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盲行动,滑雪时单纯带个面罩和滑雪镜?
当然是需要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必须要戴滑雪镜,其实我们也碰到过有些小伙伴问:可不可以戴泳镜啊?可不可以不戴啊?它是不是必需品之类的!
是的!滑雪镜就是滑雪运动的必需品。并且不止滑雪时需要佩戴,即使去玩雪也同样需要佩戴。原因在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强烈,紫外线容易对灼伤眼睛或患上雪盲症;滑行中冷风对眼睛刺激伤害大,容易出眼泪或睁不开眼;镜面起雾造成行动不便,更甚者发生危险。
那挑选泳镜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呢!
首先最好要有100%抗UV,防止紫外线的性能,能够抵御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经过防雾处理,雪镜起雾是因为雪镜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而形成了温度差,内部空间狭小的雪镜温度上升快,易导致内外温差的产生,相对越容易起雾。简单的讲,就是镜片前面凸出来的雪镜更不容易起雾。滑雪镜的外镜镜片有球面镜和柱面镜2种。球面镜的表面形状类似球体表面,有效减弱了视差,扩大了视野范围。但对于单板滑雪这种身体经常性保持侧向的滑行运动,从侧面向前方看的时候容易产生角度偏差。柱面镜更容易弯曲,内框更为柔软,形状更贴近脸型,佩戴舒适。建议选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滑行风格来选择。一定要到店试戴。每个人的脸型不同,建议选择的时候试戴各种款型,选择贴合自己面颊宽度,鼻梁高度和颧骨形状的雪镜。毕竟,舒适才是最重要的!镜片颜色。❄ 通常滑雪镜的镜片都是五颜六色,镀膜的颜色主要是出于美观的考虑(镀膜的颜色与透光率的关系不大)。
❄ 一般不同的天气,需选用的透光率不同的镜片滑雪镜,阴天及多云天气,建议选择透光率高的桔色、黄色、茶色系镜片;晴天建议选择透光率低的绿色、灰色系镜片。
❄ 根据防雾功能,滑雪镜又分为单层镜片和双层镜片。单层镜片的滑雪镜防雾功能一般;双层镜片的滑雪镜防雾功能良好,而搭配了透气孔的双层镜片滑雪镜防雾功能则是最好的。
❄ 滑雪镜最好需要试戴。质量较好的滑雪镜在与脸部贴合的地方有海绵垫,主要起到缓冲以及防冻效果。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推荐一款迪卡侬的滑雪护目镜,这一款是大人和孩子都可以戴的。
滑雪运动防风防雾防雪盲成人青少年滑雪护目镜 WED'ZE G-Tmax 400符合亚洲人的脸型设计,为冬季滑雪提供更贴合舒适的体验感
防紫外线
100%抗UV,防止紫外线照射眼睛,抵御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
防雾性
双层镜片设计,减少冷凝。两层镜片之间的空气起到热隔层的作用,同时内层镜片也经过防雾处理。
宽阔视野
采用双层柱面透镜,聚碳酸酯注射外部,可减少失真,提供通透宽大的安全视野。
可佩戴近视眼镜
配有眼镜凹槽,L号护目镜可使用近视镜片,视力不佳者也可以安全滑雪!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新中国成立最大杀人案。无业游民伙同残疾妻子三年疯狂连杀48人,藏尸家中,只为敛财573元。解密龙治民夫妇的罪恶人生!
1983年至1985年的三年间,陕西省商县(今天商洛市商州区)各乡镇几十人接连神秘失踪,仅公安机关记录在案的就有37人。直到刘湾乡叶庙村村民杜长年寻找失踪的弟弟杜长年时,案件才有了突破性进展。一桩骇人听闻的特大杀人藏尸案渐渐浮出水面。事情还要从36年前说起。
一张收据牵出惊人大案1985年5月16日,商县刘湾乡叶庙村村民杜长英早早起床,喊上自己的哥哥杜长年一起去赶集。兄弟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商县造纸厂。弟弟杜长英拿出一张收据,说是厂里的出纳欠他1.85元的麦草钱没给,要去找他要,让哥哥等他一会儿。
很快杜长英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是出纳不在,兄弟两继续赶路。到了县城后,两人就各自分开了,弟弟要买喂猪的豆饼,哥哥则要采购其他物资。
下午四点左右,哥哥杜长年来到事先约好的汇合地点等待弟弟,许久也不见弟弟到来。杜长年以为弟弟先走了,就自己回家了。
晚上七点多,杜长年正在吃晚饭,弟媳找上门来询问丈夫杜长英的情况。
“哥,长英咋还没回来呢?”
杜长年放下筷子出门看了一眼,进屋安慰弟媳妇说:“没事,说不定长英是因为啥事绊在路上了。”
晚上十点多,弟媳妇再次找上门来,说杜长英依然未归。
杜长年心里隔了一下,再次安慰道:“长英都四十好几的人了,应该不会出啥事,指不定是让熟人拉住,住人家家里去了,这样,明天他要是还没回来,我就去县城找找他去。”
第二天,杜长年早早就到县城找弟弟,这一找就是十多天天,他找遍了每个巷巷拐拐,结果一无所获。
5月27日傍晚,无功而返的杜长年在路过造纸厂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弟弟之前那张收据的事情,连忙跑进厂里找出纳。
出纳叫侯义亭,他杜长年的表弟。当杜长年将弟弟失踪的事情跟侯义亭说了以后,侯义亭大惊失色,叫道:“哎呀,前两天有一个男的拿着一张1块8毛5的条子来领钱,条子上的名字是杜长英,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长英哥欠他钱,被他堵住了,就用这张条子抵债。”
杜长年连忙问道:“那男的长什么样?”
侯义亭回答说:“个头很矮,耳朵挺大,带着帽子,应该是秃子,嘴巴很会说话,应该有四十多岁。”
侯义亭话音刚落,杜长年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熟悉的面孔,杨峪河乡王墹村村民龙治民。
5月28日,杜长年和侯义亭带着几个亲戚一起到龙治民经常活动的县城找他理论。很快就发现了龙治民的踪迹,众人合力将他包围起来。
侯义亭质问道:“我表哥的那张1块8毛5的收据是咋回事?”
龙治民辩解道:“杜长英欠我20块钱一直没还,前几天我把他堵住之后,他就把条子给我了。”说完就想跑。
杜长年赶紧补了一句:“我弟弟人呢?”
龙治民说:“可能去西安了吧,他说要去西安赚钱还债。”龙治民假装淡定,可是眼神飘忽不定,好像心里有鬼。
杜长年提议大伙把龙治民扭送到公安局接受调查。一听说要去公安局,龙治民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了无赖,说什么也不起来。
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黑脸小伙子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来,一把拉住龙治民的衣领问道:“我弟三合呢?”
原来这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是另一路寻人队伍的成员。他叫姜银山,他的弟弟叫姜三合。
1985年1月11日,姜三合和几名乡亲从外地务工返乡,在商县车站准备坐车回村时,遇见在车站晃悠的龙治民。龙治民说自己家里有活干,挖猪圈,一天五块钱。姜三合就让其他同乡先回去,自己跟着龙治民去挖猪圈,从此杳无音讯。
得知弟弟失踪后,姜银山请假回家帮忙寻找,可是找了好几个月也一无所获,只知道弟弟给一个光头小个子挖猪圈去了。直到知情人带他找到了杜长年的寻人队伍。
两支寻人队伍交换了意见,感觉事情非同一般,于是合力将龙治民扭送到县公安局,向警方汇报了相关情况。警方随即将龙治民收押,连夜审讯。
面对警方的审讯,龙治民故作镇定,坚决否认杜长英和姜三合的失踪跟自己有关。审讯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三点,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案件陷入僵局。
在此情况下,警队队长王扣成派遣一名叫做苟步云的警员去龙治民家中寻找线索。
5月29日中午,苟步云向队长汇报情况。实地勘察情况有几点异常:
①龙治民家十分脏乱,臭气熏天,窗户全部用泥土封上,家中光线昏暗,屋内坑坑洼洼的土质地面有被铲平的痕迹。
②阁楼木梯上有疑似血迹的紫色斑点
③龙治民妻子严淑霞患有脑膜炎,下肢瘫痪,卧病在床。在看到民警搜查时十分慌乱,连忙说:“屋里没啥。”在搜查结束后又说:“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晚上我睡在炕上听到有动静,第二天那些人就不见了。”在民警临走时,严淑霞又说:“我洗洗衣服,水红红的。”
听完汇报后,王扣成觉得此事大有蹊跷,决定亲自去龙治民家中一探究竟。
恶魔夫妇狂杀48人在进入龙治民家后,王扣成就闻到一股浓郁的恶臭。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他立刻分辨出那种不一样的臭味儿——尸臭。
王扣成寻着尸臭找到了东厢房的一个萝卜地窖旁,几番搜索后,在地窖旁边的一个麦草堆里发现了两具相拥的男性裸尸。王扣成立即下令,停止搜查,控制严淑霞,并要求给看守所内的龙治民带上手铐、脚镣。随后火速赶往县城,向公安局长汇报情况。
29日下午两点,王扣成带领大量警员再次到龙治民家中搜查。很快警员们就在东边门扇的柴草后,又发现了一个装的满满的化肥袋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具女尸,死者约50多岁。
三具遗体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全村轰动。数百人倾巢而出,前往围观。主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公安局长等关领导相继赶到现场,指挥搜查工作。
经过法医鉴定,两名男性尸体中,其中一人就是失踪的杜长英,另一名并不是姜三合。那么早前失踪的姜三合到底去了哪里?
警方推断龙治民家里可能还有尸体。于是增派警力,动用警犬继续搜查,但是再无其他发现。就在搜查陷入困境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龙治民门前原本有一个萝卜地窖,前段时间被他铲平了,现在种上了白菜。
警方根据这条线索,在严淑霞的指引下很快就找到了萝卜地窖的位置,就在距离门槛不到一米的地方。
挖开薄薄的土层,先是一些包谷叶,再是包谷秸秆,随着秸秆向四周扩散,最后清理出一个3米×2米的长方形土坑。当警方一点一点掀开秸秆时,在场的人差点晕倒。土坑里整齐地码放着八九具头尾交错的尸体,就像码柴火一样。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个土坑下面似乎还有一层。
现场最高指挥领导立即下令,停止勘察,保护现场,上报省公安厅。
5月30日,时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的张景贤和一路刑侦人员赶赴现场,挖掘工作继续展开。直到到5月31日上午11点,这个坑才清理完毕,共整理出33具尸体。因为这个坑埋尸时间最晚,所以被命名为“3号坑”。
在场的一位法医称,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参与勘察的民警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龙治民的家东侧的猪圈内,一个2米×1米×1.5米的日后被并名为“2号坑”被发现,坑内的8具遗骸,与“3号坑”的摆放方式如出一辙,只是遇害时间更早。
6月月5日,警方在龙治民家厕所东墙下50厘米处,又发现一堆已完全骨化的尸骸,经过整理鉴定,计为4具。此坑被命名为“1号坑”。
6月1日,商洛地委、行署等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将此案件命名为“5.28案件”,并上报省委、中央,请求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协助破案。此案引起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迅速反应,成立专案组,对“5.28案件”展开调查。
经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在龙治民家中总共整理出48具遗骸,其中男性31人,女性17人,年龄最小的两岁多。凶手为龙治民和妻子严淑霞。
1985年8月30日,陕西省检察院商洛分院以故意杀人罪,将龙治民夫妇提起公诉。
9月20日,商洛地区中级法院判处二人死刑。二人提出上诉,陕西省高院提审后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1985年9月27日,龙治民、严淑霞二人被执行死刑。至此,5.28特大杀人案圆满告破。
龙治民的拐点人生龙治民出生于陕西省商县杨峪河乡(现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王墹村一个贫苦家庭。他6岁丧母,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龙父对他娇惯放纵。
龙治民自幼勤奋好学,经常借着月光读书。但是由于在班上年龄最大,个头最小,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被恶作剧戏弄。再加上特殊的历史环境,他怀才不遇,学无所用,屡屡受挫的他便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1978年,龙治民在亲友的凑合下,娶了患有脑膜炎的残疾女子严淑霞为妻。由于愤世嫉俗,龙治民心生怨恨,他处境孤独,在社会上没有朋友,再加上好吃懒做,他的生活愈加贫困。面对重重生活压力,拮据不堪的他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983年至1985年间,龙治民经常游荡在车站和劳务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以招工,征婚等借口将一些痴呆聋哑人以及一些务工人员诱骗至自己家中为其干活,事后将受害人邀请至家中休息。在受害人熟睡之后,由严淑霞照明,龙治民作案,行凶后趁着夜色将尸体掩埋。更加离谱的是,龙治民夫妇会将受害人衣物脱下来,清洗之后供自己穿戴。
警方在龙治民家中共搜出存折15张,款额533元,现金3.13元,粮票91.5斤,手表4块,折合人民币共计573元。
案件反思龙治民的作案手法并不算高明,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法制尚未健全,基层警力严重不足,案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当时没有监控设施,刑侦技术还不够成熟,很难追踪罪犯和受害人的行动轨迹。种种原因致使龙治民在疯狂杀害48人后才落入法网。
进入新世纪,我们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刑侦技术更加成熟,“天网监控系统”遍布大街小巷,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飞。当今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犯罪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后记受到父母的影响,龙治民夫妇的女儿也未能顺利完成学业,由其外婆带大后,改名换姓,远嫁新疆,与老家切断了一切联系。
时隔几十年,每每听起村里老人讲起这件事时,心里还是有些恐惧。龙治民是可恶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似乎又是是可悲又可怜的,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许答案就在我们心中。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你什么时候被狗的智商震惊了?
喵会自己搭地铁出去玩,然后再搭地铁回家,你相信吗?
反正我是被这个超神的智商震惊了。
在日本就有一只这么神奇的猫咪,它已经连续3年独自搭乘固定路线,往返于“西武—池袋站”之间。
这只喵经常被乘客目击趴在座椅上,旁边并没有主人带着它。
久而久之,大家把照片传上网后,竟然发现,这只喵早在2013年就开始固定早上搭到池袋站游玩,晚上玩累了再从池袋站上车,返回西武秩父站。
进入车厢后,这只喵十分会享受,会自己找个座位休息,而不是趴在地上。
后来还有乘客拍到,这只喵有一次带回一只小喵回家。不知是不是在外面惹下的风流债~~
事实上,在日本,经常有猫咪会自己搭地铁外出游玩。它们在车厢内找到座位,然后乖乖地趴在上面休息。
emmmm~~当然,有时候个别喵逃票会被工作人员抓包~~
不过这要是在中国,猫咪出去玩想搭车,基本是要被拒绝的。毕竟车上连人都挤不下~~
图片来自:@米多与喵喵s
话说回来,猫咪这么神奇能够自己搭乘固定路线,这令人惊叹的认路能力是和它体内生物钟有关系的。
事实证明,猫咪如果离家的距离在半径12公里左右的话,一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如果距离超过这个范围,猫咪很可能就会走失。
当猫咪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它对家里的气味、环境、主人的声音等等都有抹不去的印象。猫咪走失后,它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找到回家的路。
不过,这一本领并不是每只猫都有,所以在猫咪认路这一方面需要慢慢引导。让它多熟悉一下家中以及周围的事物,越老的猫咪,认路能力会越强~
----------------------------------------------------------------------------------------------------------------
故事来自:微博 侵删
部分图片来自:@米多与喵喵s
从来没有去过西藏?
2019年7月,我们夫妻俩带着五岁半的女儿,用时29天行程13000公里,川进新出自驾游了西藏。我们驶上318国道,到达了朝思暮想的拉萨,看到了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和满目虔诚的大昭寺。而后我们沿着G219新藏线,路过如蓝宝石般镶嵌在天间的羊卓雍措,踏上平均海拔4500米,被誉为“屋脊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充满敬意的来到珠穆朗玛峰和冈仁波齐,在这里我们还结识了“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措。在世界之巅的天路上,一路探秘无人区的壮美和苍凉。
下面是这次自驾西藏和阿里地区的攻略,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带着女儿自驾去西藏阿里,29天13000公里,吃住行玩详细攻略
带着女儿自驾去西藏阿里,川进新出29天,吃住行玩共用了多少钱?
好多朋友看了我的游记后,那颗犹豫不决,蠢蠢欲动的心,瞬间被激发,把自驾去西藏去阿里摆上了行程。西藏是许多人心目中神圣而向往的地方,喜欢自驾游的人更是把自驾去西藏作为一个终极目标。如美如画的景色、独特的民俗文化、虔诚的信仰、充满未知的挑战,自驾去西藏肯定会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回忆。
自驾去西藏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能走的旅行,我们要克服路途遥远、路段险恶、因物资稀缺造成的吃住条件艰苦,还有那让人不寒而栗的高海拔,如果你幻想着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到西藏,那就大错特错了。自驾去西藏从来都不是一趟舒服的旅程,特别是在阿里地区,会让你深刻体验到什么叫“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特别是阿里地区,它的艰苦程度和拉萨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在我看来,到拉萨忍忍,挺一挺也就到了。但是在阿里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饮食住宿差,你每天都要经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
艰苦的环境和高海拔,大人都不一定能从容应付,更何况是小孩,当我们决定带着五岁半的女儿去西藏,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是基于对女儿的了解才做出的决定。出发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制定了三种应急方案。
方案一:如果在川藏线上出现严重高反,那就直接放弃,返回到成都;
方案二:如果在川藏线上出现轻微高反,就在低海拔的城市休整,直到身体无碍再走;
方案三:到拉萨后根据大家的身体状况,再决定去不去阿里地区。若身体不适,那就在拉萨休整几天,再从格尔木到青海。如果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不错,那就踏上新藏线。
带着一份激动和憧憬,我们踏上了川藏线,第一天我们从海拔几百米的成都出发,途径雅安、泸定(海拔1300米)、康定(海拔2395米)、折多山(海拔4298米)、晚上入住新都桥(海拔3459米)。一切都很平稳,女儿在泸定桥玩的很兴奋,在海拔4298米温度只有8度并且下着雨的折多山一路小跑。晚上在客栈吃完饭,拿着照相机四处找牛找羊拍照,精神状态非常好。
就这样,我们从川藏线第一晚新都桥镇(海拔3459米),到新藏线最后一晚叶城(海拔1765米),在高海拔的地区共待了16天。为了看冈仁波齐,我们在海拔4650米的塔尔钦小镇住宿,为了体验无人区的荒漠,我们在连续在海拔5000多米的新藏线开车8小时,翻越了海拔5347米的界山达阪等等。很幸运,一路上一家人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很不错。尤其是女儿状态最好,精神最为充沛,吃喝拉撒玩一切正常。
现在回想整个行程,对于带着孩子出去旅行有更深层的想法。带着孩子一起去看世界是大部分家长都有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得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也不能胆小。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超乎大人的想象,只要你给他一个空间,一个机会,他的表现会出乎意外。但是像去西藏这样条件艰苦,高海拔的地方,我们对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衡量。特别是孩子平时的身体状况、是否娇气和听话,是否喜欢看自然风景等,不了解孩子这些状况,整个行程会让大人苦不堪言。我们这次带着五岁半的女儿能川进新出,没有高反、没有生病、没有出现其他情况,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关系。希望对想带孩子去高海拔地方的朋友,有所了解和帮助。
一、有多年自驾游经历,孩子有一定的适应能力1.思想上习惯自驾游的方式
我们夫妻俩喜欢旅行尤其是自驾游。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孩子而言,任何事物都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这样给他留下的印象才会更真实和生动。所以在女儿七个月大时候,我们就带着他一起去看世界。2016年三岁时候,青海、甘肃18天西北环线;2017年大连、吉林、内蒙19天;2018年新疆(南疆、北疆)27天环线;2019年自驾西藏,川进新出29天。每次旅行都是经验的积累,大人小孩都一样。几年的自驾游经历,女儿已经习惯每天在车上的时间,7-8小时哪怕是十几个小时,她也都会自行安排好内容。小时候听妈妈讲讲故事、自己玩玩具、吃东西、看平板、睡觉。上幼儿园后,每次自驾游都会给女儿制定一个车上课程表,认字、学拼音、算数、画画、看手机、吃东西、睡觉等合理安排,这样等于一个移动的教室,不浪费时间也不无聊。出门在外,作息时间没有规律,有时早上6点就得出发,2-3点吃午饭,凌晨1-2点才能睡觉。但是她能自我调节状态,跟着我们朝九晚五。
2.平时注重身体素质培养
从小我们就鼓励女儿多出去和小朋友玩耍,少待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每次吃完晚饭,她都会骑上滑板车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疯玩,每次回来要么头发蓬松,大汗淋漓,要么就是气喘吁吁,满身是灰。如果天气不好出不去,那就在家里跳绳、呼啦圈、拍皮球等体育锻炼。周末我们会带着她去徒步或者爬山或者逛街,所以现在只要她高兴,连续走个10公里游刃有余。注重身体锻炼,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女儿很少生病,平时偶尔会小感小冒,几乎不用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痊愈,生活中不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公主”。所以每次出去,女儿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住宿条件有多简陋,饮食状况有多差,她都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没有出现过水土不服的情况。
3.有过在高海拔地区的经历
有过在青海湖和新疆帕米尔高原旅游的和住宿的经历。在2016年她三岁的时候,我们自驾去了了青海和甘肃,当时去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我们也纠结了好久,担心高海拔对孩子的损伤,但去了后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翻越了海拔4120米的大冬树垭口,女儿在湖边骑马、骑牦牛,在大草原奔跑,玩得不亦乐乎;第二次是2018年7月自驾去新疆,我们到南疆的帕米尔高原,住宿在塔什库尔干县,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塔县,女儿像一个疯丫头,在石头城爬上爬下,在金草滩跑东跑西,疯丫头的特性表露无疑。
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带着一部手机就能搞定酒店、拍照、导航、攻略、支付等事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随性旅行,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想要一场高质量的自驾游,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简的说就是就是把每天吃、住、行、玩列个清单。我们决定自驾去西藏阿里后,我提前半年就开始在网上查资料、看攻略,和朋友交流去西藏的事情。慢慢的去了解西藏,了解去西藏需要注意的地方,对路上会发生的一些状况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做到胸有成竹。
三、物品准备充分
因为是提前半年就开始策划这次自驾游,准备时间很充裕。从车辆检查、数码装备、证件、药物、衣服、防护用品、户外装备七个方面着手,需要什么就带什么,没有的就赶紧买。我们的原则是:可能要用到的东西全部带着,宁可浪费或原封不动再带回家,以防不时之需!所以出发前那天,车子装的满满的。
这次我们带出去的物品中,没有用到或者用的很少的东西也挺多。帐篷、充气垫一次都没用,高压锅用了一次,便携式电饭锅、酒精炉用了两次,带了十斤大米只吃掉一斤左右。八罐氧气、高原安、葡糖糖口服液也都没派上用处,后来嫌八罐氧气太占地方,被女儿当玩具玩掉了。
体积大,感觉用处小的睡袋和烧水壶,在出发前差点被我们舍弃在家,谁知道在阿里地区却发挥了巨大作用。阿里地区海拔高,饮食、住宿条件都很差。经常碰到五星价格住零星设施的房间,被单、被褥都很脏,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生病。所以在阿里地区,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烧水壶和桶装矿泉水,每次睡觉都是在床上铺上睡袋,睡在睡袋里面,上面再盖上酒店的被子。
四、吃、住、穿、玩合理安排
第一天在海拔3459米的新都桥和客栈老板闲聊,我问他预防高反有什么妙招?老板说吃好、睡好、休息好是三要素。事实证明,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沛的体力,才能有效的对抗高反。
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尽量选择海拔低(3000米以下)的城市入住,让身体慢慢的去适应。康定(海拔2843)、雅江(海拔2982)、巴塘(海拔2500)、如美镇(海拔2640)、波密(海拔2750)、林芝(海拔2950)都是不错的选择;有一定能力的可以选择,新都桥(海拔3459)、左贡(海拔3592)、八宿(海拔3260)。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住在理塘(海拔4014)这样高海拔的地方,肯定会高反,第二天就得打道回府。
吃:在高海拔地方,千万不要让自己饿肚子,体力差了肯定会引起高反。旅途中,一日三餐时间不会很固定,特别是午餐时间都在路上,所以一定要多准备零食和干粮。不要等肚子很饿了才吃,也不要管有没有营养,是不是垃圾食品,填饱肚子是首要任务。多吃点高热量食品,比如糖、巧克力,多喝温水。一天里面保证一餐吃饱吃好,我们一般都是晚餐,时间最充分。
穿:川藏线海拔高低起伏,呈过山车式。一会海拔上升到4000多,一会下降到2000多,温差会很大,所以一定要穿暖了,不要让自己着凉。感冒生病后,2500米的海拔都扛不住。
玩:在高海拔地方,不要生气和动怒。动作尽量放缓慢点,不要剧烈运动和太过于兴奋。不要进入过高的地方,在5400米—5800米的高度,藏族人也会出现一些反应,更何况从平原来的我们。
四、对高反的症状和预防有一定了解
初上高原,为避免急性高反,最好先别洗澡,注意保暖,动作比在平原慢点,不要剧烈运动,说话也不要太大声。晚上睡不着,睡眠浅、头疼等症状都是正常反应。睡觉前可以吃一粒止痛药或肌酐片缓解症状。
盲可以组什么词?
组词:盲汤、雀盲、盲瞀、盲井、盲书、盲肠、盲心、盲臣、盲洋、盲聩、盲然、偏盲、音盲、夜盲。
例句1、针对盲人的需要,在人行道的中间铺设了盲道。
2、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看了不同的一部分。
3、我们看事情要全面分析,不能盲人摸象各执一词。
4、不辨明方向的启程无异于盲人瞎马,不但会使你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