少量的三字格或者五字格。
- 含义深刻: 成语通常都有一定的历史典故或者文化内涵。
- 广泛使用: 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
有这几个标准,我就开始重新审视那四个词。 “奋发图强”、“百尺竿头”、“亡羊补牢”这三个,无论是从结构、含义还是使用频率上,都符合成语的特点。而“喜大奔普”这个词,虽然是四个字,但明显是个网络用语,不符合成语的标准。
为验证我的想法,我又找一些其他的词来测试。有些词,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成语,就去问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如果大家都觉得是,而且也符合我总结的那几个特点,我就把它归为成语。反之,就不是。
经过一番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新的成语也会不断出现。但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语,这种方法基本能够判断出来。
这回实践让我对成语有更深入的解。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我就不会只靠感觉或者查词典,而是会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这也算是我一个小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