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简介,重阳节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重阳节和东汉时期的恒景这个人物有关。
关于重阳节,在我国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恒景的父母被瘟疫夺走了生命,他自己也差点因为瘟疫而死,在他病好之后,就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学艺,好为百姓除掉瘟魔,经历了千辛万苦,恒景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了恒景武艺。
有一天仙人告诉恒景,明天就是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来了,现在你已经学到了本领,可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人还送给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回到家乡之后,恒景按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瘟魔出来之后,因为害怕茱萸香和菊花酒气,所以不敢上前,恒景趁此机会杀死了瘟魔,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后来,重阳节登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了。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一些特殊的情感,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重阳节的时候,除了登高,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喝菊花酒、赏菊、吃重阳糕、踏青等等。
到了现在的社会,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年轻人到敬老院看望一些孤寡的老人,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
重阳节现在就成了老人节了。
9月由来?
菊月: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菊月'。朽月:中国古代对农历九月的一种别称。
玄月:夏历九月的别称,韦昭注:“《尔雅》曰:‘九月为玄。’”
三秋:三季,即九月。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穷秋:意思是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南朝 宋鲍照《代白紵曲》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杪秋:读音是miǎo qiū,释义是晚秋,也指农历九月。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无射:农历九月的别称。
霜序:释义为晚秋季节,也是九月的别称。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暮商: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杪秋。”
青女月:指阴历九月。出处: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宋 陆游 《立冬日作》诗:“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参见“ 授衣 ”。
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我们举行的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在这个金秋九月、九九重阳佳节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庆这个象征着长寿与吉祥的传统节日。
首先,我要给大家普及一下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起源于我国古代,古人将九视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庆祝长寿、健康、团圆的节日。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文艺演出,传递出对长辈们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时表达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今晚的演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歌曲、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情,共同欣赏这场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团圆!下面,请允许我宣布演出正式开始!
重阳节的来历50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班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此时,正值仲秋季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