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如何理解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所写《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了。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也就是作者林则徐认为: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体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后来用于在自己为国家利益受到别人的打击陷害时候,通常引用这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同时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图片均取自1959年赵丹先生主演的电影《林则徐》)
与横渠四句相似的四句?
这是宋代大儒横渠先生张载的四句歌,“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歌开显了儒家的大胸怀,大气迫,既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生活幸福,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谁?
诗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清代林则徐。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文如下: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与孟子舍身取义观点相同的诗句有哪些?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保国家。
—— 秋瑾《失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摘抄几段望笑纳。
苟生死以利国家意思?
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原诗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原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清代: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释义: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