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领导力(专业版)
肖翠平
第一章 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
过去的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严格约束员工,现在的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相互吸引,一个有野心的管理者,需要将每名员工变成团队的战略合作者。
一、人人都能学会领导力
,人人都渴望拥有领导力。
,但因其太重要,还会执着的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来学。
中国人培养人的方式,基层锻炼,到自己手下安排职务再锻炼,2-3年后就可以委以重任。但很多人,具备能力了,这个时候就离职了。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东西方文化对于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方法的不同。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弟子3000,但深通六艺者72人,成材率不高。中国人都喜欢聪明人,精英可以治国,在农业社会ok,但工商业社会需要基层也有基本管理能力。)
缺点/特点:能帮老师识别谁是聪明人和用心人。老师点到为止,全靠学生“悟”的功夫。
西方和东方差异:
;东方是抽象,宏观,大而化之。
;东方是综合思维(中国式“悟道”)。逻辑思维的好处是后人可以在 前人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或质疑前人的观点,从而推进一个体系的整体进步。综合思维往往关注的是客观的问题,一旦大贤大哲雄踞于此,后人就只能高山仰止。
,东方人依赖个别能人的实力,没有能力的人就无法完成任务;西方人注重标准化,只要标准操作,一切任务都可以完成。有才华的人光芒太强,对团队组织而言非常不利。
宋丹丹的笑话。大象关冰箱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西方人不会笑,觉得很正常。
第二步再分为三步。
6西格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
中国人特别依赖个别聪明人。
西方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工具。
跟员工说话,表扬,批评,变革,流程改善,创新。中国人都是临场发挥。西方人是你有病我就有药。工具库(IBM).
二、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
如果员工执行力不强,代表的是企业老板管理能力不过关。传统的《执行力》感恩,打鸡血,《把信送给加西亚》。执行力是伪概念。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布置任务说五遍(我和张健沟通的案例)。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A,自己决定,B汇报。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一个公司最大的成本是重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中国的老板,领导喜欢“眼力劲”“眼色”“不要让我说第二遍”等。下属变得聪明,知道看眼色,知道怎样让领导舒服,工作只要过得去,没人要求精益求精。(员工汇报也不是,不汇报也不是)
日本人做的非常好,因为美国人戴明到日本做了整体的管理改善。特别是质量改善。
三、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
建立信任。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作中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信任(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
刚上任的管理者。1)感觉很棒,有很强的成就感。2)感觉很痛苦,工作还不如原来做普通员工时顺利。还沉浸在执行者的角色中,头脑中对于“管理者”定位“通过别人”的核心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2. 建立团队。尽可能把工作通过员工完成,为员工能力提升创造一切便利,而不是越俎代庖,事事参与。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让成员自己成长,哪怕开始时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
3. 建立体系 ,体系就像是一个精确运行的机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自然运转下去,不会因为个别因素而停止。
1)制定标准:输入三流人才,出来的是一流结果,这就是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麦当劳的案例,标准化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2)引进技术,人是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采用机器控制和新技术是为了避免人自身的局限性,完成标准化流程。从体系建立的角度讲,由技控替代人控无疑是大势所趋。
4. 建立文化
建立企业文化,是在精神上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最高级的状态。
企业文化的特征在于独特,与众不同。
企业文化的创建是一个需要用心的漫长过程,一旦建立,对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