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任务,你知道哪些名人幽默故事

彩虹网

稻香村任务,你知道哪些名人幽默故事?

今天我来说一个历史上的大名人墨索里尼,也许这个名字你猛一听不太熟悉的感觉,但是要说出他带领出得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你肯定耳熟能详,现在就和小编一起看一下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英勇战斗事件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说到二战,意大利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但大家不要忘了,这个国家可是贡献了二战当中大部分的笑料,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给充满血腥与杀戮的二战添加了不少的喜剧色彩,也使盟军才能这么快去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在就来带大家看看这蠢萌的意大利在二战当中干过的一些搞笑的事情。

稻香村任务,你知道哪些名人幽默故事

一。当时一伙意大利人正准备发动突袭,几百号人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不过肚子饿了,哪怕是十公里外就有补给站,哪怕自己有摩托车,但是我们是意大利人,就要吃现煮的意大利面,于是一个阵地上的人都开始煮意大利面。嗯,然后,全部都被俘虏了,跟盟军走之前,还提出最后一个要求,吃完了刚煮好的意大利面。

二。有一个盟军俘虏营里面的意大利人全部逃跑了,到处找都没有找到,结果第二天他们自己又突然回来了,当问道他们去哪里的时候,他们说去了另一个俘虏营。问他们那为什么又回来的时候,他们说那里没有意大利面,这里有。对,我们意大利人出去只是看看其他的俘虏营伙食怎么样,从来没想过逃跑。

三。一队意大利人被困在了沙漠里面,说他们没有多少武器弹药,淡水也没有了,需要增援。当时德国军队离他们比较近,一看到自己的小弟需要自己,马上派出了自己的空降部队带上补给就去了,结果火急火燎的赶到的时候,意大利人正在有淡水煮意大利面,看德国人带来的补给没有红酒,还发起了牢骚。

四。意大利人由于找不到存放弹药的仓库,就把这些东西放在了市中心的一个教堂里面,结果有一天下起了狂风暴雨,天上闪电劈中了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引发了火灾,里面的弹药也被点燃了,引发了一场大爆炸,结果城市的五分之一都被炸没了,比盟军轰炸一个月的损失都大的多。

五。意大利人俘虏了一名英军飞行员,把他关在了俘虏营里面,晚上提供的晚餐从前菜开始,一直到甜点,简直应有尽有,这名飞行员知道这就是最后的晚餐,明天自己就要死了。第二天,果然一大早就进来了一个军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马上鞠了一躬,向他道歉,说昨天的晚餐安排错了,那是普通士兵的待遇,飞行员应该吃得更好,叫他原谅他们。嗯,给你吃得太差,原谅我们吧。

六。战争结束以后,意大利人还在研究怎么在战场上吃到新鲜可口的食物,整个国家召集食物专家,经费国家划拨,所有事情都给他让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其它国家在新式武器都取得突破的时候,他们发明了食物的冷冻干燥法,让联合国都大为震惊,随后在全世界推广这种方法。对,意大利人对于吃的执着不亚于我们天朝子民。

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有没有继承家产?

林如海死前,已经把家产交给了林黛玉,林家的家产就是整座荣国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其中就暗藏了林黛玉继承了家产。这是怎么回事呢?

甄士隐资助,大如州任职,贾雨村恋旧娶娇杏

要说林黛玉家的家产是整座荣国府,还得从贾雨村这里说起。寄居在葫芦庙中的贾雨村,得甄士隐资助上京赶考。甄士隐家则因为葫芦庙“火起”,被烧成一片白地,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奔大如州,到了他岳父封肃家。一二年后,甄士隐遇见了跛足道人,便追随而去,留下了妻子封氏和两个丫鬟。

两个丫鬟中,有一人名叫娇杏。当年,贾雨村在甄士隐家见到娇杏,娇杏就是甄家丫鬟。然而,第一回的回目却写的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闺秀,即大家闺秀,娇杏本是丫鬟,怎么就成了闺秀呢?

原来,娇杏并非“侥幸”,而是“日边红杏倚云栽”之红杏。《红楼梦》中的红杏,其实是贾探春,贾探春的花签是“日边红杏倚云栽”,大观园中,李纨的稻香村栽满了红杏。只有探春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她才是真正的娇杏。红杏在日边,贾雨村、李纨都有皇帝的暗喻。因此,李纨的住处“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贾雨村只寄居在葫芦庙,庙中没有红杏,因而,他一定要娶娇杏。

得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科举及第,来到大如州任知府。到任后的当天晚上,贾雨村就把封肃传唤到衙门,问明了甄家情况。第二天,贾雨村又以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贾雨村此举,也算报答了甄士隐的资助之恩,不是个忘恩负义之人。答谢了甄士隐的恩情,雨村又修密书一封,托封肃转呈甄家娘子,说要娶娇杏为二房。于是,封肃说服了女儿,以一乘小轿,连夜将娇杏抬进了知府衙门。

娇杏到了贾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

贾雨村为何不直接下聘礼给封家或者甄家,明媒正娶娇杏,而把这件事做得如此神秘呢?这是因为,贾雨村有“莽操遗容”,密娶娇杏,是其隐藏要做皇帝的野心。所以,贾雨村十分迫切,又十分神秘的要娶娇杏,并不是他恋旧,而是照应脂砚斋的两则批注:“是莽操遗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莽是王莽,操是曹操。林黛玉初入荣国府,在荣禧堂东侧的三间耳房中,见到了三条金钱蟒。这里,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耳房,即二房,王夫人不是荣国府的正室夫人,而是“王莽”。

来到荣禧堂之前,林黛玉见到了王熙凤。凤姐戴着一条“赤金蟠螭璎珞圈”,蟠螭,即“有足无角类龙”之蛇。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王家就是“王莽”家。林黛玉眼中所见,正是荣国府的真实写照,这家藩王确实有人做了“莽操”。

荣国府有人做了“莽操”,庚辰本写的是“林代玉”,也就是以“林”取代了“玉”,黛玉才落得个“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的悲剧结局。这个结局,就是历史真实中的荣国府终极命运,林黛玉才是荣国府的终极代言人,或者说,林黛玉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

张如圭道喜,林如海托孤,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贾雨村在大如州任上被人弹劾,其罪名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雨村被参劾,便“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在淮扬地界受盐政林如海之聘,做了林黛玉的私塾先生。

这天,贾雨村在村肆中遇到了古董行中贸易商人冷子兴,两人演说了荣国府。这时,一个名叫张如圭的人前来道喜,说“都中”将启用被革职的旧员。冷子兴听说,便给贾雨村出主意,“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林如海恰好要把女儿黛玉送到“都中”,托付给岳母史太君抚养,便修书一封,委托内兄贾政助雨村官复原职。贾政果然按照林如海的嘱咐,“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从甄士隐来到大如州,贾雨村知大如州娶娇杏,张如圭村店报喜,林如海托孤,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讲的都是“如”字。如,即“如夫人”之“如”,古代称别人家的小妾为“如夫人”。那么,曹雪芹为何要反复写“如”呢?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夏四月,朱元璋立《朱氏世德碑》讲述自己的家史。这篇自述家史中,讲到一母同胞的大哥朱兴隆(朱重四)时,是这样表述的:“孟兄先逝,合家守丧”、“孟嫂携幼,东归故乡”。所谓“孟兄”,指的是“如夫人”所生之长兄。朱元璋的父亲仁祖朱五四娶陈氏为妻,共生四子二女,朱兴隆是大哥,朱元璋是老四,一母同胞的大哥,变成孟兄,朱兴隆便有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因而,这一家就被划为皇室旁支,永久地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但是,“孟兄”这一脉并不服气,恐怕历代都有人暗藏“莽操遗容”。到了南明时期,荣国府便以林代玉,“娶娇杏”而称帝。

贾雨村做了应天府知府,便住在了兴隆街,书中称他是“兴隆街的大爷”。朱兴隆,就是朱家的大爷,仁祖的嫡长子。贾雨村既暗喻了朱兴隆,又以“兴隆街的大爷”隐喻了桂林靖江王家。

朱元璋起兵做大时,四个哥哥都已不在人世,唯独兴隆街的大爷留下一个儿子,名叫朱文正。“孟嫂携幼,东归故里”,讲述的就是朱兴隆的妻子带着朱文正投奔了朱元璋。朱文正作战勇猛,屡立大功,尤其是坚守洪都,为朱元璋打败最强劲的对手陈友谅立下汗马功劳。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十分喜欢这个侄子,问他要做什么官,朱文正答道:“爵赏不先众人,而急私亲,无以服众。且叔父既成大业,侄何忧不富贵?”朱元璋甚善其言,益爱之。但是,当朱元璋先封赏别的功臣时,朱文正极度不满,“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餙”,“前所对上者皆诡词”。

朱元璋闻知侄子如此,便派人斥责,“文正惭惧,谋叛降张士诚”。于是,朱元璋亲自去洪都拘押朱文正,并把他幽禁于桐城。荣,桐木也,荣国府其中之一隐喻,就出自朱文正被幽禁之地。贾雨村被弹劾的罪名,恰是朱文正所犯之罪。

朱元璋虽然处罚了朱文正,还涉嫌失手杖杀了侄子,但在洪武三年(1370年)“封建诸子”时,“推亲亲之恩”,仍然封兴隆街大爷之孙,朱文正之子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荣国府嫡长子贾赦,字恩侯,就隐藏了这段“夤缘”,贾政,其实是“假文正之名”。

洪武元年,朱元璋追谥大哥为南昌王。洪武九年十一月,朱元璋诏令朱守谦之国靖江(桂林),“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这段历史,就是“林代玉抛父进都京”,朱文正毙于桐城,朱守谦只奉其祖父的牌位之国,南昌王成为靖江王一世祖——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官职不变,藩国却由南朝改为靖江。

林如海送林黛玉进“都中”,这段故事,简直与朱守谦之国的历史丝丝入扣。如此,林黛玉就是继承了林如海的遗产,来到了荣国府,成为荣国府真正的第一代主人。而“林如海”却并没有真正之藩,靖江王是在朱兴隆、朱文正身后才被朱洪武封建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林如海的“遗产”了。

绛珠草还泪,荣穆王为证,西方灵河岸上是归宿

林黛玉寓意第一代之藩的靖江王,书中是有交代的。第一回书中,甄士隐听一僧一道讲述通灵宝玉的故事,其中说到这样一段奇闻: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段对话,被视为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前缘”,《红楼梦》因而又被解读为宝黛之恋。这样的解读,其实大谬不然。绛珠草在警幻仙境中讲得十分明白,她只是去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以泪水偿还这段前缘,一生之泪“也偿还得过他了”,林黛玉何时说过要嫁给宝玉?宝玉又有什么资格娶林黛玉?

贾宝玉只是个“侍者”,“前世”是守卫赤瑕宫神瑛的侍者,“衔玉落草”,则是通灵宝玉的侍者,自始至终都是个仆人,林黛玉则是荣国府的真正主人。假如以现代人的观念,女主爱上仆人,林黛玉则有可能下嫁贾宝玉。

这段警幻之语中,交代了林黛玉真正的身份,她就是荣国府的真正主人。荣国府象征的是兴隆街大爷家的桂林靖江王城,这座王城建在北宋铁牛寺遗址之上,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小名铁柱,就是荣国府家庙“铁槛寺”。

靖江王城坐落在漓江之畔,漓江的源头是灵渠,荣国府就在“西方灵河岸上”。朱元璋家的亲王王子受封藩王,都是第一代就之藩,而靖江王则是三世才正式抵达藩国——这就是“三生石”。石,即“石头记”之石,朱元璋按藩王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修筑了靖江王城——这就是《红楼梦》中的金陵、都中、石头城之《石头记》。

贾赦、贾政,暗喻了靖江王一世祖和二世祖,林黛玉“抛父”之藩,她才是第一代靖江王的象征隐喻。因而,林黛玉进入荣国府之后,先见“始太君”,后谒荣禧堂,“荣禧堂”暗喻了靖江王祖庙。因为,这里暗藏了十六代靖江王,以及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

书中写道,荣禧堂中“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从一世祖到靖江王灭亡,恰好是十六代,楠木交椅分两溜排列,每溜八张,暗藏“重八”。这就寓意这家藩王要“林代玉”,取代朱重八。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三个符码中,就隐藏了“荣穆王”。正是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之子,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露出了“莽操遗容”,靖江王在南明时期篡夺了洪武皇统。

顺治二年(1645年),朱亨嘉在靖江王城称帝(监国),用的年号是洪武,当年是洪武278年。这段历史暗写在《红楼梦》中,对应的就是“大如州”、“张如圭”、“林如海”、“如夫人”、“庶出”。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废除了朱元璋以后所有的大明帝号、年号、庙号,他们家才是“仁祖”的长房长子,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朱亨嘉此举,无异于谋反,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派兵攻陷了桂林靖江王城,活捉朱亨嘉,废为庶人,并把秘密缢杀于福建连江——“玉带林中挂”,贾雨村秘娶娇杏。桂林靖江王取代朱洪武,也就是“林代玉”,庚辰本中的“林代玉”才是真正的林黛玉。

靖江王城被攻陷之日,一个太监把朱亨嘉三岁的儿子隐藏在王城的“雪洞”之中,然后带到全州湘山寺出家——“金钗雪里埋”,薛宝钗的住处就是“雪洞”。

湘山寺在湘江之滨,湘江的源头也是灵渠,“林黛玉”号潇湘妃子,三岁遇癞头和尚要度她出家——林黛玉又是靖江王世子朱若极的隐喻。朱若极,就是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清僧录”的情僧,“曹雪芹”之一。

如果不是青埂峰(清更封),朱若极依然是“荣国府”的主人。所以,荣国府即林黛玉之家,她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林如海给予林黛玉的遗产,即整座荣国府。如果不是因为兴隆街的大爷与洪武皇帝之间的“夤缘”,就不会有靖江王城,也就不会有“石头记”之荣国府。

贾雨村陪护林黛玉来到荣国府,实际上是朱守谦奉其祖木主之藩靖江王城,继承了兴隆街大爷的“遗产”。荣国府贾家都是靖江王城中人,其中的金陵十二钗既暗喻的事大明北京十二陵,又暗指的十二代靖江王。以林黛玉为象征的第一代靖江王,荣国府共同继承了“夤缘”遗产,只不过有嫡庶之分而已,不存在谁霸占了谁的财产。

荣国府的结局会如何?

从身份上来说,李纨是大爷贾珠的妻子,王熙凤是二爷贾琏的妻子。虽然荣国府的排行有点乱,但从王熙凤叫李纨“大嫂子”也可以看出,贾珠的年纪是比贾琏大的。

荣国府的爵位是贾赦袭的,但管家权在贾政王夫人手中。那么下一代的管家权,是贾赦的儿子媳妇,还是贾政的儿子媳妇?充满了不定因素。

幸好贾珠早逝,从心理上打击了李纨,让她变成“槁木死灰”一样的人,不再争权,把机会让给了争强好胜、既有野心又有能力的王熙凤。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李纨没有经受青年丧夫的打击,按长幼顺序,接手管家的权力,荣国府能否正常运转下去?会不会比王熙凤管理得好?甚至,能否避免获罪抄家的灾祸?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第一句话就是“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秦可卿托梦嘱后事,也提到“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这两句话对照来看,荣国府(也包括宁国府)已经走上下坡路,并且不是刚刚从顶峰开始下滑,而是积重难返、人力无法保全的了。

秦可卿指点的祭田塾田两件事,是指衰败后“有个退步”,而不是“永保无虞”。元春省亲固然是盛事,但也是回光返照,而不是登峰造极。这是整个故事的先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了这一点。

有人说王熙凤不认得小红,而李纨知道她是林之孝女儿,可以看出李纨的才干。其实这是两回事。有才能,尤其有管理才能,当然包括“知人善任”。但李纨结婚比王熙凤早,又长期在大观园中生活,不像王熙凤只是偶然来一趟,所以对园子里的人事,李纨比较清楚,这是很正常的。

而“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一回,吴新登家的报告赵国基死讯,“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可见能干如凤姐,也不是把抚恤金的规格一一记在心里,而是从“许多旧例”中选择施行。

不知道没关系,查一查旧例就可以。但李纨是怎么做的?“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既没有查旧账,也不清楚规格区别,仅仅是从“前儿”“听见”的模糊印象中,做出今天的判断。

有人说,李纨知道旧例,只是因为与探春合作,才会多给抚恤金(赵国基是探春血缘上的舅舅)。但是探春新当家,讨好探春就替她徇私枉法,将置探春于何地?如果她真有此想法,就不是老实人,而是相当恶毒了。

李纨并不恶毒。她只是不用心。但是不用心、不知旧例、不懂查账,最起码也要和探春商议一下吧?探春不就是“便问李纨”吗?结果李纨不征求合作者的意见,直接下令,给了吴新登家的“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的机会。

幸亏探春当机立断,喝住吴新登家的,又软又硬地怼了她一顿。吴新登家的受了碰,报复的办法就是出去怂恿赵姨娘来闹事——如果不是她怂恿,很难想象这里刚出门,赵姨娘已经得了信跑来又哭又闹、并且清楚抚恤金比原来的预算减少了“二三十两银子”了。

李纨的鲁莽,给探春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也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她的水平,比精明能干的探春,比严厉刚强的凤姐,都要差得远了。

如果让李纨当家,荣国府肯定不会有干涉司法(金哥命案)、私放高利贷、派下人杀伤人命(张华父子)等等事件。但另一方面,日常管理就会出许多乱子。而王熙凤做这些事,不是一件,也不是一时,从前都没事,要到贾府势败才成为加重罪责的罪名。也就是说,贾府兴衰,关键在赦、政、珍、琏等男子。女子能干与否,只能决定后方的安定与否,决定不了家族的兴衰成败。毕竟,那是男权社会。

如果李纨当家,荣国府既不会更好,也不可能避免获罪抄家的命运。

剑三新秀任务?

新秀任务流程有这些,1-10级稻香村,10-15级长安/扬州/洛阳,任何一个都行。15级入门派,清完门派地图任务,这个建议都清完,因为门派地图任务会给秘笈,清完差不多接近30级了,估计27左右。

然后去长安/扬州/洛阳任何一个主城清任务到30级。

过年都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农历春节马上来临时,我原生家庭里的爸爸妈妈、舅舅和小姨都已天各一方,我们分别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祝福着彼此的平安。

他们都是我至亲至爱的人,也都是我最想念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童年。

小时候过春节,一到大年三十,就开始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年前的一两周,外婆总会在家里的阳台上养一只老母鸡,我每次开阳台门都小心翼翼的,总担心一不留神会惊吓到它。万一它从阳台上飞下去,那我可就遭殃了。

舅舅是最不喜欢吃鸡皮的,因为他看到过别人收拾鸡皮时的情景,觉得那个很脏,所以也不知怎么的,大年三十的下午,把养肥的母鸡用开水烫洗好后,用镊子拔鸡毛的任务就摊在了我身上。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是家里眼神最好的缘故吧。然而,要仔细把鸡毛拔得一根不剩,我几乎得耗尽整个下午的时光。

我最喜欢过年吃到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外婆做的年糕,一种可以直接吃的红糖年糕,另一种则是用软糯米蒸出的白年糕蘸着由黑芝麻、花生、白糖打成细碎的粉粒一起吃。我更喜欢第二种,当把一小团年糕蘸足这些粉粒,一口裹进嘴里时,满嘴的香糯和咬起来“嘎吱嘎吱“脆响的花生粒拌在一起,吃起来特别有种满足感。

第二样东西则是用大米和一些水,在石磨上磨成米浆,再到蒸锅上,用一个浅盘一样的模子,倒入适当的米浆,摇均后,放在开水的蒸锅上,只要蒸30秒左右就可以揭盖,将模子取出,用小竹片在模子边缘划满一道 ,然后轻轻将薄得像纸一样的“米皮”揭出来。把这种“米皮”切成像宽切面一样,就是我们通常所吃的河粉。而如果把整张皮像包春卷一样,塞进各种拌好的馅,无论是放在锅里再蒸还是搁在油锅里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菜团”,都是美味无比的。而我则更喜欢另种吃法,将蒸好的米皮卷起来,直接蘸着生抽或美极鲜吃。之所以喜欢这样,可能是我每次在外婆身边看她一道道做的太仔细,时间等得太漫长,所以当热气腾腾的米皮刚一出锅时,自己就已经饿得迫不及待了,这种吃法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婆发明的,总之,我每次都吃的有滋有味。

记得大年夜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香喷喷的餐桌旁。我会为外婆斟上一小杯山楂酒,外公喜欢醇香型的泸州老窖或是汾酒。而我跟小姨、舅舅则会倒上一点红葡萄酒。舅舅不大能喝酒,没两杯下肚,脸就红成熟透的桃子一样。小姨的酒量应该是最好的,我基本上也是两杯就晕乎,但那个时候自己疯疯癫癫乱说胡话,大家都只会笑,而不会责怪我,感觉特别好。

三十晚上快敲钟时,舅舅就会带着我,拿着在暖气片上烤过的2000响长鞭炮和“二踢脚”、“窜天猴”到已是“满地开花”的大院里放炮赏烟花。之所以鞭炮事先拿来烘烤,舅舅说那样放出来声音更脆更响。

那时候整个院子里的小朋友基本都会跑出来,大家相互比着放炮,而我的胆子最小,从来不敢自己去点炮捻子。舅舅点好后,我立马撒腿跑到楼墙边上,紧紧捂住耳朵、缩着脖子等炮响完。舅舅说:你要是怕就别下楼来。可我就是又怕又想看,没出息的一塌糊涂。

大年初一的早上,无论外公外婆熬到夜里几点睡,他们准时会在八点开始准备午饭。我们大年初一早上通常起床后就吃几块稻香村的点心,喝点酸奶。然后正式的一餐需要由大家一起来完成,那就是包饺子。

外公会一早把面醒好。小姨负责和面跟擀皮、舅舅是剁馅儿的,外公负责加料拌馅儿。而我则跟外婆一起等着包饺子。我们家的饺子包出来,光看样子都能分清是谁包的。比如外公会把放好馅儿的饺子皮双手交叠一掐,就立起一个像“钱袋”样的饺子。外婆包的饺子都是“大肚汉”,她能在一个皮儿里塞进尽可能多的馅儿,吃她包的一个饺子都快顶上一个小笼包了。舅舅包的饺子最好看,每一个大小都差不多,而皮子上干干净净的,特别挺拔。小姨包的饺子花样最多,她可以把两个饺子皮中间加上馅儿,然后在皮子外沿都掐上像莲花样的“锯齿”边。而我所包的,嗯,呵呵,哈哈,诶,反正能保证下锅不散架。

吃好饺子,小憩一会,小姨就会拉着我去逛庙会。庙会里通常除了看杂耍、骑骆驼、坐轿子就是逛吃逛吃了。离家最近的庙会是在地坛。那里曾是我小时候每天早上去跑步的地方。历时四百多年的地坛是“皇地祇神”的场所。威严的红墙琉璃瓦内,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飘满了羊肉串、灌肠、卤煮的味道。我和小姨总是心大肚小,一两根肉串一进肚子就饱了。

时间一晃,我离开家已经近20年了。外公外婆也仙逝也十年有余。现在只有舅舅在北京,爸妈在广东,而小姨则去了更远的澳洲,我呢,或在上海或在湖北。小时候过的年,总觉得一切事情都在围绕着我,我就是核心一样,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不一样的惊喜。而现在长大了,离开了亲人,再过的年,更多会考虑的,则是为别人了。然而,此时此刻,如果我的父母、小姨和舅舅都在我的身边,我多想再重回到小时那样,粘着他们,一刻不停地让他们带我东跑跑、西窜窜,无忧无虑的样子,就定格在那里,多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