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的命令,收复外蒙的徐树铮

彩虹网

黑手的命令,收复外蒙的徐树铮?

“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据说这是在徐树铮遇害之夜,他托梦于至交张謇时所作的绝命诗。

徐树铮(1880年-1925年),字又铮,号铁珊,江苏萧县人(今属安徽),中国近代史上的皖系名将,人称“小徐”,被誉为陈汤、班超、傅介子式的人物。

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为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文武全才。徐树铮出身秀才,饱读诗书,1897年,徐树铮赴省城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榜。此时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觉醒“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因此,有识之士纷纷投笔从戎,而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

黑手的命令,收复外蒙的徐树铮

徐树铮勤习武艺,精通军事,为“北洋之虎“段祺瑞麾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1919年,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企图独立自治,时任西北筹边使的徐树铮将军,仅提一旅之师,便收复了在俄国庇护之下的外蒙古。孙中山在听说徐树铮收复了外蒙古之后,致电盛赞道:“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徐树铮收复了外蒙古之后,他个人的威信和皖系的势力大增,而这无疑令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系军阀曹锟等人如坐针毡。

于是张作霖、曹锟等人联手通电,公布徐树铮是“祸国殃民”、“祸国殃民”、“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的六大罪状。而临时大总统徐世昌,则更是免除了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并以“十大祸首”的罪名下令通缉徐树铮。1920年11月14日,徐树铮被迫藏在一个箱子里,自天津东渡日本。

1925年12月,徐树铮回到了北京,而军阀混战的国内正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此时正值冯玉祥打败了奉系的李景林,张作霖也刚刚处死了叛将郭松龄,冯、张之间势必又有一场恶战。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并打算南下劝说张作霖、孙传芳两家联手对付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之后,自然是对徐树铮恨之入骨,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舅父陆建章的仇恨,便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众人送别下乘火车离京,而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在张家口的冯玉祥,请示他该如何处置?

冯玉祥对徐树铮的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他指示鹿钟麟将徐树铮逮捕枪毙。身为京畿警备司令的鹿钟麟,向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转达了冯玉祥的命令,12月30日凌晨2时,张之江在廊坊截住了徐树铮所乘列车,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随即遭枪杀身亡。

“冒雪北征,保国安边,苦心远识,令人倾倒。”然而对于徐树铮收复外蒙古之功过,在当时却是褒贬不一。

孙中山将他与汉代名将陈汤、班超、傅介子相提并论,但也有人指责徐树铮逼迫外蒙取消自治是“失信”、“误国”,徐树铮“犯卖国大罪”,孙中山对其称赞为“失当”。其实这并不奇怪,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时期,今天来了个张大帅,明天又换成了李大帅,真正为国为民又有几人?就在徐树铮被免除了西北筹边使之后不到一年,外蒙古就被苏俄扶植的蒙古人夺走了。

徐树铮虽然与当时的军阀们关系不和,但却同民国实业大亨张謇肝胆相照,张謇最欣赏和器重的人就是徐树铮。

就在徐树铮遇害之夜,张謇本来已经睡熟了,忽然间却做了一个诡异的噩梦。梦中他见徐树铮面色凄苦,走至自已的床头前,口占了一首诗:“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然后便消失不见。

张謇大惊失色,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他披衣而起,取纸笔把梦中徐树铮口占的那首诗记了下来。没过一个时辰,便传来徐树铮在廊坊惨遭枪杀的噩耗,而托梦于他的那首诗,竟然成了徐树铮将军之绝命诗。

前不久,曾闻听徐树铮将军之墓被毁。

青帮大佬张啸林为何被手下枪杀?

张小林出生于浙江慈溪,他的父亲是个木匠,兵荒马乱的那么多年,尤其是那个时期的乡下,乡村里富户就那几个,也不会见天打家具玩,所以木匠活少得很。

张小林在四一二时期改名张啸林,本文都以张啸林代称。

1887年,也就是张啸林10岁的时候,父亲因为生意几乎断绝,所以不得不从老家慈溪搬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经济状况比乡下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木匠活也相对较多。

就这样,张啸林从穷乡僻壤,进入了相对繁华的城市,从一个只会坑蒙拐骗偷的小孩,变成了赌博,好色,打架斗殴的高手。

因为杭州的活计较多,家里渐渐有了余钱,就让张啸林念了私塾,谁成想,1890年他的父亲去世后,收入断绝,更别提上学了,所以张啸林突然辍学,不再去私塾念书,而是一门心思的混社会,偷窃,嫖赌。

在26岁的时候,张啸林报考了坐落在杭州的浙江武备学堂,后来因为学校各种制度让张啸林无法容忍,所以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再次辍学,离开了武备学堂。

离开学堂后,在慈溪老乡李休堂的帮助下,张啸林钻进了杭州府衙门当领班,发挥所长。当时的张啸林属于那种有些名气的地痞流氓,对衙门来说有利用价值,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对办案也有帮助,一是老百姓就怕这些穷横的流氓,穿上官衣那就更可怕了,二是办案的时候,张啸林可以通过以前的狐朋狗友轻易打探到各种各样对破案有帮助的消息。

张啸林了解黑白两道的内幕,所以在这个职位上如鱼得水,除去吃喝嫖赌之外,竟然还能存下些钱了,这点可比杜月笙强点,杜月笙发迹前也有烂赌的毛病,他可是一毛钱都存不住的。

1906年,张啸林的“恩人”李休堂要去安徽任职,想拉张啸林一起走,但是张啸林觉得那地方恐怕不会比杭州好,而且自己也在这儿扎根了,放弃一切再拼搏一次,他可不想,所以张啸林并没有跟他一起走,而是以孝养老母为名留在杭州,还用积攒的钱开了一间茶馆。

别人开茶馆,希望来的都是正经人,生意人不爱沾染那些胡打乱闹的事儿,怕毁了生意,张啸林则比较奇葩,他希望正经人都不要进来,来的客人越不正经越好,他是希望通过这个场子结交一些黑道中人和做一些来钱路数不大正的生意人。

他的理想是把自己的茶馆做成那种吃喝嫖赌一条龙的产业,只要不是正经人,他都欢迎,比如一些不正当的生意,可以在茶馆接头,或者直接把茶馆当作秘密交易的据点也可以,不多久张啸林的茶馆开得红红火火,再加上黑道白道都有势力在,真正成为杭州一霸。

季云卿,上海通字辈大流氓,来杭州找唱戏名角到上海演出,而这位名角又和张啸林是朋友,所以张啸林借此机会认识了季云卿,在他的建议下,张啸林决定去上海滩闯世界。

可惜天不遂人愿,前来捞世界的张啸林却差点饿死在上海,季云卿还算是负了些责任,接济他些钱,但极其有限,无奈之下曾经呼风唤雨撒的张啸林,只能继续混迹于他所熟悉的赌场妓院,赌场给人换个筹码端个茶,妓院就卖些春药赚个养命钱。没办法,杭州的人脉和底子他没法搬过来,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也不知道是好运还是霉运,张啸林结识了中国西药业的巨头黄楚九,并得到其赏识。本来张啸林想做正当生意,跟在老板身边。但黄楚九深思熟虑之后,恐怕也是觉得张啸林这种人留在身边不大放心,万一被咬上一口,老命要悬,介绍张啸林拜了上海大字辈的樊瑾丞为老头子,成为通字辈的一员。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晓林结识了杜月笙,两个人虽然差着辈分,但丝毫不以为意,一起想办法占地盘儿,搞走私,期间还救过杜月笙的命。后来张啸林不经意间得罪了法租界的黄金荣,身受救命之恩的杜月笙,帮忙搭桥,让张啸林投靠了黄金荣。

露兰春引发的卢筱嘉事件后,张啸林通过浙江武备学堂的朋友,也就是浙江省省长张载阳的关系,为黄金荣说情,不但救出了黄金荣,还结识了上海和周边的一批军阀官僚,结果就是军阀、官僚加流氓一起合伙做鸦片生意,鸦片生意更加红火,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也拜为把兄弟,正式走到了一起。

张啸林有什么资源呢?他曾经就读浙江武备学堂第四期,肄业。但是朋友没少交,上文刚讲过的浙江省长张载阳只是其一,那时候浙江、上海、江苏地区大量军阀和警察外加北洋军阀都是张啸林的同学,或者通过同学认识的朋友,他们能帮着张啸林压下各路地头蛇,毒品通道绝对敞亮,想怎么运就怎么运,毒品在中间环节就被老朋友们帮忙卖掉不少,生意好的不得了,否则······黄金荣怎么会那么大方分他一杯羹呢。

黄金荣呢,黑白通吃,手里有的是人,但他却不用,在保护上海界内毒品方面,他动用了巡捕房的巡捕,别管走吴淞口还是其他码头,统统不会检查,装车直接拉到法租界仓库,仓库也是有巡捕轮流值班保护的。

张啸林真正赚点钱就是在这个时候。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要求三大亨去香港,其他两人还好,黄金荣70了,怕折腾死在半路,答应蒋介石不出来为日本人做事,然后就真的宅在家里,杜月笙跑去了香港,张啸林则不为所动,因为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很差,这段时期,张啸林与杜月笙的朋友关系也掰了。

他羡慕嫉妒恨什么呢?

蒋介石对杜月笙的关照,杜月笙受到蒋介石关照,提前知晓了实行法币的政策信息,于是提前大量抛售,大量买入法币狠狠赚了一笔,而杜月笙只顾自己赚钱,没有告诉自己的兄弟张啸林,张啸林则在政府推行新币政策中平白无故的损失了相当大一笔钱,所以,在这个时候才与杜月笙的关系之间已经发生了裂痕,而且自己儿子的政治主张让老蒋非常不满意,所以亲自拜会也没给个一官半职,张啸林觉得,啥好处没有我凭啥听你的。

等到上海沦陷后,张啸林利用自己的势力为日军提供紧缺物资,张啸林作为三大亨中能力最低下的一个人,好不容易看见了发财的机会,在它看来,这是决不能错过的,而且这么多年来,其实他一直羡慕他的同学张载阳浙江省省长的位子,他何尝不想做,为了这些,他完全抛弃了民族大义,甘心为日本人做事。

这么大的上海滩一下子变成张啸林的囊中之物,所有的资源都被张啸林一人掌握。他们组织了新亚和平促进会,倒卖粮食,棉布,军火,药品,卖给急缺此类物资的日军,这种行为完全就是投敌,资敌。

日本人满足了张啸林的愿望,让他出任浙江省伪省长,但就在其捧回委任委任状第三天,遭到军统特务暗杀。

张啸林早就上了锄奸名单,只不过一是他的能量比较大,二是能办他的人大多是同道,怕杀了他没法继续在道上混。所以一听锄奸对象是张啸林很多人都是避之不及,不敢“接单”。

包括后来的军统骨干陈恭澍也束手无策,几次失败,张啸林的防范让人找不到一丝纰漏,要么就是怕担上残害“同门”的名声没法混,根本不出手。

但老蒋可不听这套,一直到1940年8月初,重庆方面还在催他加紧刺杀行动,但就在几天后的8月15日,一则新闻爆出:

本市闻人张啸林,昨夜被其保镖击毙。

对此,陈恭澍毫不知情,遍查档案也没有发现林怀部的丝毫信息,这证明林怀部并不是自己人,但这份天大的功劳就偏要砸在自己的头上,毫无办法。

陈恭澍曾经怀疑过杜月笙,觉得锄奸张啸林是杜月笙说动了戴笠,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种事无论有没有杜月笙撺掇,蒋介石都必定会杀张啸林。

陈恭澍是军统上海特二区负责人,陈默在其手下任职特别行动队大队长,陈恭澍的所有刺杀计划落空后,陈默找到了林怀部,林怀部曾经是巡捕房中一个枪法如神的巡捕,与杜月笙的表弟兼管家万墨林相熟,在陈默的授意下,万墨林把林怀部介绍给了张啸林府上的阿四,正好张啸林缺几个枪法好的保镖,所以阿四把枪法奇准的林怀部介绍给了张啸林,于是,林怀部就当上了张啸林的司机兼保镖。

林怀部的嘴很严,他交代的刺杀原因是什么呢?

每月只有20元工资,难以维持生活,加上当时请假不获准,又遭到张啸林的辱骂,因而出于义愤开枪打死了张啸林。

另一种说法是,他有意刺杀张啸林,特地与阿四争吵,张啸林大骂的时候,林怀部还嘴,作为保镖林怀部是有配枪的,张啸林就让阿四把林怀部的枪下了,赶他出去,林怀部则说,不用你,我自己来,说着就拔出手枪,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交枪的时候,谁知道林怀部抬手就是一枪,正中张啸林面门,怕他没死,还跑上楼补枪,最后在其他保镖的阻碍下,未能逃脱。

照这种说法,这个锄奸功劳就落在了军统的头上,可是林怀部这人很蹊跷:

过了很多年,陈恭澍些回忆录也不承认林怀部是“自己人”,没有他的任何资料;

如果说林怀部是为了5万大洋出手的话,5万大洋在哪?如果他有这钱还会看坡穷到死么,他的家属也没有享受一毛钱好处,如果他有5万大洋,他的孙子还会种地么;

某些资料上写陈默给林怀部5万大洋,5万大洋不是小数,陈恭澍都不知道这事,陈默拿什么给林怀部呢,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根本就没有5万大洋这事;

林怀部是军统的人,甚至假设他不是军统的人,但作为锄奸英雄的他,出狱后立刻消失在人海,没有联系任何人,更没有和谁表功,这很不正常;

说林怀部是个人恩怨泄愤之举,这不可能,为5天假期杀人,杀人后还跑上楼补枪,执行的太坚决了;

一个杀手不图钱不图利,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要干这事呢,一头雾水。

张啸林的死和谁有关?我们把圈子画到最小,无数个交叉点都离不开杜月笙······

蒋介石→戴笠→陈恭澍→陈默→万墨林→林怀部

陈默→万墨林→林怀部

上文讲过,万墨林是杜月笙的姑表弟外加管家,杀张啸林这种事,万墨林是万里无一绝不可能自作主张出手的。

▲(陈默,策反敌人遇害后,上海市委证明为党员,解放后追认革命烈士)

本来张啸林完全可以依靠关系轻松走入政府体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体制中人,但他却因为争名逐利,踏入了江湖,也可能是他天生受不了约束,所以过不惯体制内生活吧,他的好朋友同为浙江武备学校的张载阳,后来做了浙江省省长,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最后却落得三大亨垫底的存在,为了更多的钱和利益,为了伪省长的位子,最终他还是落个一枪下去满脸开花的结局,至于起家,无非就是靠些人脉和黄赌毒罢了,有奶便是娘,赚钱是快,死的也快,所以不能太作。

战功卓著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

在朱棣的四个儿子当中,朱高煦可能是最像自己的那一个。靖难之役中,他曾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甚至救过朱棣的命,或许正因如此,才导致他对储君之位有了觊觎之心,夺位失败之后朱高煦并不死心,在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继位之后竟然意图再度卷土重来,结果惨遭失败,最终落了个被活活炙死的下场。

△朱高煦

靖难之役屡立战功,却因此而觊觎皇位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史·朱高煦传》记载其“性凶悍”。朱元璋驾崩之后,继位的建文帝开始大肆削藩,迫于无奈,燕王朱棣将朱高炽、朱高煦等兄弟送入京城为质,然而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朱高煦仍然不知收敛,不仅盗走徐辉祖的宝马返回北平,还在归途之中杀死官民,甚至在涿州杀死了驿丞。由此可见,朱高煦应该是个强于勇武、短于智谋,且随心所欲之人。

△朱高煦从小便是个叛逆分子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世子朱高炽因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因而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则跟随燕王朱棣出战,并在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多次立下战功。

建文二年(1400年),白沟河之战爆发,燕王朱棣被李景隆率领的军队围攻,形势极度危及,就连燕军大将张玉也战死了,正是由于朱高煦及时率军来援,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机。而在之后的交战中,大风吹断了李景隆的帅旗,趁着敌阵混乱之际,又是朱高煦率军猛烈冲杀,阵斩敌将翟能父子,南军就此战败。

△朱高煦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立功

建文四年(1402年),灵璧之战爆发,南北双方割睢水对峙,在得知南军缺粮的现状后,朱棣意图趁夜偷袭,结果徐辉祖率领援兵恰好赶到,朱棣在浦子口被徐辉祖击败,又是朱高煦恰好率军赶到,这才将南军击退,解了朱棣之围。

朱高煦由于在靖难之役中表现极为出色,因此深得军队将领的拥戴,在朝廷商议立储之事时,齐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便明确表示支持朱高煦。或许连朱棣也起过立其为储君的想法,根据《明通鉴》的记载,朱棣曾抚其背曰,“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这其中的暗示之意再也明显不过。

△朱棣曾在两个儿子之间动摇过

比起朱高煦,朱高炽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无法随军出战,但他的性格却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极为相似,仁义贤德,再加上其嫡长子的身份,朱棣一时也难以决断。

储君之争败于兄长,但朱高煦并不死心

在储君之争中,朱高炽和朱高煦可以说是泾渭分明,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再加上其嫡长子的身份,因而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朱高煦则由于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因此深得武将们的支持。

△对于储君之争,大臣们可谓泾渭分明

朱棣的态度,最初应该是偏向于次子朱高煦的,但碍于长幼有序的传统制度,而朱高炽又没有犯过什么重大错误,实在废之无名,而朱高煦虽然性格很像自己,但却多有不法之事,再加上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喜爱,解缙也曾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种种原因之下,朱棣的态度还是一点点倒向了朱高炽。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而为了防止朱高煦依旧不死心,他干脆将朱高煦加封为汉王,将其封到了云南。然而正如朱棣预料的那样,朱高炽虽然已经被封为了太子,但朱高煦并不死心,他坚决不肯前往云南就藩。

△朱高炽

朱高煦利用朱棣对自己的喜爱,一方面趁机进谗言,导致在储君之争中发挥了大作用的解缙冤死、黄淮入狱。另一方面则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先是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之后又请求增加了两卫兵马,并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其心思可见一斑。

永乐十三年(1415年),眼看朱高煦对于储君之位仍不死心,朱棣将其改封至青州,朱高煦仍不愿前往,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次年,朱高煦所做之事被朱棣得知,逐被囚禁于西华门内,并将其护卫全部削除,虽然在朱高炽的求情之下,并未对其严厉惩处,但还是将其亲信全部斩杀。

△失败的朱高煦并不死心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其改封至乐安州,并要求其立即启程,朱高煦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开京城。不过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死心,在封地积极谋划,意图夺取大位。

叔侄之争再起,失败后被活活炙死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朱高炽便因病去世了。

△朱高煦又看上了侄子的皇位

朱高炽病逝之后,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感觉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在半路设伏意图截杀之,结果并未取得成功。不久后,赶到京城的朱瞻基顺利继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与其父亲一样,对待朱高煦极为礼遇,而朱高煦则认为他的这些举动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于是更加骄横狂妄,并再度起了谋反之心。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起兵造反,大量掠夺周边郡县马匹,意图效仿自己的父亲夺取侄子大位。他甚至意图拉拢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没想到却被张辅告发。

△朱瞻基

朱瞻基得知朱高煦谋反之后,先是派宦官侯泰带书信给朱高煦,意图劝其回心转意,然而朱高煦并不领情。在大学士杨荣的劝说下,朱瞻基逐御驾亲征,在大军到达乐安之后,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次日决战,结果谁知道他自己手下的将士不仅无心作战,甚至还想抓住株高薰献给朱瞻基。

朱高煦眼见士兵士气全无,且完全将自己当做了换取高官厚禄的“宝贝”,于是只好派人向朱瞻基请降,并约定次日正式投降。次日,正当朱高煦打算出降之际,结果手下的王斌等人却并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只得抄小路出城投降,整个起兵叛乱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朱高煦投降之后,朱瞻基赦免了城内守军,对于主犯朱高煦父子也仅仅是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只是杀死了王斌等六百余名死硬分子,另外流放了相关的一千余人。

△朱高煦最终被活活炙死

再后来,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谁知道朱高煦脑子一热竟然故意将朱瞻基绊了一跤,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而朱高煦竟然将如此重的大缸顶了起来,朱瞻基于是又令人在铜缸周围点火,最终将朱高煦活活炙死,而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杀。

有哪些好看的网剧可以推荐?

《鬓边不是海棠红》看完真香了!结局,尹正不恨她,恨的是生死离别。强烈推荐一定去看!

《鬓边不是海棠红》这是一部以同名原耽小说改编的耽改剧,不少接受不了耽改剧的人,一开始难免以有色眼镜来看这部剧,各种拉踩恶评也是层出不穷。这部剧剧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背景,用北平梨园行这一特殊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一群在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乱世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在梨园的戏台上唱尽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世百态。

主角商细蕊(由尹正饰演),是一代天才名伶,视戏如命,仿佛除了唱戏,他什么都不会做。他脾气暴躁,能动手解决的绝不讲理;他冲动易怒,做事不计后果,但他聪明善良、正直勇敢、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不曲意逢迎,不落井下石。

但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及演员的炸裂式演技,让这部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再加上国粹京剧的题材,更是圈了一大波喜欢戏曲的观众。

看得上眼的他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别人,看不上眼的他就会按捺不住大打出手。他身世可怜,从小因学戏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罪,但他对戏曲却仍旧抱有一腔赤诚,对艺术有着坚定而执着的追求。

剧情的最后,商细蕊遇到了蒋梦萍(他们俩是同门师姐弟,因师姐家人,商细蕊由爱生恨),蒋梦萍问他:“细伢子,你不恨我了?”

商细蕊回答:“我恨的不是你,我恨的是生离死别。”

程凤台程二爷(由黄晓明饰演)这个角色恐怕算是这剧中最完美的一个设定。他家财万贯,思想新潮、精于算计,八面玲珑,但因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他不得不放下留学的舒适生活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以一己之力将家里的责任重担都扛下。

他看似活的恣意潇洒,却总将这份身不由己的重压深深地埋下,直到他遇到了商细蕊——那个在他眼中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当红名角。他爱他的才,懂他的人。

虽然剧中感情线的设定是知己情,但一点没有其他的耽改剧硬生生的非要将原耽感情线改为社会主义兄弟情这种烂俗的套路。

二爷对商细蕊,有着丝毫也不掩饰的欣赏、宠溺和爱护,知己也好,爱人也罢,我觉得对他们感情最好的解读应该算是"灵魂伴侣"了吧!所以那些对耽改剧带有些许成见的人请尽管放心看,大家一定会对这段感人至深的旷世奇缘唏嘘长叹的。

在后几集里黄晓明和尹正的对手戏,每一段对话,每一个抬眼,每一次落泪,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仿佛商细蕊和程凤台真真实实的在大家面前活了一遭。

至于结局,商细蕊唱完戏,疯狂地跑向了火车站,这时程凤台已经准备搭乘火车前往上海。

程凤台静静地等待着,商细蕊疯狂地奔跑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美妙。

大家都希望商细蕊能够赶上火车,再见知己一面。其实见不见到并不重要了,商细蕊痛恨生离死别,好不容易逃过了与二爷的死别,又怎么会忍心生别离呢?

这部剧的导演和制片人也真的是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再加上整部剧的那每一帧都可以作为壁纸般的精美布景和演员精美的服饰妆容。这部剧就足够让观众给予它足够的泪水和掌声。再加上紧凑的剧情和黄晓明,尹正,佘诗曼等一众演员的精彩演绎。这部剧的超高口碑也是必然。

结尾:在这个快节奏快生活飞速发展的时代,看个剧都是随意用倍速用快进的年代,我们正需要一部这样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欣赏的好剧来静静心。好的作品如璞玉,不管怎样的沾染污垢,都掩盖不了它的美。

这并不是一部曲高和寡的高门槛剧,只要你细细地去品味与欣赏,总能在这群像大戏中找到与自己相吸引的人物,找到与自己灵魂共鸣的地方,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高风谁最让人心疼?

电视连续剧《燃烧》虽然是一部刑侦剧,但由于赵月娥的毫无底线、狠心恶毒,致使所有可能泄密的人永远闭嘴,谋害一个又一个知情人的生命,而使这部剧中的许多人物带有了悲剧色彩。剧中的许军、沈超英、高风无疑都是悲剧人物,但最让人心痛的还是看似成功人士的许军。

先看高风,由于许军母亲赵月娥作为整剧这场惊天阴谋的布局者与策划者,先是爷爷高四海因开棺验尸英明尽毁,痛苦纠结一生,最后卧病在床。奶奶不堪忍受村人的白眼,长期抑郁早早因病去世。父亲高建设作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主持工作的刑警副大队长,为了不连累妻儿性命,选择和高风母亲陈洁离婚,为查许家福潜逃一案牺牲,被赵月娥派人制造意外而身亡。而爷爷高四海的养子周伟却听信挑唆,成为赵月娥的帮凶,还连累自己的儿子、和高风胜似亲兄弟的周浩宇也被制造车祸而亡,最终周伟得知真相后向着高速而来的火车走去。

一个好端端的家支离破碎,祸及三代,八口人死了四个,何其惨烈!但高风凭着一股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最终使该案真相大白,还了爷爷高四海的一世清白,还收获了自己的美满爱情,也算是人生赢家。

其次看沈超英,应是一个成功女性的典范,她是银行的行长,知性聪慧,行事果决,优雅精致,气场强大,家庭和事业齐头并举。但原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她,却被无端卷入一起陈年命案,成绩优异的儿子、精明能干的丈夫,加上她自己,都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丈夫、省人民医院院长的周伟,由于周伟背叛了把自己视如己出的养父高四海,做了高家的白眼狼。他的行为害得高四海抑郁半生,害死了高建设,也差点害死了高风,还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他对高四海的贴心照顾,其实是在道歉忏悔。最终在得知真相后,还把自己送进了不归路。

她从一个生活得无比精彩的银行高管、家庭美满的妻子、母亲,从什么都有最后演变到一无所有,失去了儿子失去了丈夫,真的是一个比较悲惨的女性。最后在丈夫死后,还跪倒在高四海病床前,替丈夫向公公道歉,祈求高四海原谅自己的丈夫,何其无辜,又何其明理,确实令人心疼。

最后再看许军。《燃烧》中许军的身份是龙星集团董事长,省里的知名企业家。当初孤身一人去上海打拼,发达之后回到东山,建设家乡,报答父老。从他的身份地位,他是一个无比光彩的人物,但是事实上他是《燃烧》中最悲催的人。

1986年,因为受不了村里人的冷讽热嘲,从一个小村庄的穷小子一个人到上海打拼,多年后一跃成为龙星集团总经理,在龙湾成为人人羡慕的企业家,真的是一个现实版的励志故事。

成功后的许军,依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依然是一个纯厚的人,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到龙湾投资,他想为父亲赎罪,报答那些之前欺负他和他家人的村民。因为他觉得这是当年他父亲许家福欠大家的,他替父亲来还债,这是他的初衷。

回到龙湾之后的许军,带领着公司一步一个台阶,把龙星打造成龙诚的明星企业,是全省的纳税大户,为本省的GDP贡献许多。此时的许军,完全是一名成功人士,他努力奋斗的成果被人肯定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他也为此而高兴。

再结合他的英雄救美、拾金不昧、坚持做慈善、自己的妻子因车祸死后坚持不娶以及决定回乡投资后母亲讲述邻乡儿子与父亲故事他坚持举报等事来看,许军是一个善良、重感情、知恩图报、守法、坚持正义之人,眼里不容揉沙子。

但可惜了憨憨的许军以为都是靠自己努力成功的。许军英雄救美,许军成为联达纺织的掌门人,这一切都是赵月娥和许家福一手导演的。他当初放弃学业,去上海打拼得到的一切,原来都是自己父母的暗箱操作,他却一无所知。他不知道自己的老丈人吴贵祥和自己妻子都是死于自己父母的手中。

当高风告诉他,他努力的背后,他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见不得光的阴谋,甚至有两双看不见的黑手在背后推动着他,他今天的成功,只是一场泡沫。这就是一场赵月娥和徐家福,为儿子许军铺路而上演的一出戏而已!

帮他踏上成功之路的韩国西川株式会社其实是他的父亲许家福在主导,当年许家福并没有自焚,而是假造了一个自焚现场,然后逃到了韩国,在那里站稳脚根后,就与他的母亲赵月娥联系,暗中帮助他。

他拉来的韩国大单生意,其实是许家福暗中送给他的,后来他因这单生意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后,许家福又派杀手潜入上海杀了吴贵祥,从此他成为吴贵祥的继承人,成为公司的一把手,真正的成为成功人士。

这就是他成功的开始,是伴着阴谋和暗杀成功的,只不过他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他所谓的成功背后,沾满了父母亲的鲜血。一个乡下小子逆袭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这样的励志故事,居然是假的。

这让曾幻想自己就是《阿甘正传》里阿甘的许军感到了莫大的讽刺与悲哀。许军一直被家里人耍的团团转,如果不是高风的提醒,许军可能永远要做一个在家人保护下的“懵圈宝宝”。

许军为人刚正不阿,做事坚守底线。用剧中冯凯的话来说,许家祖孙三代“也就这个许军看着最本分”。赵月娥、许达偷梁换柱,导致当年高四海的“开棺验尸案”失败,这个秘密赵月娥一直瞒着许军。

赵月娥养了许军这么多年,知道许军是个善良无比的人,所以一直隐瞒他,不让他知道“许家的秘密”。许佳桐也是为了保护许军,不让父亲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一旦知道了秘密,势必崩溃。许佳桐知道奶奶赵月娥所做的事之后,愿意与之一起面对困难,提出了一个和她奶奶目的一致的要求:保护许军的安全,不让许军参与这件事。在赵月娥和许家福的眼里,他只要做好一个“善良的宝宝”就行了。

人的情感方式中,被人欺骗是一种悲哀。尤其是被自己至亲的人欺骗,更是令人心痛。当他知道自己的母亲赵月娥居然是个杀人狂魔,连自己的堂弟许达都是母亲除掉的,而这一切居然都是母亲为了保护他!

等一切真相大白之时,他才幡然醒悟,原来他才是赵月娥心中最爱的那个孩子,他也明白了赵月娥的良苦用心。赵月娥的心机虽深、手段虽狠,但不让儿子知情也算在别样“柔情”,也算是一种保护,只是这种保护真的是爱吗?摊上这样的母亲,对于许军来说真的是幸福吗?

在最后的时刻,他举报了逃跑的女儿许佳桐,他的决定追随了自己内心。所谓“善恶终有报”,他选择了正义的一方,也是被正义保护的一方。他或许很悲伤,令他悲伤的不是举报亲人,而是自己的亲人为什么变成这样。

最终他失去了父亲许家福,母亲赵月娥,女儿许佳桐,兄弟许达。虽然他最后成功上岸,但也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