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吕雉,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发指的残忍惊悚记载?
要说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发指的残忍惊悚记载,我认为非日本鬼子莫属!没有之一!
一、解剖活人。
鬼子进行活体解剖都是不打麻药的,他们认为麻醉后的数据不真实,所以他们都是在解剖对象绝对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大家可以想像得出来,一个意识完会清醒的人,听到手术刀切开自己身体的声音,感受到开肠破肚的切肤之痛,亲眼看到自己的脏器被切除且拿到体外,这是多么恐怖的一幕啊!
相信那凄厉的惨叫声,是无法想象的!
但这也是731部队所有医师所必备的基础技能!他们比魔鬼还要残忍啊!
二、强迫人畜杂交。
都不能用“禽兽”来形容了!日本鬼子把中国当成劣等民族,他们强迫女人与马匹或狼青交配,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优化劣等民族。
三、活人真空试验
与德国法西斯所做的实验完全相同,纽伦堡国际法庭曾称这种实验是最残酷最不人道!
把人关进真空房间,随着空气慢慢抽尽,肠子便会从肛门里挤出来,且眼球瞬间暴鼓,身体迅速膨胀,死状无法直视……
四、冻伤试验。
鬼子逼着人们在零下30度的室外把双手插进冷水桶里,直至敲击被冻部位发出清脆的声音,便开始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最后骨肉分离……
然后再拿这些可怜的人去做细菌、毒气实验和活体解剖。
五、拿孕妇做试验。
让孕妇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存活状态。据说,鬼子抓了四万的孕妇做各种活体试验。
六、残酷的细菌战。
1925年6月,日本虽然签署过《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协议书》,但却背信弃义,在中国频频使用生化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先后在中国的17个省、市的77个县、区,使用过生化武器2000多次,9万中国军民深受其害!仅鲁西聊城、临清等18个县有至少20多万人死于日本细菌战。
1939年,日军向八路军120师师部发射毒气弹,致师长贺龙及500多人中毒。
1939年,日军在修水河发射毒气弹3000余发、毒气筒15000多个,中国两个军丧失战斗力,死伤惨重!
1940年百团大战,日军发射毒气弹20多次,陈赓在内的2万余名八路军战士中毒,损失惨重!
1941年,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在宜昌城展开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伤亡巨大!日本鬼子眼看不支,在中国军队胜利在望的时候,竟灭绝人性地向我攻城部队发起4次生化武器攻击,用飞机、迫击炮、毒剂筒等各种途径共发射各种毒气弹2500多枚!大批战士在痛苦中死去。由于我军伤亡过大,不得不放弃攻势。
抗战结束后,为掩盖罪行,日本鬼子把大量的生化武器在中国领土掩埋或丢弃,不时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残留生化武器酿成1人死亡、43人中毒的惨剧。 解放前,这种类似情况更多,造成的平民伤害也更大!
令人可气的是:日本鬼子对我国肆无忌惮地使用生化武器,却从不对英、美、苏等国使用!
日本731部队,是违背国际公约,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幌子,在中国东北大量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一支灭绝人性的恶魔畜生部队!
历史上的吕雉是怎么对待薄姬的?
薄太后者,汉文帝刘恒之母,本名薄姬,今江西苏州人氏。父亲乃秦时地方小吏,母亲却是没落的魏国王室宗亲。两人相好,未婚而生下薄姬。姬是古代对年轻美貌女子的一个泛称,可能因为年代的原因,真名已经无可稽考,故而一律泛称为姬。
薄太后史称薄姬,想当故尔。薄太后出身高贵,但命运多舛。早年嫁与魏国王室后人魏豹为妻,却因被当时闻名天下的著名星相师许负预言“生子当为帝,命不可测!”而使丈夫魏心生非分之想,背弃汉王刘邦而引来杀身之祸。流落汉室多年,天缘奇巧,偶尔被汉王宠幸了一次,而后就遗忘的一干二净。
生下儿子代王刘恒后,因高祖驾亡,吕后篡权而遭猜忌,和儿子一同被贬山西晋阳,孤灯苦守。后吕氏被灭,代王刘恒被迎归长安当了皇帝,方才苦尽甘来,母因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受尽世人拥护和爱戴。
纵观薄太后一生,沟沟坎坎,跌澜起伏,可谓百变传奇。但她以一个弱不禁风的弱女子,最终能修炼成佛,母仪天下,成为历代皇太后里边最受世人尊敬和爱戴的一位,无疑与她本性的坚韧,顽强;善良;谦逊;博大;宽容;奉信道教与世无争,顺天应时的修为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年轻时的薄姬,生得端庄美丽,品行贤淑。十里八乡,慕名来求婚者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家里的门槛。薄姬父亲当时可能想着给女儿找个好人就嫁了吧,可薄姬母亲却不这么看。薄姬母亲虽说因为家族被秦国灭亡而破落,不得已下嫁了薄姬父亲,但她毕竟出身高贵,骨子里流淌的血不一样。在她看来,女儿这么优秀,婚姻大事,那是万万不能草率。不找个王孙公子,也得嫁个英雄豪杰,要不就太委屈了女儿。她这里一心想着攀高枝,挑来拣去,就把女儿从一个豆蔻年华十五六岁的少女,拖成了一个十八九岁无人问津的大龄剩女。眼看的别人家的女儿一个个都嫁了出去,薄姬母亲才开始着急,后悔自己过多的干涉耽搁了女儿的青春,把女儿害到今天低不成高不就的地步。母亲急,薄姬却一点也不着急,反到开导母亲说婚姻大事,讲得是个缘分。缘分未到,强求也不得来,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好像为了验证自己话语的正确,薄姬说完这话没过多久,魏豹追随汉王刘邦来江西抗击项羽,闻听了薄姬之名,主动打发人到薄家,带着厚礼向薄姬求婚。薄姬修炼多年,修来了婚姻的正果,跻身于豪门之列,其一家欢喜自不待言。结婚后,魏豹对这个知书达理,淳朴善良的妃子爱护有加,薄姬也以为自己从此会脱离单身,与魏豹白头偕老,没想到一个意外人物的出现,却一下子改变了他和丈夫两个人的命运,并且让魏豹从此身败名裂,彻底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彭城之战后,魏豹闻听母亲在老家病重,专程请来当时最著名的星相大师许负,来军中为母亲祈福。许负在魏豹营中看见薄姬,心中吃了一惊,私下把魏豹拉到暗处说:“贵夫人相貌清奇,贵不可言,有帝后之天分!他日若生子,必为皇帝。君当善待之!”魏豹本来就是个刀尖上舔血的野心家,无时不寻找着出头的机会。听了这话,心里再也无法平静。暗付果如许负之言的话,薄姬有帝后的福分,那岂不是说,自己以后有皇帝的命。这个想法让魏豹野心膨胀,夜不能寐。魏豹不顾薄姬“术士笑言,当不得真。”的劝诫,没过几天就假托母亲病重,自己得回乡去料理母亲的后事为名向刘邦请假,带着薄姬和一般手下回了魏地。一回魏地就断绝黄河渡口,宣布脱离刘邦独立。刘邦闻听魏豹独立,公然反叛自己,勃然大怒,立即命令韩信率军去魏地征讨。韩信率军到达河东,几经交战,大败魏豹,逼得魏豹走头无路,拔剑自刎。薄姬连同魏豹所有妻妾全部被俘虏,送到长安充盈了汉王宫室。薄姬被送入汉室,由一名千万宠爱集于一身的贵妃娘娘贬降为一名普通织女,打入织屋为高祖的嫔妃娘娘织布缝衣,其身体的劳累和心境的落差可想而知。换了别人,只怕想死的心都有,可薄姬却一点也被气妥,默默承受着心身煎熬,用繁重的工作苦苦打发着岁月,丝毫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抱怨上天的不公。当时随她一起到汉宫的,还有她儿时就很要好的两个姐妹,管夫人和赵子儿。三个人还在一起做女子的时候,相互在一起谈笑,薄姬曾开玩笑说,假如有一天自己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两个好姐妹,有福大家一块享。及至自己成了魏豹夫人,薄姬没忘记当初的这句玩笑,把两位姐妹招至宫中,推荐给了魏豹。魏豹死后,管夫人和赵子儿跟薄姬一块被带到了汉王宫,两人仗着年轻有几分姿色,善于迎奉讨好,先后得到高祖的宠。而不善迎奉,孤傲端庄的薄姬却成了失宠的弃儿。管夫人和赵子儿每每想起薄姬当初的那句豪言壮语就觉得好笑,免不了经常拿那句话开心一番。 有一次,高祖在管夫人处过夜,早上起来准备上朝,正好薄姬来给管夫人送织衣,躲避不及,只得在庭边跪倒。高祖见她容颜俊美,举止贤淑,就闻管夫人是谁。管夫人告诉高祖这是她儿时的姐妹,魏豹最宠爱的妃子薄姬。并拿薄姬过去的那句话开了句玩笑。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祖对薄姬心里生出一丝同情,当晚就将薄姬招至宫中,宠幸了一夜,而后就将她彻底地遗忘了。薄姬因管夫人一句揶揄的嘲讽,有幸侍奉高祖一晚,而后就再也没见过高祖的面。本以为生活只是和自己开了个玩笑,没想到这一夜短暂的云雨,却结下意外的果实。不久,薄姬发觉自己怀孕了,并顺利产下了儿子刘恒,母因子贵,跻身到高祖嫔妃的行列。就在她以为苦尽甘来,好日子就要开始的时候,年迈的汉高祖却离开人世,一命呜呼。
高祖一死,吕后的儿子刘盈当了皇帝,因为年纪幼小,吕后代子行政,大权全部落到了吕后手中。刘邦在世时和吕氏争宠的几位得宠的妃子及其子女,成了吕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先后被吕后处死。尤其是一心想让儿子赵王如意当皇帝,高祖在位时最为亲宠的戚夫人,被吕后拔去青丝;剁去手脚;挖去双眼;药哑喉噜,装入大台瓮里,死的最为凄惨。但薄姬却在这次腥风血雨的宫廷争斗中,毫发无损,被吕后贬到晋阳儿子代王处,远离了宫廷是非。究其原因,与薄姬的善良,宽韧;谦逊;与世无争不无关系。正是薄姬自己这些于生俱来的美德挽救了薄姬和儿子刘恒,从其中我们不能不看出一些处世做人的道理和值得借鉴学习的东西。
贬身到山西后的薄姬远离了宫廷纷争,把全部心思都花到对儿子刘恒的教育栽培上。薄姬秉承道家学说的原理,教导儿子要知道感恩,孝顺,有怜悯之心,教他学会宽韧和谦逊。刘恒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孜孜求治,恩泽天下的贤君明主,与他的母亲薄太后的言传身教不能说没有关系。公元前180年,乘着吕太后去世,汉朝的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灌婴等联手剿灭了吕氏,清除了企图攥夺刘氏天下的吕氏集团,决定把政权交回刘氏后人手中。当时考虑的第一个皇帝人选是齐王和淮南王,并没有想到刘恒。但因为齐王和淮南王母家都飞扬跋扈,过于凶恶,怕滔吕氏复撤,打消了这一念头。考虑到代王也是高祖的儿子,年龄最长,且为人仁孝宽厚,母亲薄氏又一向恭谨善良,代王仁孝闻名天下,一致同意派人去晋阳迎取代王。使者到了晋阳,代王谦让再三,方才带着母亲回到长安,即位为皇帝。文帝即位,尊母亲薄姬为皇太后,母仪天下。到了此时,薄太后才因她的与世无争的宽厚和善良,苦尽甘来,修成一世正果,成为天下敬仰的万民之母。
历史上的吕公是怎样的人?
人物简介吕公:即吕文,字叔平,秦朝单父县城东30里吕姑村(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潘庄)人,汉高祖刘邦嫡妻吕雉的父亲
宠妃戚夫人有着怎样悲惨的结局?
戚夫人是刘邦非常宠爱之人。她和刘邦生下刘如意。刘邦建立大汉、登基为帝后,虽然吕雉被封为皇后,但是因为那时吕雉年老色衰,所以刘邦对吕雉有些疏远。同时刘邦不仅宠爱戚夫人,而且还非常喜爱其子刘如意,也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
那刘邦死后,戚夫人有着怎样的悲惨结局呢?
戚夫人的结局确实很悲惨,因为刘邦对她的宠爱,对其子刘如意的喜爱,所以她就想让刘邦废太子刘盈,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刘邦也因为宠爱戚夫人,又觉得太子刘盈不像自己,性格仁弱,所以就准备废太子刘盈。
于是刘邦就和大臣们商量废立太子之事,但刘邦的这个提议却遭到大臣们的艰决的反对。不过开始的时候,虽然大臣们反对,但却并没有改变刘邦想废立太子的想法。
吕雉于是向张良问计,张良就让吕雉为太子刘盈请来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名声很大,刘邦对他们非常敬重,等商山四皓被请来出现在刘邦面前的时候,这时刘邦发现皇后吕雉、太子刘盈的羽翼已成,如今太子已经长大,太子之位很难动摇了。若强行废刘盈太子位,也将会给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带来混乱,这是刘邦不愿看到的。
所以从此刘邦就打消了废立太子之事,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盈的太子之位是保住了,但是因为戚夫人劝刘邦废立太子,所以吕雉对戚夫人是非常痛恨,也很想除去这个对自己威胁之人,只不听当时刘邦还在,吕雉无从下手,她也只能把这恨意暂时埋在心底。
吕雉是刘邦的妻子,他知道吕雉的脾气性格,等他去世后,吕雉一定会对戚夫人下手。刘邦担心戚夫人和刘如意会遭到打压,所以就曾对戚夫人说,让戚夫人在他驾崩后去赵王刘如意那里。刘邦虽然安排的很好,但是却是让戚夫人在他去世后离开,而不是在生前离开,这也导致了戚夫人的悲惨结局。
因为刘邦去时候,太子刘盈登基为帝,吕雉被尊为太后掌握大权,那时戚夫人想离开也离开不了了。吕雉掌权后,戚夫人虽然请求前去赵王,但吕雉因为痛恨戚夫人和刘如意。不仅没让戚夫人离开,而且还把她囚禁做苦力。
后来吕雉又用计召赵王刘如意进京,汉惠帝刘盈知道吕雉要对赵王刘如意下手,他为人仁厚,对赵王刘如意百般保护,然而虽然如此,赵王刘如意最终还是被毒杀。
吕雉不仅对刘如意下手,而且还把戚夫人的手脚砍断,去其眼睛,用火熏烧耳朵,灌哑药,这就是人彘。吕雉不仅这样残害戚夫人,而且还让刘盈去看,当刘盈看到后,非常吃惊,也心里无奈,他觉得他母亲吕雉太过残忍,于是就心灰意冷、忧郁成疾,最终英年早逝。
戚夫人不仅美丽,而且能歌善舞,深得刘邦的宠爱,然而却卷入了宫廷权利斗争,最终落下悲惨的结局。后世人们因为感到戚夫人的悲惨,于是不少民众就奉戚夫人为厕神,名为戚姑。
古代有哪些极其残忍的酷刑?
酷刑的种类十分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精神折磨与肉体折磨。这里主要指肉体折磨,现在为大家一一列举。
凌迟凌迟,或称陵迟、寸斩、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残酷的死刑之一。凌迟是指刽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数小时的痛楚才会气绝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伤不正确,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刽子手也可能会受罚。此刑罚主要在中国古代实施,但西方也有类似的记录。
在西方,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时,曾下令对女巫采用铁钩将骨肉分离至死亡的刑罚,类似凌迟。中世纪欧洲有以铁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纪日耳曼地区仍有实施。
中国从五代开始出现凌迟,凌迟与春秋时期的“醢”处决尸体不同,是以活人执行。元代凌迟120刀为限。至明清时达至顶峰,用刑广泛。明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施以此刑,据说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罚主要针对叛国者,明成祖朱棣也将许多帮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处凌迟之刑。
由于凌迟过于残酷,历代以来均有不少人主张废除,包括南宋时的诗人陆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间的英国驻华支使使馆参赞威妥玛等人。最终,在1905年,凌迟和其他极刑一起废除,但1907年仍有执行记录。
与其他死刑一样,部分犯人会在被送往刑场前,先游街示众。到了刑场,会把犯人捆绑在刑场上,通常是一条柱子上。与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样,大部分的凌迟行刑容许百姓围观,有时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凌迟为乐。
部分受刑者,不论男性或女性会被脱下全身衣服,让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于群众目前。只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盖重要部位。这做法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对受刑者的一种凌辱。
行刑时,施刑者多以渔网网住受刑者,再顺着鱼网轮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块割下。受刑的刀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因受刑者而异也因朝代而异。宋朝时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割之前会先打断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后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时往往超过千刀,甚至达三千刀之说。王明德说:“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千刀万剐”至此名实相符。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有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铭日记亦言之。”但据记载刘瑾实际上共被割了三百多刀,本计划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刘瑾苏醒后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刘瑾已一命呜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数、或者死囚的断气时间不当,刽子手都可能会受罚。理论上凌迟要割至最后一刀时,犯人刚好断气;但亦有传说家属有时可以买通刽子手,一刀就把心脏刺破,提早结束犯人的生命以减少痛楚。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从乳头开始,再把双乳割下,然后才割胸肌,接着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会接着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卖给旁观的群众。明武宗的宦官刘瑾,受刑后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钱的价钱卖给围观的民众。到了清末,残肢会被放进一个篮内示众。有时凌迟以后会再以利刃枭首,用巨斧锉尸。
后期,部分受刑者会先被施以鸦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长其痛苦。清末则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属这方法。这个方法的所有动作均由左边部位开始,之后才割右边相应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后割肱二头肌,接下来则是大腿,再之后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后则是割小腿,最后一刀是枭首。头颅会被吊起,和放在篮内的残肢一起示众。
绞刑绞刑分为“吊死”和“勒死”两种。“吊死”,是指以将人的颈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紧颈部绳索,从而引起死亡。“勒死”则是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一般而言,把受刑者吊在树上或梁上是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亦称为上吊。现时执行时通常将犯人双手反绑,站在活门上(韩国的绞刑是坐在活门上执行的),黑布蒙头(在日本的绞刑多数是用白布条蒙眼,而昔日英国则用白色的头套),然后在颈子系上绞刑绳。当执行者拉开活门,犯人就会颈椎折断致死。
亦有像拔河那样的缢杀方法,即两组人员在两旁拉扯绳索,勒死在中间的人。
绞刑死亡的原因相当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颈部大动脉受压迫以至于血管闭塞,导致脑部缺氧死亡(绝大多数)颈椎折断导致中枢神经破坏(高处下坠,只有在问吊中发生)甚至头部掉落一般吊绳圈套人的脖子后颈处上方会有一段螺状绳结,当受刑人落下时,勒紧的脖子使得后脑自然向后仰,和该绳结因落下作用力牵引反弹,绳结力道足以将后仰的人颈椎折断,达到快速致死作用气管闭塞导致窒息(虽然大多数人以为这是死亡的主因,但实际上极少发生这种情况)因颈部神经受压而引起的心脏骤停它有一个变种——缳首死刑(Garotting)。最初用于西班牙,利用螺旋技术,将受刑人的颈部勒住窒息而死。犯人会坐上缳首架,双手被反绑在柱子上,刽子手将缳首架上绳子套住受刑人的脖子,而绞绳后方绑着一支短棍。这时,随着刽子手转动把柄,绞绳便会将死刑犯的颈部紧紧套住,然后痛苦的窒息致死。
缳首死刑的刑具
随着科技进步,1852年西班牙发明较新型的缳首死刑,将缳首架机械化,这样能帮刽子手省力,也希望能减少受刑人的痛苦。新的执行方法将原本的绞绳取代为螺丝钉,至于固定死刑犯的头部,改用铁缳加以固定。当刽子手转动短柄,螺丝钉会从颈部后方钻进脊椎内,然后切断颈椎。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减少受刑人痛苦,因为螺丝钉不一定会钻进脊椎内。
腰斩腰斩,是极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之一,从罪犯腰部将罪犯切成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刑罚,其目的是延长罪犯死亡的时间,增加其痛苦(因人体主要器官位于上半身,故腰斩后至死亡尚有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受刑人最终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而《包青天》剧中的铡刑亦是腰斩之一种。
传闻中,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学政俞鸿图被判处腰斩,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监斩人是邹士恒。俞鸿图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石刑石刑,是一种钝击致死的死刑执行方式,根据情况、地区的不同,采用大小相差迥异的石头。在某些伊斯兰国家的沙里亚法规下,石刑仍然存在。这些国家包括也门、毛里塔尼亚、阿富汗、索马里、文莱、伊朗、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一个已婚的男人或已婚女子与人通奸,有四名证人的证词,法官如断定其通奸就可判刑。男性在腰以下的地方都要埋入沙中,女性的则较深,是胸以下的地方。其后人们就向受刑者反复投石。石头约拳头大,一块不足致死,受刑者最后死于严重的脑损伤及颅内出血。
穿刺穿刺之刑往往使用一根很长的木棒,插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如直肠、阴道、口腔等。如此的方法会导致受刑者在痛苦中死亡,有时候会长达数天。施刑的木棒往往会插在地上,任由受刑者在痛苦中死去。
有时候,施刑人在穿刺之时避免插中受刑者的重要脏器以避免其立即死亡,像一个插头一样避免其大量出血。将受刑者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后(有时候也包括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受刑者进行拷打和强奸),在生殖器和直肠之间的会阴处开一个口子。然后将一根粗木棒插入其间。插入人体的那头很钝,能够推开体内的重要脏器,大大延长受刑者的生存时间。
施刑用的木棒往往会从胸骨处穿出,因此将木棒的顶端抵在受刑者的下颚处,以防止受刑者身体的下滑。
穿刺之刑在古埃及以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西亚文明皆有使用,现代发现的新亚述帝国时期浮雕上有对犹太人施以穿刺之刑的描绘。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提到大流士一世在平定巴比伦城的叛乱时,曾将3000名巴比伦人施以穿刺之刑。这次行刑的事件在贝希斯敦铭文上也有记载。古罗马的十字架刑罚也来源于穿刺之刑。迦太基人则对在战场上怀有二心者或战败者施以此刑,往往还附加施行了其他刑罚。
亚述帝国的穿刺刑浮雕
穿刺之刑在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大量盛行。著名的弗拉德三世(也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就是酷爱使用穿刺之刑的人物,因此取得了“穿刺公”的绰号。在14世纪至18世纪期间,穿刺之刑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对犯有重大内乱罪的人物处决的传统刑罚。
南非祖鲁人将穿刺之刑称作“Ukujoja”,受刑者为执行任务失败者、使用巫术者和战场上的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