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备指纹的唯一性:始于硬件ID,终于云端交互

彩虹网

3)SN序列号

SN序列号是手机出厂编号,序列号是设备厂商对这个设备的编号,用来提供质保,资产盘点功能,序列号具有唯一性,亦可以用来做设备指纹。

除此之外,早期的设备指纹还包括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IDFA(广告标示符)、IDFV(Vendor标示符)等。

让渡用户隐私,硬件ID 不再成为设备指纹唯一属性

中期的设备指纹,硬件ID 不再作为唯一的设备属性,设备指纹厂商们也开始寻求更加多元化的保证设备指纹的唯一性。

其中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厂商,出于隐私便利的要求,逐步禁止了开发者读取硬件信息。

比如iOS 5以上版本开始禁止获取IMEI,iOS 7 以上版本禁止获取MAC 地址。而Android 版本则从2.0版本开始App 需要申请权限才能获取MAC 地址。

随着各手机厂商对权限的收紧和隐私政策的出台,可采集的信息逐步受限,像IMEI、MAC、IDFA就存在采集率的问题,当应用的安装量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发现采集率不到80%,而且采集到的数据质量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会出现这样的MAC地址:“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f:ff:ff:ff:ff:ff”,所以在保证指纹稳定性上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与此同时,随着隐私相关的法律逐渐生效,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法律对隐私相关的设备标识的采集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何在合规的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成为设备指纹的主要挑战之一。

手机厂商也自发的对市场内的App进行隐私合规整治,如vivo 7月19日发起的APP隐私合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伴随着法律法规对于数据采集的限制,监管层面也开始对市场的App 进行审查通报,在百度键入App通报,其结果多达41400000个,足见其监管之严。

同时whatsapp网页版,硬件ID 作为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使用时也需满足复杂的条件,如:

1)在用户许可协议中声明;

2)在用户许可协议中使用加重,加粗字体方便用户阅读;

3)读取时需要结合应用场景,不是随时能读;

4)读取时需要控制频率;

5)在代码层面向操作系统申请权限。

复杂的条件造成App开发者不能读,不愿读,也大大降低了硬件ID作为设备指纹的通用性以及兼容性。

此外,随着黑灰产作弊手段的不断提升whatsapp网页版,操作系统如Android会使用特定的API向APP提供硬件ID信息,这些API属于关键API,攻击者使用调试、注入、改机等特定手段可以轻易的修改掉操作系统返回给APP的硬件ID信息。

显然,单纯使用硬件ID 作为设备指纹的唯一属性已经无法保证设备指纹的唯一性,需要设备指纹厂商加入更多识别标准来保证设备指纹的唯一性。

算法加持,端云交互,唯一性>;99%

那么,在硬件ID 受到多重限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设备指纹的唯一性?

顶象认为其关键在于算法。在《如何保证设备指纹“不变心”》一文中,我们曾提到设备指纹的唯一性作为设备指纹的核心要素,一旦出现误差,则会出现误判。因此,为了保证设备指纹的唯一性,我们必须要把算法更新放在首位。

顶象设备指纹基于动态可变的算法,通过在网站或移动端集成 js 脚本或 SDK 来采集终端设备的硬件、网络、环境等非敏感的设备特征信息,使用特定算法为每一个终端设备生成一个全球唯一的设备 ID,并在访问业务系统时每次都分配一个临时标示串作为 token,进而实现对访客的服务鉴权、行为跟踪等。

前端设备指纹具体采集的方式包括:通过公有的 API 获取;通过探针感知方式获知设备的异常风险;采用顶象独创的采集方法获取。

就算法更新而言whatsapp网页版,日常的异常数据的检测仅靠应用是不够的,需要离线仓库定期分析当前的数据,对出现的异常特征可以及时发现并提取出来,然后反馈给线上进行算法优化。

同时,通过云+端模式,补足信息采集短板,显著增强设备攻防对抗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综合各行业的攻防经验和风险数据沉淀,当新的攻击方式和特征出现时,设备指纹能够更快的感知应对和准确识别。

设备指纹作为顶象防御云的一部分,集成了业务安全情报、云策略和数据模型,通过用户上网设备的硬件、网络、环境等特征信息生成设备的唯一标识,覆盖安卓、iOS、H5、小程序,可有效识别模拟器、刷机改机、Root、越狱、劫持注入等风险。

综上,不难看出,设备指纹技术从单一的硬件ID 发展到完善的技术体系,这背后离不开设备厂商对设备指纹的不断探索升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