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服,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墓葬是哪个

彩虹网

衮服,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墓葬是哪个?

二十世纪中国出土文物最多的十大遗址

中国考古学,一个崭新的行业,出现在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出现,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这些被发掘的奇迹不断改写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历史。

衮服,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墓葬是哪个

在考古学诞生的这些年里,中国考古不断有新的重大发现。如: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等。

如果要说其中哪些遗址或陵墓宝物最多,还要看下面几处。

10、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一个内藏无数古经、绣画、文书、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就这样重见天日了。藏经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侣在躲避战乱迁徙他乡时用来珍藏佛家宝物的。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8、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共发现了6个完整及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个人类个体的人骨化石。此外,还有大量简朴的生产工具和用火的遗迹,为研究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7、明定陵

1956年,发掘定陵的工作正式开始,一座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被打开。

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除万历帝及其两个皇后的三具尸骨外,还有衮服、金冠、凤冠等稀世之宝。但是,丰富的收获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代价。

6、中山靖王墓: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

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的墓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罕见珍品得以重见天日。

5、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

1971年,修地下战备医院挖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墓中除帛画、素纱衤单衣等绝世珍品外,还有一具历经两千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尸。

4、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从此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构水井。而总量达到120吨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更是轰动了世界学术界。

3、法门寺:佛指舍利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萨等文物举世无双。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

2、兵马俑

在陕西临潼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中国第一帝陵——秦始皇陵。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大道的北边。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大型军阵。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士,600匹战马,125辆木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

1、曾侯乙墓: 随县编钟

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遗物中的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

1978年3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

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

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吾性什么意思?

吾性的意思指:人的本心为天所赋予,同样其本性也由天所赋予,天赋人心纯粹至善、完美无缺等。

《吾性》是宋代诗人的释文珦诗词作品之一。

吾性本疎狂,难教住帝乡。

看心忘世界,濯足爱沧浪。

往事皆如梦,浮生底用忙。

到头华衮服,不及芰荷裳

衮龙袍和龙袍有什么区别?

衮龙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亲王,朝鲜国王、王世子所穿的常服,绣着团龙图案之圆领袍,穿时配翼善冠。皇帝所穿的又称衮服、衮衣、龙袍、黄袍、吉服,与冕服合称衮冕

颜色:

秦、汉、隋都是黑色的,后来好像在隋时发生变化,开始成为金黄色,唐、宋、明,清都是金黄色。。。 不过,有些颜色是根据五德来定的。。。什么金、木、水、火、土。。每种代表一种颜色。。。还有方位。。北黑水、西白金、东青木、南赤火、中黄土。。。。。。本人对这些不太了解,全是在有些书上看到一点。。。。

天子用五爪龙袍,附属君王用四爪蟒袍。

唱戏的龙袍色彩鲜艳,轻浮,质料粗糙;而皇帝的龙袍色彩深重,很庄重,质料很好,是用金线人工一点一点缝的,大约做一件需要10年!!!

公衣组成什么字?

是衮字,念 [gǔn]

衮,读音是gǔn,词语衮服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天子祭祀先王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 。

基本信息

拼音:gǔn

注音:ㄍㄨㄣˇ

部首:衣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4

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码:U+886E五笔:UCEU

仓颉:YCIHV

郑码:SOZR

四角:00732

笔顺:丶一ノ丶フ丶ノフノ丶

基本字义

●衮

gǔnㄍㄨㄣˇ

◎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服。~衣。~冕。华~(色彩绚丽的官服)。

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据说“龙”的形象正是由伏羲确定下来的,并且伏羲用龙的名字来给他的百官命名: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千字文》中有“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其中的龙师是指伏羲。

谁也不知道伏羲所创制的龙形究竟是什么样子。但从不文化时期所遗留的实物来映证内涵丰富的龙文化,龙的形象在不同文化时期又有很大的差别,经历了完善的过程。

上古时期传说中的神或英雄似乎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首蛇身,包括传说中的伏羲自己,这恐怕是“龙”这种神兽创制出来的观念源起。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娲图,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龙的主体就是蛇,龙以蛇为身,又加了兽足、马毛、鹿角、鱼须等因素。

下图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伏羲女娲图,阿斯塔那是唐代高昌国故址。在伏羲和女娲的周围遍布星辰。这种画在当地出土三十多幅,为麻布或绢所制,用木钉钉在墓室顶部,画面向下对着被葬者的脸。

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个鲵鱼彩陶瓶,属于距今五千五百年到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中期,这只瓶子上的鲵鱼就有如蛇一般的长长身体。绘画在陶器上的纹饰应该是当时原始人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认知。最原始的简单认知在思维进化的过程中被加以想象,可能就成了“龙”。

下图仰韶中期鲵鱼瓶。

原始时期的“龙”不但没有神兽之风,反而是萌宠之风。真正的“龙”起源于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中龙的躯体都是蜷曲的。身体蜷曲的龙叫作“蜷龙”,也叫作“猪龙”。红山文化现出土的玉质蜷龙都是随葬器,放在墓主人胸前,这种玉饰的珍贵可见一斑。用这种玉饰作葬器的墓主人的身份也一定不普通。

下图红山玉龙,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后世的升龙、降龙、行龙、蟠龙都是从蜷龙演变来的。

殷周时期龙的形象仍然是卷龙。殷商武丁时期的王后妇好墓出土过玉卷龙。周代天子祭天的衮服上的龙也是蜷曲的。《周礼*春官*司服》郑玄作注“卷龙衣也。”春秋战国,甚至一直到汉代,龙的形象一直以卷龙为主,这其间开始有S形和各种弯弯曲曲形状的龙,但从来没有直龙,西汉以前就没有过直的龙。《周易》“亢龙有悔” 亢龙是不吉之占,曲龙是正常的龙,直龙则是不正常的。

下图唐代鎏金铜走龙。

唐代的龙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首先面貌有所不同,原始时期的龙重点在形体的卷曲,面部很模糊,比较有特点的是有的龙有长吻,背有长鬃,看起来似乎有点像彘,就是野猪,这大概也是原始时期的卷龙被称为“猪龙”的原因。唐代的龙怒目圆睁,尖牙利口,甚至长须而有角,从面貌上开始摆脱野兽有点神化的意思了。

下图唐代鎏金铜龙,仪仗用器,高难度形体动作。

不仅面貌,唐代的龙形体看起来更让人咋舌。有的龙爪如四足,看起来如同急急奔走;还有的以前爪支地,蛇一般的身体反向蜷曲。唐代的龙的形象运用到了宗教、生活、政治等等不同领域,衣饰、日用生活用品、仪仗器等都少不了龙的影子。最典型的就是白瓷双龙尊,双龙的造型在唐代很多。

元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就犯滥了。脊兽、碑座、碑首、帝王的吉服、帝王的玉玺、瓷器的纹饰……龙的威严和神性更加彰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