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腐败的抗议和对社交媒体的监管,正将尼泊尔推入公民骚乱的漩涡。这些示威活动主要由年轻的组织者和活动人士领导。此前,尼泊尔政府一度封禁(后又恢复)了WhatsApp、Facebook和YouTube等流行平台,理由是这些公司未能根据该国新法律完成注册。周一,首都加德满都的抗议活动已造成至少1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这场风波已不仅是应用程序使用权的问题,更演变为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代际冲突。
尼泊尔总理夏尔马·奥利(K.P. Sharma Oli)于周二辞职,试图平息骚乱,但未能奏效。《纽约时报》报道,批评者指责其政府试图在一个“高度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里压制言论。 报道指出,尼泊尔普遍拥有“广阔的辩论空间”,而周边邻国的类似自由却在“不断萎缩”。据美联社消息,政府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在该国设立联络处或联络点”的监管措施,“被广泛批评为一种审查工具,用以惩罚在网络上表达抗议的政府反对派”。人权组织同样指责尼泊尔政府,认为这项立法旨在“遏制言论自由,侵犯基本权利”。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尼泊尔政府声称其目的并非“禁止社交媒体”,而是试图“使其符合尼泊尔法律”。 但这一解释显然无法说服众多尼泊尔民众。他们“响应了自称Z世代的示威者的号召”,于周一聚集在加德满都的议会大厦外。在现场,当局动用了包括“水炮、警棍和橡皮子弹”在内的强制手段,导致当天死亡人数达到两位数。
尼泊尔博克拉大学助理教授约格·拉吉·拉米查恩(Yog Raj Lamichhane)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抗议者的“核心”诉求“是呼唤法治,要求以公平、问责和正义战胜偏袒与腐败”。
《加德满都邮报》援引专家的警告称,周一的暴力冲突是“腐败、治理不善、滥用权力以及历届政府和政党的傲慢所引发的青年积怨的集中爆发”。 拉米查恩补充道:“年轻人普遍感到被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这种挫败感以及对权威的不信任,共同催生了这次的抗议活动。”
拉米查恩认为,社交媒体禁令或许“为骚乱火上浇油”,但更广泛的不满“远比这更为深刻”,其“根源在于尼泊尔社会对年轻人的长期忽视和压制”。 《印度斯坦时报》评论称,抗议的规模和声势或许令人震惊,但激起示威的社会情绪“绝非一日之寒”。近期,这种愤怒集中体现在社交媒体上一个名为“Nepo Kids”(权贵二代)的热门标签中,该标签下充斥着“政客子女奢华生活的照片,意在揭露其背后所谓的裙带关系和腐败”。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发言人拉维娜·沙姆达萨尼(Ravina Shamdasani)表示,考虑到尼泊尔“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和活跃的公民空间”,“对话是解决年轻人关切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