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机动,巴基斯坦这次被印军轰炸越界几公里为啥巴军反应这么慢

彩虹网

空战机动,巴基斯坦这次被印军轰炸越界几公里为啥巴军反应这么慢?

据媒体报道,印度空军10余架幻影-2000战斗机,是在1架EMB-145预警机的指挥下越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对穆罕默德军的营地投下了1000公斤炸弹,且时间是在凌晨3点半左右。

这个时间段,是一般人睡得最昏沉沉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能及时发现空中异常,枭龙战斗机立马起飞拦截来袭的印军战机,尽管双方空军并未真正接触,展开惊心动魄的空中格斗大战,但巴基斯坦空军的表现,依然令外界印象深刻,巴空军事实上给外界和国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并不存在巴基斯坦空军反应慢的问题。

空战机动,巴基斯坦这次被印军轰炸越界几公里为啥巴军反应这么慢

本次越境轰炸行动,看来印度空军是准备充分,就连预警机都出动了,时间定夺得恰到好处,选择了凌晨3点半,这个貌似机器人都打盹的时候,悄无声息地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某处投掷了航空炸弹。

但依然被巴空军察觉,一般晚上不升空执行战备巡逻,所有战斗机都待在地面,因此枭龙战斗机能及时升空,巴空军显然训练且应对自如,显示出了高超的技战术性能。

本次印度空军越境袭击事件,仅超越巴控克什米尔三、四公里,巴空军就立马升空枭龙战机,阻止了印空军可能扩大的轰炸范围,用巴空军的说法,印度空军匆忙中丢下了“外挂物”,事实上巴空军的表现已经是可圈可点了。

印度军方宣称炸死300余人,但巴军方则说并无人员伤亡,因此巴空军的及时出动,显然给了印度空军极大的压力,是其匆亡抛下“外挂物”,迅速掉转机头脱离战场的主要原因。

克什米尔,历来就是有争议的地区,是埋在印巴当中的一只火药桶,双方稍微处理不好,就会爆发激烈的冲突,巴空军对这个方向,平常应该就非常重视,即便晚间时间段,空军都有应急预案,所以才会有地面雷达发现空中异情,巴空军枭龙战斗机立马升空拦截的巴基斯坦反应速度。

高机动性是什么?

机动性: 指军队的推进机动 。

机动性

1.军队的推进机动 。如速度、 山地灵活性、 反应速度、 应激灵活度。

2.飞机的机动性,它是飞机的重要战术、技术指标,是指飞机在一定时间内改变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飞行方向的能力,相应地称之为速度机动性、高度机动性和方向机动性。显然飞机改变一定速度、高度或方向所需的时间越短,飞机的机动性就越好。在空战中,优良的机动性有利于获得空战的优势。

四代机时代美俄标准是五代机?

虽然五代战机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与超强的态势感知能力,这让第五代战机可能根本不用进行近距离空战,早早的发现敌人然后射上几枚远距导弹就完事收工。但是,对于五代机的格斗能力各国都没有放弃。也就是说五代机不光要会打超视距作战,也要会玩近距格斗。

实际的空战中,如果双方的对方模式都是确认击落对方,那么近距格斗就是必须要发生的作战方式。而这时战机的格斗能力就相当重要了,这就考虑战机的机动性能。所以近距空战中,战机不能失去因为失去速度与高度就失去了机动性。而提高机动性能,除了气动布局要优化,比如加鸭翼,大边条翼,翼身融合技术之外,就要提高飞控能力和发动机的推力。不是说得好吗,只要动力足,板砖也能飞。而对于五代战机来说,这些性能都是不能缺少的,不然可算不上五代机。除了这些性能之外,还要具备的就是飞机的敏捷性能,也就是说你可以有比对方更灵活的机动,比哪转弯半径更小,转弯速度更快,同时还要装备可离轴发射的全向攻击导弹,这会让你不用死盯着对手的尾部,配合头盔瞄准具的情况下,眼睛只要能看到敌机就可以开火。

像俄罗斯战机经常玩的过失速机动就是敏捷性高的典型代表。比如眼镜蛇机动或钟摆机动,都可是使己方战机在被追逐过程中,迅速逆转被动局面让自己瞬间处于优势的机头攻击位置。而五代战机更可以利用先进的矢量推动技术,快速改变飞机的轨迹,将尾追的敌机甩掉,破坏对方的攻击发射条件,而将这个优势的速度差让自己获得最佳攻击角度。同时,这种敏捷性也可以用于躲避导弹的攻击。

当然,最适合五代机之间的战术还是利用远程导弹进行超视距的打击。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又能干扰到对方的攻击行动。当然,前提是一定要利用自己有效的作战系统来精确的发现对手的位置。只有发现了才能进行下一步作战行动。否则找都找不到敌机,不要说攻击,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在F-22A的战术中,对付非隐身战机向来都是利用隐身优势飞到对方后方,对准敌机的“屁股”就是一发AIM-120,然后就脱离了~~一发如果没打到就再补一发~~

枭龙在安纳托利亚之鹰?

这并不难理解,枭龙完全有能力在中距离空战中率先锁定F15,不过锁定也不必然等于取得战果,现代空战中很少有在远程阶段击落四代机的案例。

枭龙战斗机锁定了F15,这说明飞机的雷达搜索到目标,并且取得了火控参数,可以随时发射导弹。这非常正常,首先F15并非是隐形战机,而且是一种尺寸较大的重型战机,被雷达远距离发现并锁定是很正常的,而枭龙的雷达又比较先进,KLJ7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130公里。

同时,中距离交战重型战机优势发挥比较受限,只能发挥出雷达功率强,速度快,规避后重新加速快的特点,并没有近距离能量空战中那种绝对优势,当年歼11重型机和泰国的轻型机JAS39对抗也在中距离吃过亏,这不稀奇。

但是千万不要把锁定当成必然击落,实际情况是,世界上到现在还没有中距离被击落的四代机,因为四代机机动灵活,在远距离接到攻击信号后,会马上进行规避,中距离攻击往往需要多次攻击才能取得战果,但在多次互相攻击中,F15的能量储备优势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总之,中距离空战是全新领域,适应这一领域的新型战机,对老式飞机作战中,跨过性能差距取得中距离交战优势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就此得出比对方更强大的结论就大可不必了,毕竟同一代飞机,重型强于轻型是绝对的,难以逆转的。

空战电影中经常看到战斗力做眼镜蛇机动动作?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维克多尔·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当时所有在场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从来没有除了SU-27系列之外的飞机做过这个机动。

其实这个机动的主要目的,是展示飞机的过失速性能。从这个机动可以看出飞机的气动设计、发动机的推力优势。

战术意义只是存在于快速减速从而达到反咬的目的。但是,实战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机动改平以后,战斗机的速度在110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个速度战斗机是无法做任何机动的只能平飞加速,根本无法攻击敌机。

别跟我提导弹离轴发射,你雷达都指向太空了,你锁谁?改平以后需要重新锁定,虽然很快,但傻子才会飞直线等你打。而敌机即使飞过去,由于还有能量,可以很快的做一个下图机动反咬。而眼镜蛇机动的飞机则没有能量再挣脱。

上图的初始状态就是红色飞机咬住了蓝色。蓝色做滚筒反咬。

而且现在的实战中,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格斗,即使射程最近的格斗弹在几公里外就可以解决。甚至在一公里内,机炮就可以精确摧毁敌机,做眼镜蛇机动的时候还没等敌机飞过去就被打碎了。

而且做眼镜蛇机动是有前提的。首先,解锁节流阀下边的靠左有一个姿态控制的开关。解锁以后,飞机不再受稳定系统的限制,可以做任何危险动作。然后飞机的速度要在420千米每小时左右。速度过快,飞机解体,速度过慢,拉不起头。而大多数缠斗中,飞机并不一定是以这个速度飞行,所以无法做出眼镜蛇机动。

即使强行拉出过失速,还可能因为发动机吸气不足导致停车。这不是自己作死么。

所以眼镜蛇机动并没有什么实战意义,因为及其炫酷,所以影视剧游戏中经常使用,因为需要视觉震撼效果。

实战中俩飞机飞着么近干嘛?编队么参加航展去?

总结来说,眼镜蛇机动实战意义远不如来一个减速滚筒实在,因为做完眼镜蛇机动以后,飞机由于速度过低是无法做任何动作的。而对方可以简单通过滚筒来实现反咬。

航炮会从战斗机上消失吗?

我军苏–30战斗机上的GSH–301型30毫米航炮,威力非常大!F–16一类的战斗机只需有3~5炮弹命中就会被击落。

苏/俄航炮历来要比西方的航炮好一些,也崇尚大口径,这一点在“米格走廊”已经被验证过了,当时美军F–86安装了6挺12.7毫米勃朗宁航空机枪,但是威力不足多发子弹击中米格–15仍然没有击落,比如: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李永泰(空军副司令员)在一次空战中被四架F–84围攻,米格–15战机中弹56发...但李永泰仍然摆脱敌机后安全返航,被誉为“空中坦克”!李永泰中将当年驾驶过的米格–15,上面有四颗星,代表着击落四架美军战斗机。在与美军飞机的格斗中,米格–15的一门37毫米航炮和2门23毫米航炮,威力巨大就是B–29也经不住这样的轰击!可见航炮在战后第一代喷气机上的重要性!到了第二代喷气机时代,由于空–空导弹的出现空军大国已经开始淘汰航炮了,第一个淘汰航炮的国家就是美国,1960年代大型的F–4战斗机研制成功,同时“麻雀”中距离拦截导弹和“响尾蛇”近程格斗导弹已经大批量装备到了美国空军,通过靶场各种复杂气候环境和对抗演习中的表现,美军想当然认为空–空导弹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航炮了...所以在新研制F–4B/C型战斗机上没有安装航炮。谁知越南战争的空战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在与越南空军数量极少的米格–19和米格–21的空战当中,灵巧的苏式战斗机经常摆脱了早期“麻雀”和“响尾蛇”的跟踪,并且使用航炮反杀F–4!这样的结果美国人大跌眼镜,赶紧在后续制造的F–4战斗机上再次安装上航炮...。

美国人的事例表明,当时导弹的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靶场表现的很优秀,但在现实空战中没有起到远距离击落敌机避免“狗斗”的效果,航炮仍然是飞行员最后的可靠武器,这就相当于步兵手里的刺刀一样,子弹打没了,最后肉搏的时候仍然要靠刺刀解决...有了航炮对于飞行员心理安慰作用极大!

所以,在二代级、三代机(可变翼战斗机算是三代机)到现在的四代机,不论空–空导弹多么先进,战斗机仍然安装着航炮。

F–35A进行地面航炮测试,使用的型号不是美军战斗机普遍安装的M–61A2型20毫米六管“加特林”航炮,而是GAU–22/A型25毫米四管“加特林”,备弹200发。F–35战斗机有ABC三个子型号,目前就是空军的A型安装了航炮,其他两型都没有,但是它们具备在腹部外挂载航炮的能力,F–35不安装航炮已经表明:中距离拦截弹和近距离格斗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F–22由于设计年代比较早,仍然使用M–61A2型6管加特林,说明它设计的那个年代导弹还没有让人满意,美国人心理没底儿。但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目的就是要进行超视距作战,利用低可探测的隐身能力,悄悄的接近敌机出其不意的发射导弹将其击落!而航炮的射程最多3000米,这样距离已经是目视距离了再怎样隐身也没用,而且近距离“狗斗”变数太大!飞机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米格–21都可能将F–22击落。A–10攻击机就在近距离模拟空战当中使用航炮击落过F–22!实现了“癞蛤蟆吃到天鹅肉”愿望!所以,第五代战斗机必须要具备完备而先进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不与落后机型在近距离纠缠。歼–20没有航炮,表明我国的中距离拦截导弹和近程格斗导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将来的空战最近的距离也是30公里之外了,通常情况都是五代机在100公里外击落落后的三代、四代机,所谓代差就是这样的!如果用五代机进行“狗斗”说明它已经设计失败了!

随着时代在进步科技水平也在高速发展,航炮确实有可能会在15年后,最多20年的时间不在安装在最新型的战斗机上了,因为20年后“第六代战斗机”已经出现,空战距离已经是完全的超视距的,“狗斗”(近距离格斗)不在出现,航炮确实没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淘汰是必然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