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之狼 r,为什么现在农村养看家狗的少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养狗了呢?总结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偷狗贼太猖獗,中国人历来有吃狗肉的习惯,某些地方还有狗肉节,据了解市场上的狗肉大概30元一斤,每年那么大的销量,加上很少有专门养殖的,这时偷狗贼做着无本买卖,到处偷狗,所用办法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有麻醉的,甚至还有毒药,很多农民着实伤了心,不在愿意养狗。
第二点:农村的土狗,具备很好的看家护院能力,当然这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时邻居来串门,可能被狗伤到,原来农民安全意识薄弱,被狗咬伤了,用一些土办法处理一下就行了,现在咬伤了,轻则几百块,重则几千元。很多人不愿意冒风险,农民挣点钱不容易,害怕自家狗咬人赔钱。
第三点:原来小偷比较多,养只狗,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农村小偷少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不选择养狗了,现在农村安防也比较到位,各个路口都会有监控设备,有的人自己也正在家安装了监控设备,觉得养狗看家护院不重要了
第四点:扰民。急的原来家家户户都养狗的时候,半夜路上过一辆大车,基本上整个存的狗都会叫,农民白天本来干活就比较累,晚上在被吵得睡不好,有可能会影响邻里关系。
第五点,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虽然狗狗不会主动伤害孩子,谁也不想冒风险,另外农村狗狗也不会按期注射疫苗,也不洗澡,驱虫,风险多一点。
第六点:在农村很多狗都是散养的,但是在农村老鼠是避免不了的,为了灭鼠会选择一些手段,但是狗吃了毒死的老鼠也会被毒死,这也是部分人放弃的原因。
千与千寻到底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岔路口,有一左一右两条道路,你会怎么选择?路走错了还可以重新掉头,但是人生呢?
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千寻一家选择了右边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一家人驾车来到了一条隧道前,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小千寻十分抗拒走进里面,但终究还是拗不过自己的父母,走了进去。看来有时候大人们的好奇心,比孩童更重。
走过隧道,他们经过了一片草地,紧接着爸爸的鼻子就发现了一座奇特的小镇,哦,不准确的说是他嗅到了小镇美食的气息。可是当他们找到美食的时候,店里却空无一人,整个小镇都像是没有人的迹象。
看着诱人至极的食物,千寻的爸爸妈妈,也不管店里有没有人了,直接开始了一场饕餮盛宴,用妈妈的说话,等下来人了在付钱就好了。但是千寻认为这样做不好,她拒绝了妈妈的邀请,看着大快朵颐并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的两人,小千寻只好去小镇上闲逛打发时间。
她来到油屋前的一座桥上面,在这里千寻碰到了一个少年,少年不由分说的让千寻快点离开这里,因为天马上黑了。
千寻一脸茫然,但还是马上回去找到正在大吃特吃的父母,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等待她的却是两头满口垂涎、面目丑陋的猪,眼前的一切让千寻难以置信。
天已经完全笼罩在黑暗之中,小镇变得灯火通明,镇上出现了很多透明的幽灵,千寻害怕极了。她想沿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但此刻路已被一片汪洋所取代,她回不去了。
看着那片汪洋上还有一艘灯火辉煌的大船,千寻嘴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一定是在做梦”。突然千寻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不断的变透明,看着将要消失的自己,她再一次感到了手足无措。
这时那个少年再一次出现在了千寻面前,少年拿给千寻一个药丸,吃完之后千寻的身体恢复了正常。通过这个少年,千寻终于确认并接受了父母已经变成猪的事实。
少年告诉千寻,找到锅炉爷爷并寻求一份工作,因为想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就必须要有工作,不工作的人会被掌管这个世界魔女汤婆婆变成动物。少年接着告诉千寻,自己的名字叫做白龙,在千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她了。
按照白龙的提示,千寻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找到了锅炉爷爷,此刻锅炉爷爷正在努力工作着,千寻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告诉他自己想要在这里工作,锅炉爷爷却说这里不缺人,干活的黑煤球要多少有多少。
突然一个搬运煤块的黑煤球累趴下了,千寻只好出手相助,这时黑煤球们开始争相把煤块往千寻身上堆,他们都想让千寻替他们工作。这时送饭的小玲进来了,锅炉爷爷拜托小玲把千寻带去找汤婆婆,因为在这里工作必须要和汤婆婆签约才行。
看着笨手笨脚的千寻,小玲极不情愿的接受了锅炉爷爷的好意,上等的烤蝾螈。
来到汤婆婆的所在的最顶楼,千寻说出自己想要工作的念头,但汤婆婆看着千寻,不以为然,这里是各方神明来泡澡放松的地方,一个小女孩能做什么。可是千寻嘴里却不断说自己想要在这里工作,汤婆婆勃然大怒,生气的质问千寻,我凭什么给你工作?
这时里屋突然伸出一只巨大的脚,汤婆婆江连忙跑过去安抚,这时一张契约书飘到了千寻手中,她在上面写下,“荻野千寻”,可是汤婆婆却剥夺了这个名字,让千寻改名叫做“小千”。
汤婆婆通过夺走人的名字来控制别人,名字忘记了回家的路也就会忘记了,不过还好白龙记得千寻的名字,白龙偷偷将她在真实世界的衣服送给她,千寻在衣服里找到了同学送给她的卡片,在那个卡片上写着她的真实名字,千寻。白龙嘱咐她把真实的名字记好、藏好。
那白龙真实的名字叫做什么呢?
雨夜,油屋依旧是一片繁忙却又很有秩序的景象。千寻发雨地里一脸憨相的无脸男,就给他留了门。得到关心与帮助的无脸男,对千寻心存感激,于是在千寻拿不到药浴牌的时候,无脸男却直接塞给她一大把。
刚一工作的千寻就遇到了大麻烦,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腐烂神是她需要接待的第一位客人。大家受不了这么脏的腐烂神都躲得远远的,当然这样的苦差往往都会落到新人的头上。
但是千寻没有逃避,她尽心竭力的为客人提供服务。在腐烂神的身上千寻发现了一根刺,汤婆婆敏锐的意识到这位客人恐怕不是什么腐烂神,她连忙递给千寻一条绳子,然后召集油屋全体人员,如同拔河一般,把那根“刺”奋力拔了出来,是满地的生活垃圾,而那位客人也终于显露真身,一位被污染的河神。
经过沐浴后的河神舒服极了,河神送给千寻一个药丸和满地的金子,在大笑声中畅快离去。只留下一脸茫然的千寻,和争夺金豆子的众人,而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无脸人看在了眼里。
显然无脸男已经洞悉了人性的关键,他的手心开始不断变出这个“关键”,让别人为他服务。
千寻醒来天已经大亮,在广袤的海平面上,千寻突然看见白龙正被一群纸飞机追着,并且怎么甩也甩不掉,奄奄一息的白龙冲进千寻的房间,而纸飞机在这时突然掉头飞走了。
紧接着白龙跌跌撞撞的冲向了顶楼汤婆婆的房间,千寻紧随其后,在油屋千寻撞见正在被众人奉承服务的无脸男,此时的无脸男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东西,体格变得格外庞大。他从手心变出一捧金子想送给千寻,但心系白龙安危,千寻顾不得多说,急忙跑开了。
原来白龙奉汤婆婆之命,去汤婆婆的双胞胎姐姐钱婆婆那里偷了一枚很重要的魔法印章,由纸飞机幻化出的钱婆婆把汤婆婆的宝宝变成了一只小鼠,而那三个脑袋则取而代之被变成了宝宝。而白龙则趁其不备用一个甩尾破了钱婆婆的魔法。
在锅炉爷爷那里,千寻把河神给的药丸一分为二,塞进了白龙口中,白龙身体一阵抽搐,吐出了印章和一条小虫,就是这条虫子在吸食白龙的生命,然而此刻的白龙依旧还是奄奄一息,为了救白龙,千寻决定去找钱婆婆。锅炉爷爷拿给千寻四张电车票,但那是一辆没有返程的电车。
在去找钱婆婆之前,油屋还有一件事需要千寻解决,暴躁的无脸男此刻体积更加庞大了,他仍然想给千寻他认为最好的,为了挽留已经迷失自我的无脸男,千寻把剩下的半颗药丸丢入他的口中,狂吐不止,直到把所有东西吐的一干二净,离开油屋后无脸男恢复正常了。
他们一同坐上了这趟没有返程的电车,四张车票刚好够用。
白龙醒了。他找到汤婆婆,在白龙的引导下汤婆婆终于发现了,此刻的宝宝居然是那三个脑袋变成的,白龙说自己可以帮她找回宝宝,但条件是让千寻和她的父母回到他们的世界。
千寻把印章还给了钱婆婆,出人意料钱婆婆并没有众人想象中那么凶神恶煞,反而和蔼可亲,但是钱婆婆告诉千寻对白龙的事她也束手无策,临走,钱婆婆送给千寻一条彩色的发带。这时白龙到了,而钱婆婆好像已经知道白龙的伤势已无大碍。
回去的路上,千寻对白龙说起了那一段往事,在她很小的时候不慎掉入了一条名为琥珀川的河流,他们就是在那时相遇的,白龙终于想起了一切,他的真名叫做赈早见琥珀主。
当他们回到油屋时,众人已经等候多时。汤婆婆让千寻在十头猪中找出自己的父母,机会只有一次,而千寻却坚定的告诉汤婆婆这里面没有自己的父母,果然,她答对了,契约解除,油屋众人欢呼雀跃。
白龙送千寻到她来时的路,并叮嘱她在走出隧道之前,千万不能回头,但已经想起一切的白龙呢,那条河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他还回得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终有一天白龙和千寻一定会再次重逢。
在隧道前,千寻的父母已经等候多时,他们好像根本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这让千寻也感到如同梦境一般,但那条会发光的彩色发带仿佛在证明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油屋就如同一个拥有魔力的城堡,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金钱服务,有人因为过分贪婪变得面目可憎,进而迷失自我。人与人之间,有真心实意,也有利益交换。但千寻在这里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她真心实意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她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和认可。
一个人的善良,才是这世间最大的福报!
人生就如同那一趟没有返程的电车,你不知道上车的都有什么人,也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下车,更不会知道前方的道路平坦曲折,或许某人的下车让你难过不舍,或许道路的坎坷让你遍体鳞伤,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千与千寻》不仅是献给儿童的童话,更是献给大人们的礼物。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穿越过那条幽深黑暗的隧道,我们最想遇到的,一直都是那个纯真而善良的自己。
因为那才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好的模样。
可为什么只有年轻人才愿意干?
不止是年轻人做吧,坐标上海,我因为经常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溜达,也会经常在意身边过往的车辆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近几年送外卖的人群已经慢慢的向中年人转移,你应该能发现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在外卖员的比例已经不小了,甚至有四五十岁六十岁的也在这个队列中!
送外卖如果你想月薪过万,我们来计算一下,每单3.5元的收益(平均值)月薪一万你就要送10000/3.5=2857.14.每个月算你不休息2857/30=95.23.每天九十五单算你每天工作20个小时吧95/20=4.75也就是说每个小时你起码要送五单,因为还有每天的所谓的保险之类的费用。平均十分钟要送一单,要不是和站长有点关系,都给你安排顺路的单子,这样的事情是很难完成的。就算你有超人的意志力和体力完成了,那我相信你把这样的心思用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并不是歧视哪个职业,只不过要和付出做比较,不要相信资本在广告中的那些谎言,有这种精力好好学习一个软件或者学一个技术,不用几年你的收入会远远高过这个,中年人选择送外卖,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为了过渡一下,不知道谁定的制度招聘的他就卡在35岁,真的很可笑。
在上海平均一天有两起骑手车祸事件,有的严重有的轻微,虽然已经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风一样的骑手还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三块五一单较劲。
珍爱生命,远离外卖,能在家自己做饭就不要点外卖了,一个个吃的四高又癌症的,你真的不知道你吃下去的外卖到底有多脏。
为什么还能住豪华酒店吃大餐?
有学者说:康有为的人品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纵观他的一生,无论是从其学问、性格、思想、人品等方面看,无不充满了正反两方面的矛盾特点,似乎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其一生的为人行事。
康有为是“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将与精神领袖。这场仅进行了一百天的改革虎头蛇尾,因遭到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与无情镇压而草草收场。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人头落地,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被画上了句号。
因事先得到光绪帝的秘密通知,变法的主要策划者康有为、梁启超于“戊戌政变”爆发前夜的(1898年)9月20日凌晨逃离北京,由天津塘沽乘日本军舰到上海,后来又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逃往香港、日本,从此亡命天涯。
康有为在香港藏匿了一段时间后,历尽艰辛和曲折,辗转来到日本,与先期到达的梁启超等人会合。抵日后,康有为的脑后还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梁启超等弟子苦苦相劝,他就是不肯剪辫。后来,有日本人讥笑他脑后那根“尾巴”,这才下决心剪掉。
1899年3月,迫于清廷对日本政府施加的压力,康有为流亡到了加拿大。在此期间,康有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海外华侨中加紧筹建“保皇会”。由维新派摇身一变为保皇派,目的虽为促逼慈禧恢复光绪的自由 ,但其人思想性格之诡谲善变,由此可见一斑。
在1901年前后的几年间,康有为流亡初期的生活极为窘迫,主要靠梁启超等人用办报、开书店的收入来接济他。
后来,海外保皇势力发展迅猛,出于对维新派的同情和变法图强的爱国热情,海外华人不仅争相入会,还慷慨解囊,以资助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等维新干将。
广大海外华侨同情因变法失败而四处逃亡的康有为,于是踊跃捐款,康利用华侨的巨额捐款投资美、加等地的房地产,并大获其利。后来,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又反过来接受已经腰缠万贯的康老师资助。
1904年,因投资美、加房地产而暴富的康有为来到北欧瑞典,砸下重金,买下了斯德哥尔摩郊区、靠近东南海岸的沙丘巴登地区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东方式园林建筑群,取名曰“北海草堂” ,并在此居住到1907年才离开。
康有为流亡海外期间,利用华侨捐款投资地产牟利,生活奢侈,遭致很多人的批评。这是康备受后人非议并屡遭诟病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有人以“历史巨骗”来抨击这位“维新志士”,孰对孰错,很难一言蔽之,但也尤显此人性格之复杂。
投资房地产发达后,康有为吃、住、行均极豪阔,很讲究排场,豪华酒店、西式大餐、洋房别墅已成为其生活日常。此后,身为海外保皇党党魁的康有为,还长期接受美国宪政党的捐助,比如他游历欧洲诸国前,就曾一次性得到过十万美金的赞助,按当时美金的购买力,即便在美国本土,这也算得上是一笔巨额财富了。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前,康有为一再表示为实现变法图强的理想,自己甚至可以付出生命之代价,可当守旧派磨刀霍霍时,他却跑的比谁都快,倒是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说到做到,为变法抛头洒血,令人钦佩。
康氏不仅言行不一,还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因此有人说百日维新之所以失败与康心口不一、孤傲自大有莫大关联。
康在海外大发其财,生活骄奢淫逸,在男女问题上也颇为复杂。身为晚清启蒙家、思想家的他,一方面极力鼓吹女权思想,呼吁男女平等,力倡一夫一妻制,现实中却有一妻五妾——正妻张云珠,妾梁随觉、何旃理(原名何金兰)、市冈鹤子(日籍)、廖定征、张光。按理说,旁人无权评说别人的私生活。但对于维新领袖康有为则另说。因为说一套做一套,这也是他备受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束流亡生涯、决定回国定居上海后,很有经营头脑的康有为变卖了被发还的广东原籍祖产,加上从海外带回来的资金,一起投资于方兴未艾的上海地产中,再次大获其利,赚的盆满钵满。
由于妻妾子女众多,康有为归国后一掷千金,广置房产,尤其在晚年,他购建了四座豪华别墅,分别是位于上海愚园路的“康公馆(占地十亩,后因他参与张勋复辟被国民政府没收)” ,位于杨树浦的“莹园”,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天园” ,位于青岛的“提督楼”。康家人口众多,生活讲究,开支巨大,要维持“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就必须财源广进,康有为也确实算得上生财有道。
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开销,却也不易。康有为除投资房地产获利外,还接受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的金钱馈赠,除此之外,他还以卖字来增加收入,以贴补生活。康有为是前清进士,他的书法格调古朴高雅,笔力遒劲,浑厚雄健,飘逸流动,或拙中见巧,别具韵味,故此,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也是来者不拒,给钱就写。据说他一月光卖字就能收入一千银圆。
1927年3月21日凌晨5点许,康有为因食物中毒暴毙于青岛“提督楼”别墅内,享年70岁。据说他的死状极惨,七窍流血,尸体却不僵。他的死因已经成谜。至此,他终于结束了其跌宕起伏、集成败毁誉于一身的诡谲人生。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
如何评价韩剧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中解锁了韩剧中很罕见的女主,冷硬清消、眉目寒霜。剧中金瑞亨饰演的车英真,利箭一般直中目标,又如满弓一般已到情绪承载的顶点。从能力角度来说她是绝对的“大女主”,但这样虚妄的话术似乎根本配不上她的苦难。开挂拉风那一套肤浅的表达,也配不上真正有价值的诉求;真正的所谓“大女主”会让人忘掉这样的肤浅话术,顺着苦难和创伤的脉络读懂这个沉重但勇敢的故事。一面是干净利落脆的画风,分分钟让警队里年轻妹妹们花痴般尖叫、让人追着赶着想成为她的队员、想走上她的路。另一面却又是满满的难以启齿的往事,挚友死亡的创伤、过失之心的折磨、编造谎言的苦涩,未曾言说的秘密像一个巨大的容器、酝酿着这版女主不同寻常的种种可能。然而这样的特色似乎也是把双刃剑。优势的一极,是这个女主角丝毫不套路、不白莲,让人眼前一亮。劣势的一极,则是前两集故事铺垫的大网似乎过于复杂,千头万绪眼花缭乱,叙述野心庞大到隐隐让人担忧下文走向。剧作从女主角的双重身份角度(是刑警同时也是被害者亲友),追踪连环杀人犯,并进一步探向这背后财阀和教会复杂的利益勾连网;网状逻辑线条的主线很清晰,但目前每个环节涉及的人物和元素似乎都太过满溢。两集看完,如果不参考演员表的番位、甚至看不出谁是男主角,也猜不透女主角是否会有感情戏更拿不准CP走向。第二集结束,女主视作子侄一般的晚辈跳楼身亡,更是让故事走向更加扑朔迷离。当然,就目前的两集来看,故事的优点非常明显。一,女主设定:脆弱和强大两极的边缘感《无人知晓》中的女主角,中学时代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女朋友,女孩被连环杀手杀害的当天曾给她打过三个电话。但当时她躺在家中没有接,手机信号不好接电话需要去外面、她觉得麻烦索性没有去,一次无心的偶然懒惰、成为了纠缠她多年的心魔。与其说故事里的女主角仅仅是“受害者亲友”,不如说她同样是受害者。前者受到的伤害是物理和生命层面的,后者是心理和价值层面的。程度和方式有差别,但本质上都同样是创伤。不论是居心叵测的杀手,还是当年失去理智的被害者妈妈,都曾短期或长期向她传递这样的信息:她的死是你的错。悲痛之下口不择言的苦主,求的是机会:如果你接了电话她或许还有救;纠缠多年的变态杀手,摧毁的则是心智:她是替你死的,我原本想杀你。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精神控制的第一步就是摧毁自我价值、强加过错感,继而扭曲受害者和过错者之间的边界:都是你的错、“该死的原本是你”。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中长大,女主过得凉薄而孤单,除了破案工作之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唯二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当年案件的老刑警,另一个是邻居家可怜的弃子般的小孩。这不是一个正常女主的普遍设定,她里外里的状态都很极端。仇恨、痛苦、愧疚激发出她的强大潜能,事业上一路玩命、杀出血路;庞大的心魔又斩断了她融入正常生活的机会:温暖的念头都默默藏在角落里。目前两集内容里,她极强和极弱的两个极端,都已经如刀锋一般展示过。不论是专注搞事业不拖沓情感的叙事走向,还是这版“真正大女主”不妄谈强大而充分展示焦灼内心的诚恳细腻,都很可圈可点。此外,目前《无人知晓》剧作的悬念拆解结构,展开方式的品相也算周正。二,逻辑拆解:智力和权力结构的双重悬念感。剧作第一层悬念感,和诸多基于传统本格推理生发出的犯罪故事一样,核心要义里包含着解谜的悬念感。是谁杀死了这些少女?他口中所说的“重生”和考验又指向什么?他选人又放弃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很浓郁的悬念感,如今破案和昔日回忆的两层结构穿插里,一步步揭示充满悬念感的故事。目前“钩子”数量颇多,不会轻易陷入叫人一眼望穿结局的尴尬境地之中。第二层悬念感,则是精神控制、价值洗脑或财阀介入的晦暗格局里,一步步揭开恶之源的追本溯源的过程。多年连环大案、第一集凶手就现身第二集凶手就死亡,但故事显然没有就此结束。这位将杀戮视作赐福、将自己跳楼行为看成重生的极端杀人犯,背后势必有更罪恶的教唆者。如果说大多数韩剧中都是“政商勾结”的晦涩不平格局,那么这部《无人知晓》中则是“商教勾结”的阴暗不公结构。无论是以权力为触手作恶还是以教义为工具操控,本质上都是对公权力的玷污。前者是入世的架构层面、后者是虚拟的精神向度,本质上并无区别,但从题材的角度而言,《无人知晓》在时下韩剧中则显得更为新锐。三,叙事基调:创伤感。犯罪题材中苦主出现时,真正的焦点应该是什么?我以为是创伤感。如何正视创伤感并与之共处。不是虚妄的治愈、更不是冷漠的无视,正式这种叫人唏嘘伤感的情绪很重要,这是拒绝悲剧、拒绝伤害、生发良知和共情的基础。《无人知晓》开局就展示了一组很鲜明的对立。一个是痛到极致到蛮不讲理的苦主,另一个是涉世未深不懂人间疾苦的年轻工作人员。这位苦主妈妈,女儿惨遭伤害,她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焦灼等待里受尽折磨;公诉期失效的当天,她烧掉了女儿的所有遗物。此后警方又告诉她有了新的技术手段,需要她提供遗物,这位苦主瞬间崩溃,行为近乎无理取闹。举止失当,但其情可悯。另一边一位年纪轻轻的工作人员,则更强调程序正义,字里行间都是我们每一步都合法合规你不要无理取闹。一面是创伤后遗症,一面是“法理”规则。故事开头就将这两组截然不同的态度都摆了出来,很微妙。女主疯狂工作、疯狂破案的这些年,就是是被创伤感折磨的炼狱和救赎的度日如年。女主楼下看似乖巧、人畜无害的孩子,活在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创伤里,看似阳光实则问题重重,在某一个悲剧的夜晚他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彻底遮住“看不见的创伤”。在生命被剥夺的巨大悲剧面前,这种创伤感往往无法被治愈、被抚平,所以人们习惯性退缩、失语、假装看不见。《无人知晓》依旧给不出良方、给不出彻底根治的万丈光芒,但至少剧作正视了这可怕的创伤感。没有声嘶力竭煽情贩卖痛苦,也没有逃避生命悲剧的伤疤。学会正视这样的创伤感,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