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装备公式,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

彩虹网

前线装备公式,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

中国有一个兵很神奇,不识字、不懂弹道学、不懂带兵打仗、更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却凭一门精湛到极致的炮击技术,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而那些久经沙场建奇勋的开国将军们,对此竟无丝毫异议,说起来也只有赵章成独一份,那么赵章成又有哪些特殊功劳呢?

前线装备公式,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

三发炮弹助力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挽救红军建奇勋

1935年5月25日,红军来到四川大渡河边安顺场。当时红军刚刚经历湘江血战,兵力由10万人锐减到3万人,损失惨重。大渡河水流湍急易守难攻,红军前有天险后有追兵,且又人困马乏,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后期,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当时蒋介石步步紧逼决心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军也只有渡河才能有生存时机。

红一军红一师红一团肩负强渡大渡河任务,可他们只能派两只船运18人渡河。第一只船领队是连长熊尚林,第二只船领队是营长孙继先。

十八勇士冒死渡河,只可惜船到河中央就被打漏,且被敌人重机枪火力压的死死地无法登岸。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急得赶紧命令赵章成火力掩护十八勇士。

赵章成是何许人?杨得志又为何将如此生死攸关的任务交给赵章成呢?

原来赵章成是红一军炮兵营营长。1905年,赵章成出生于河南洛阳,因家境贫寒未上过学。1927年,赵章成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跟着部队认了些字,并接受了炮兵训练。

别看赵章成没啥文化,却对打炮技术一点就通,天生就是做炮兵的料,而且还勤于钻研影响炮击精确度的各种因素,遂很快练就弹无虚发的精湛炮击技术。

虽有记载称1931年4月,赵章成所在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带领下发动宁都起义,赵章成才藉此加入红军。其实赵章成早在宁都起义之前,就自动加入红军,并凭其炮击技术,成为红三军炮训队队长。后来又续任红九师炮兵连长,红一军炮兵营长。

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手中只剩下一架迫击炮,而且零件还在行军作战途中损坏,炮架没有了,只剩光秃秃一个炮筒。

赵章成无奈只能手持炮筒强行发射。可是全军上下只剩5枚炮弹,要知迫击炮属滑膛炮没有膛线,射击命中率低,只有依靠群发打击面积目标才有威力。指望赵章成利用光杆迫击炮,以及仅有的几发炮弹有所作为难于上青天,而赵章成在红军最需火力支援时刻又将怎么做呢?

只见赵章成伸出右臂比划一番,然后手持炮管徒手射出第一发炮弹,只可惜炮弹落在了敌群后方。杨得志有些着急,可赵章成却气定神闲摆摆手,原来第一发炮弹只是试射,现在已经找到手感心中有根了。

紧接着赵章成射出第二发炮弹,正中敌军一个机枪火力点,第三发炮弹正中敌人碉堡,第四发炮弹落在敌群之中。赵章成一气呵成三发炮弹神助攻,敌阵上鬼哭狼嚎一片混乱,红军十八勇士趁机抢滩成功,并为后续增援部队争取时间,打赢大渡河之战。

也许有人不知赵章成发射前伸出右臂比划啥?其实赵章成每次发射前都习惯右臂前伸,肘部稍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略微弯曲掌心向左,时常还会俯身下拜。

曾有人说赵章成保留朴素的农民意识,信佛不愿杀生,遂在开炮前拜佛祈祷亡魂不要找他。赵章成信佛之说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在红军高级将领中成为笑谈。

其实赵章成开炮前并非拜佛,而是为提高射击精准度练就的跳目测距法。赵章成不懂弹道学,不会精密数学计算射程,只能靠日常勤观察两物体间距离、沟壑宽度,练就绝佳的目测感觉。

久而久之,别人需要翻阅射表才能计算的东西,都已深深印在赵章成脑子里,这才创造了翼王悲歌地变身红军胜利场的奇迹。

抗日战争赵章成手中迫击炮成为日本鬼子催命炮

1939年,日军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抗日力量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华北平原挖沟壕筑碉堡,妄想在华北平原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为打破日军封锁,决定调集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共105个团,发动为时三个半月以破袭正太铁路为主要任务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爆发时,八路军包围了日军冈崎大队。日军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军,遂占据一个山头利用十几挺机枪组成密集火力网,居高临下压制八路军。

赵章成带着一门迫击炮与十几个战友,跑到与日军阵地直线距离只有30米的山脚下,竟将迫击炮调至几乎垂直的88.5℃超大射角。如果遇到逆风,稍有不慎就可能炸到自己,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到山头的日军。

此时的赵章成独自操作唯一的迫击炮,其余战友只负责为其不间断递送炮弹。只见赵章成以每分钟40~50发速度,超速发射6分钟近240发炮弹,平均1秒半1发炮弹。

当时迫击炮最大射角的世界纪录是85℃,最快射速是每分钟30发。可以说赵章成以两项超世界军事纪录的表现,炸懵了冈崎大队。

日军还不知炮弹从何而来,就已死伤无数,所有轻重机枪皆被炸瘫,以致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亦或迫击炮连进行齐射,却不知只有赵章成一个人与一门迫击炮而已。赵章成助力我军步兵一举夺取阵地,全歼冈崎大队400余人。

赵章成不仅打炮准,还能利用迫击炮本身结构,随心所欲变换出新花样。

日军针对八路军缺乏重炮等重型武器的情况,四处建碉堡,欲构造密集封锁网。百团大战榆辽战斗时,八路军在管头遇到日军碉堡群,鉴于迫击炮本身威力小,对躲在碉堡中的日军一时也无可奈何。

赵章成突发奇想,竟拆开迫击炮弹,倒出部分炸药换上辣椒面。这种特制的辣椒炸弹,虽然威力更小,可其爆炸后辛辣刺鼻的辣椒面在碉堡中弥漫,到处都是红色烟雾。

时常使用毒气弹的日军,竟以为被芥子气袭击,吓得屁滚尿流逃出丝毫无损的碉堡,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全歼的下场喽。

1942年8月,赵章成又将全世界范围内只能曲射的迫击炮,成功改装成可以平射的迫击炮,藉此加大迫击炮攻击碉堡威力。

原来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指示时任129师炮兵主任的赵章成必须设法消除敌人碉堡。可是八路军缺乏重型火炮,赵章成只能利用迫击炮打碉堡。

迫击炮是曲射武器,炮弹沿大的抛物线轨迹落地,其射击精度因受瞄准精度以及气温、气压、风速以及地形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差。可见赵章成使用射击精度比较差的迫击炮打碉堡也属无奈之举。

赵章成经过研究只有将曲射炮改为平射炮,才能对日军碉堡构成杀伤力,可又如何改造迫击炮呢?

迫击炮发射原理就是其尾部有一个底火,炮弹以自由落体落到底部,炮尾的击针撞击底火,引发炮弹发射。如果迫击炮仰角较低时,炮弹下滑速度降低,其撞击力度就不足以引爆底火,那么炮弹就发射不出去。

赵章成看到状如炮筒通条的擦炮工具洗把杆上有一个圆孔,就用这个圆孔套住炮弹头,使劲向下压以便撞击底火激发炮弹。

实验成功了,炮弹平射出去,可是洗把杆也跟着飞出很远。那么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洗把杆,既能起到激发炮弹的作用,又能随处可取并有极高的机动性灵活性呢?

赵章成又瞄准了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杆。高粱杆对于洗把杆来说最大优点就是随手可取,只要用高粱杆粗端顶住炮弹头部,将其用力推入炮膛就能激发炮弹。而高粱杆的弊端则是必须由技术熟练炮兵操作,不然容易引起炸膛。

赵章成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将高粱杆平射迫击炮用于实战中,成为攻击日军碉堡利器。在我军武器弹药匮乏年代,赵章成当之无愧成为我军炮兵第一人。

结语

也许迫击炮对于现代先进武器来说一文不值,可赵章成依靠天赋苦心钻研发明创新,一炮多用,将迫击炮威力由小炮变成大炮,其炮击技术真的达到“人炮合一”境地,为红军强渡大渡河以及抗日反扫荡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

不过人无完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缴获国民党军大量重炮,并组建了大量炮兵部队。这时赵章成凸现文化水平低的短板,不但学习掌握重炮技术速度慢,而且也不知该如何指挥炮兵部队。

由此在大兵团作战的解放战争时期,与其他将帅相较,赵章成未指挥过任何一次小型战役,未立下太大功勋。

但是瑕不掩瑜,建国后赵章成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少将军衔。所有炮兵部队高层,无一人对此任命不服,因为赵章成对革命曾经的贡献,堪配这个职务与军衔。

赵章成授衔将军后,最喜欢的依旧是自己的迫击炮,即便年逾花甲仍亲自上阵教导炮兵如何开炮,甚至还在水中演练无依托空手射击。如今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炮兵会徒手扶炮管绝技。

1969年,赵章成病逝于北京,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其灵前最醒目的就是两座精巧的迫击炮模型,以此纪念特殊炮神赵章成。

初三最后一学期?

纯属巧合,我曾经的经历跟你有些雷同。所以我对你的焦虑焦躁以及无奈无力感同身受!

但你比我幸运的地方在:你能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并能在网络上寻求帮助,而不是选择浑浑噩噩地一直这样下去。在这点上,我给你点赞!

在如今的现实环境下,咱肯定是要上高中的,而且要上个好高中,你也必须有这个决心和信心!看过《长津湖》吗?明知双方力量悬殊,但仍抱着必死的决心和信念去保卫家园!比较而言,你遇到的学习困难是不是没那么大不了了,在你眼里,应该把它看作小菜一碟,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战略上要藐视敌人”。

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个“敌人”,一是你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二是你的心态。

二者有先后,先要端正心态,每个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所用方法不同,导致学习效果上有所差异,例如你遇到的是物理化学方面的困难,可能别的同学遇到的是语文英语方面的困难,但都是正常现象。所以在心态上,要先冷静,不能慌!若慌了,就像还没上前线,心里就打退堂鼓一样,那必败无疑。

第二个敌人就是学习上的具体困难了,应“扬长补短”。

“扬长”,在优势科目上你肯定有自己的方法,如果能再精进些,那对总成绩是很大的提高。我有个建议,可以根据具体的题型来进行复习,举个例子,比如英语,你容易在哪些题型上丢分,就去攻克哪些题型,如果是阅读题,你就要看你是不是真的能理解清楚文章里每一句话和选项里每一个选项的确切意思,必须是确切意思,不能模棱两可,不然选择答案的时候,你只能靠直觉,但大家都知道,直觉最容易犯错!语文英语这些优势科目你就按照每一门的题型来一一击破,注意笔记下来每个题型你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最后再复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

“补短”,物理化学我虽然不太擅长,但我可以给你个可操作的建议。以物理为例,首先通过试卷来分析问题,一道道的分析,并记录问题所在,看看是概念理解不清,还是知识点遗漏了,或者是理解但不会运用,发现问题后,就可以查缺补漏。如果实在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应该去找物理老师来帮你共同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我想他一定会非常愿意帮助一个爱钻研的学生。

通过“扬长补短”,我相信你会很快从迷茫和焦虑中走出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心里不能总想着跟别人比,不然心安静不下来,学习就耽误了。

另外,要列出自己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认真钻研,要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最后,祝愿你中考能考个好成绩!加油加油!

谁能说几个?

最好看的抗战电视剧我觉得有两部比较好看,比较精彩。

《亮剑》

李幼斌演的李云龙不同于其他电视剧中的主要人物,他粗鲁、豪放、村野、土气,但是鲜活、生动、真实、感人。满嘴的他娘的,满嘴的尿不到一个壶里,满脑子都是不吃亏、占便宜、捞外快的念头;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农民出身的战将、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勇士、一个实实在在带队伍的领袖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打动了观众,受到了认可,而且还被深深的吸引住、散发出了强大的精神魅力来了。

为什么这部剧百看不厌,因为他有感情在其中,通过演员和银幕的传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在当时的年代,普通话并没有那么普及,和尚,老赵,老孔,侦察兵段,演老总和刘伯承元帅的,包括讲日语的小鬼子们,以及占山为王后来杀和尚被云龙兄端窝儿的唐山口音的土匪,一个个演的活灵活现,里面的对白也都恰如其分的突出人物性格,在那样的场景说那样的话恰如其分。

《我的团长我的团》

经典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喜欢看战争片的朋友应该都看过,相信很多人内心里对该电视剧的印象就两个字“真实”,毕竟这部电视机深度还原了当时底层士兵的情感和残酷的作战环境,在战乱年代无数的士兵们付出了什么样的牺牲才有了抗战的胜利,今年我们的幸福生活。并且在这部剧里没有所谓的日军对白,也没有所谓的为渲染情节而故意让主角挑起的泪点,完完全全的让你看着都忍不住想要掉眼泪,属实是一部难得的抗战好剧呢。

在这部抗战片子中,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它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残兵败将,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只勇猛的“炮灰团”,他们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赶跑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土。然而这时候剧里会展现出的底层士兵,被告知当做炮灰时所流露出的人性,这一点是很多抗日剧里感受不到的。甚至电影发展至今,一些影剧为了赚取流量,一些神乎其神、不符合历史的剧情被虚构出来,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呢。那么为何说这部片子至今无法超越呢?

电影中用尸体挡子弹的做法可行吗?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军事爱好者大多看过,“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这句平淡而又霸气的话,昭示着塔山阻击战对全局的重要性和战斗的残酷性。为了突破塔山防线增援锦州,国军“东进兵团”在数级督战下发起了一次次疯狂的集团冲锋,不仅有“军官敢死队”的组建,战斗中甚至真的运用了以尸体为掩体的办法。

1948年的塔山村,是个位于锦州和锦西(今葫芦岛市)之间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东临渤海,西接白台山,是“辽西走廊”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大约只有12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东侧穿过。当然,它也是敌“东进兵团”增援和解救锦州的必经之路,蒋介石曾亲临停泊在葫芦岛港外的“重庆号”军舰上,布署作战方案和督战。

从军事上说,塔山基本无险可守,它是一片高差不齐的丘陵地带,唯一的制高点是西侧的白台山,仅仅海拔200米且又偏离防线中央。东北野战军紧急部署的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冀热察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和炮兵旅,统一归第二兵团指挥,抗击敌人四个军11个师的精锐部队。

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兼任司令官的“东进兵团”,在兵力上稍稍占据优势,但国军却拥有极大的海空优势,从北平等地起飞的战机不停顿的狂轰滥炸,同时“重庆号”等军舰的大口径舰炮威力极大。按照东野老人们的说法,一颗炮弹能打掉一个排,所言非虚,那可是152毫米口径的重炮(这艘舰后来起义了)。

敌人最先投入进攻的是第54军一个师、第62军的两个师,战斗从1948年11月10日凌晨4时打响,仅第一天的战斗,国民党军伤亡即达到1100人,而东野四纵伤亡319人;第二天的战斗更加残酷,敌人伤亡1300余人,四纵伤亡563人,解放军的阵地前沿,横七竖八布满了敌人的尸体。

当天下午,“华北剿总”直辖的所谓“赵子龙师”独立第95师赶到战场,一起到来的,还有该师老师长、“总统府战地视察第四组组长”、黄埔一期的罗奇中将。

很有信心的罗奇准备依靠老部队一举突破塔山防线,并且建议停止进攻一天,以便他率领独立95师的大小军官们赶赴前沿认真观察地形,同时布署攻击方案。而敌人突然的停火,也让东野四纵的指战员们警觉起来,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和补充弹药。

1948年11月13日,这是被四纵政委莫文骅称为“对塔山存亡具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独立95师以凌晨偷袭拉开了进攻的序幕。到天亮以后,飞机轰炸不算,敌人的炮火准备时间竟长达两小时,然后步兵向潮水一样以波浪式战法冲了上来,就是以团为单位分成三个冲击波,一个冲击波为一个营,轮番交替冲锋。

在四纵28团2连的阵地前沿,战士们把敌人放进几十米才开火,登时放倒一片,然而后面的敌人居然把尸体堆起来,推着这道尸体墙向前移动,在接近战壕时再由军官敢死队带头发起冲锋,几乎突破了我军阵地,就在2连战士弹药将尽之时,从侧翼增援的兄弟部队赶到,又一次把敌人压了下去。

这一天,国民党军伤亡1245人,四纵伤亡1046人,足见战斗的残酷。11月14日凌晨,独立95师再次出动两个营偷袭,罗奇在战前宣布:攻下塔山的每人加发三个月的军饷,临阵退缩的军法处置,然而无论是偷袭还是多次冲锋都被英勇的解放军打了下去。守卫塔山正面阵地的四纵34团,战至最后阵地上仅存21人。

独立95师腿也有点软了,巨大的伤亡和对手的顽强让该师官兵丧失了继续进攻的信心,为了整补部队和恢复士气,罗奇只好决定再休战一天,整顿部队后以便于11月16日恢复进攻。

然而一切都晚了,11月16日凌晨,锦州守军的一名副团长逃至塔山附近,给侯镜如和罗奇带来了锦州解放和范汉杰全军覆灭的消息。

如此“东进兵团”的进攻已无意义,独立95师撤回塘沽时,所余部队仅够编成四个营,“塔山阻击战”胜利结束。电影《大决战》对这场战斗虽然有一定的刻画,然而受片长所限,并未完全展现出战斗的残酷性,这是解放战争中“三大阻击战”排名第一的惨烈之战。

葛军为什么要出这么难的数学题?

首先,今年的数学考试题是不是葛军参与了,暂且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答复,大家就不要把责任都推给葛军了;其次,既然大家面对的都是同一份试题,难点和简单点有什么区别?你难别人也难,你容易别人也容易;最后,至于你问有什么意义?只要大家是公平参与高考,意义就在考谁的基础更扎实,能最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这也是破解数学难的关键!

高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高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筛选!筛选出更高质量的学术性人才!就好比中考会淘汰掉一部分学生,而高考恰好是中考的升级版!因为今年的数学题难,所以就要讨论出题这么难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有些荒诞!题目再难也有学生会答对,相反不是因为大部分都觉得难就证明考题出了问题!

我们高考前老师都会强调一点:无论今年的考题是难还是简单,最终要考的都是最基础的内容。如果你觉得题难,其他同学也一样!你不会大家都不会!这时候你就需要冷静下来一点点分析这个题!不可能高考直接给你出个你没学过的内容。考试出题组不会干出这样的事!可能平常你经过几步推理就能得到答案的题目,在高考需要更繁琐的步骤。这不叫难,这是数学上的逻辑推理。

将题目难怪罪一个尚不可知是否出题的人,不妥!

高考的考试题目是一个老师就可以决定的么?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明确告诉我们,高考命题有一个专门的教研组!他们出题也是经过一次次的评估衡量!并且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根据统计,计算出来的!并不是提前把分数线定好了,题难你就考不上。题目难点,分数线相对就低;题目简单,分数相对就高。这是很正常的!只要考试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认真面对考试就行!

这就是我的观点,如有不对的地方,烦请多多指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