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4 结局,我国民间四大传说

彩虹网

仙剑4 结局,我国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传说,迄今仍然家喻户晓: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白蛇传。

一代代中国人把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悲情记忆,都寄托在这四大爱情故事里。

仙剑4 结局,我国民间四大传说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经过几百上千年的传播,这些故事被无数次改写,是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经过长期的、模式化的解读,这些故事的本意,是否也遭到了扭曲?

如果你不人云亦云的话,认真想想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一定能够发现很多细思恐极的细节,潜藏在故事的背后。

孟姜女不哭

先说说孟姜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标志性的情节是“哭倒长城”,但事实上,最早的历史记载中,这个女子恰恰是因为不轻易掉泪、极度遵从礼节而受到赞扬。

据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考证,孟姜女的故事脱胎于《左传》上的杞梁妻。

《左传》记载,杞梁随齐侯出征战死,齐侯回去时,在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并表示慰问。杞梁妻不以为然,说按照礼数,你应该到我家中进行正式吊唁。

丈夫死了,尽管她很悲痛,但还是要求按照当时的礼数来吊唁亡者,一点儿也不含糊。这是一个知礼克制的女性典范,所以,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把她的言行记录下来。

神奇的事儿发生在后面,在历代的流传中,这个简单的故事被不断加料,杞梁妻的形象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到了唐代,原本无名无姓的杞梁妻,有了自己的姓名,叫孟姜女;她的丈夫杞梁(有些地方说成万喜良)也不再是战死疆场的将军,而是一个民夫,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内。孟姜女为了寻回丈夫,这才向城而哭,并哭倒了长城。

这个故事传播的高潮出现在明代。明代流行的孟姜女故事,把秦始皇和孟姜女的纠葛融入到情节中,说孟姜女由于哭倒长城,被报告给秦始皇,获召见。秦始皇见到孟姜女之后,见色起意。孟姜女提条件葬夫,关于所提条件多数认为是三个:造桥、下葬、秦始皇亲自发丧。一一完成之后,孟姜女投水自尽。

到此为止,孟姜女从《左传》中懂礼数的无名女子,变成了忠贞如一、敢于与强权对抗的烈性女子。但最惨的是秦始皇,一代雄主的形象在这个影响深远的故事中,简直被批得一无是处。事实上,孟姜女比秦始皇早生了数百年,两人根本不可能同台。

我们不禁要问,明朝人讲述孟姜女故事,为什么要硬拉上秦始皇?

说穿了也不难理解。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次大修长城的时期,人民制造和传播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把现实中修长城的苦难与历史上的“暴君”联系起来,藉此讽刺时政,发泄不满情绪。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不过是弱者在口头上反抗强权的“武器”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是在替明朝皇帝背锅。

大流氓牛郎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源头之一。论影响力,在四大爱情故事中绝对位居第一。正因为影响力太大,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很容易被正统的解读带跑偏。

正统的解读把重心放在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被天帝/王母无情拆散上。并且,天帝/王母被当成封建势力的代表。我们一遍遍聆听这个故事,最终激发起对封建强权的厌恶和挞伐情绪。

很少人会换个角度想想:在一个极其注重个人道德的国度,一个青年农民偷窥女性洗澡、偷盗女性衣裳的行为,为何居然没有受到批判、反而得到颂扬?

牛郎织女故事搁现在就是偷窥狂+恋物癖+盗窃犯+非法诱拐监禁少女。就是这样一堆流氓犯罪行径累积而成的情节,却被包装成了凄美的异地恋爱情故事。只能说,中国的民间和底层,自古就有流氓文化的强大基因。

在中国,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版本都有牛郎“藏衣防女”的情节。什么意思呢?在牛女结婚后,甚至生了两三个孩子之后,牛郎都要小心翼翼把当初偷来的衣裳藏起来,不让织女发现,而织女则千方百计想要找回她的衣裳。这件衣裳,相当于织女的飞行器,一旦找到,她就要飞走。

可以看出,织女和牛郎之间并无爱情可言,有的只是胁迫与被胁迫的性关系。

跟孟姜女的故事一样,我们现在认为牛女悲剧是天帝/王母造成的,其实也是明朝人加工的结果。明朝以后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开始美化这段流氓囚禁少女的恋情,被偷衣服的织女不但不逃跑了,还对屌丝牛郎一见钟情,夫妻男耕女织,幸福美满。而此前主持公道的天帝/王母,这时都成了大反派。

原本难以启齿的一段胁迫式婚姻,经过改写,用封建与反封建的对立模式,成功转移了故事焦点。

用民俗学专家田兆元的话来说,“牛郎织女故事是生育的互助模式(借妇、典妻等),但在伦理方面又是不太好的,所以神话把它掩饰起来,用华彩的东西来展示,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辩解,从而起到宽容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然而,现代人把女牛故事当成爱情故事进行称颂,想想也真够奇葩的了。

牛女相会成为情人节典型意境,其实织女内心并不愿意。

梁祝并不“革命”

对中国四大爱情故事的通行理解,都与所谓的反封建有关。秦始皇、天帝/王母、法海,还有梁祝故事中的祝家、马家家长,都被当成封建势力的代表予以鞭挞。

实际上,这种把故事简单二元对立化的解读模式,虽然有助于我们考试时抓取中心思想多拿两分,却在更大程度上掩盖了故事本身的丰富主题。

在反封建的大帽子下,被误读最深的是梁祝故事。

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与同窗求学三年的梁山伯结下深深的情谊。分别之时,祝英台假称有一妹妹,许嫁梁山伯,暗示梁山伯十日后来说亲,但梁山伯误以为三十天。三十天后,当梁山伯期约来到祝家提亲时,祝员外已将祝英台许配当地马员外的公子,并已定下迎亲的日期。梁祝相见,悲感交加,但无法改变现实。

离开祝家后,梁山伯即一病不起,含恨辞世。在马家迎娶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坚持要到梁山伯坟前告别,获许可。祝英台痛哭祭奠梁山伯,当时,风雨大作,坟裂,祝英台纵身坟内,殉情身亡。

在后来的版本中,梁祝化蝶,让传说有了一个悲情而圆满的结局,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梁祝故事被当成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典型。祝英台被许配给马员外儿子,暗示祝员外贪财而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这也被认为是马家以财势欺人,祝家贪财势欺女。

但从梁祝戏剧的原本来看,祝家与马家门当户对,并无高攀之嫌。而且,祝家允许英台乔装求学,马家允许英台在出嫁途中拜祭梁山伯,均是十分难得的决定,可见两家家长在当时都相当开明。

至于父母包办婚姻,在近代以前是主要的婚姻制度形式。我们不能以现在的婚姻观念强加给古人。

梁祝二人本身从头到尾都信奉结婚必须要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根据法律史学者朱苏力的解读,梁祝同窗时曾“同床而睡,结脚而眠”,如果他们真的主张婚姻自由,完全可以把生米煮成熟饭;但祝英台一定要回家,一定要等着梁山伯按照程序来提亲。而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身并已许嫁马家之后,他也仅仅是表示深深的遗憾,还是准备求娶他们分别时祝英台虚构出来的妹妹,只是当发现这一希望也落空时,梁山伯才“罢休不成”。

到了这时候,祝英台还是称“今生料不能够了,我劝你休想也罢了”,坚持尊重传统的婚姻程序和制度,最后,两人伤感而别。全剧中完全没有显示出祝员外或马员外对祝英台施加什么压力和强迫。

可以看出,梁祝二人始终是传统婚姻制度的遵纪守法者,即便面对不能终成眷属的不利结果,他们也从未打算挑战这种制度。

祝英台最后决意殉情,是由于梁山伯的意外病逝引起的,完全是一起突发性的偶然事件。

现代人把梁祝包装成传统婚姻制度的反叛者,并丑化祝家、马家的家长,把他们当成传统婚姻的顽固恶势力,这本质上是一种上纲上线的解读模式。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以父母包办、门当户对等原则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婚姻,长期以来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我们不能以今人的后见之明去强求古人的先见之明。

白娘子的淫欲

受众多由白蛇传改编的影视剧影响,我们对白蛇传故事的熟悉程度和刻板化印象都很深。简单来说,白娘子虽是蛇妖,但已修炼成贤妻良母,为报恩而不惜冒死救许宣(许仙),而法海不懂爱,坚持人妖不能相恋,硬生生拆散一对模范夫妻。

这样的故事很符合现代人的自由恋爱审美,但同样的,这是很晚近才形成的情节。

最早的白蛇故事其实充满恐怖色彩。唐传奇中有《白蛇记》,讲的是陇西一个叫李黄的人,被一个穿白色孝服的美女勾引,至其家“一住三日夕饮乐无所不至”。第四日返家,身体化为血水。家人去寻白衣美女,发现其为“蛇妖”所变。

到了宋代和明代,分别有话本《西湖三塔记》和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情节基本都完整了,不过讲述的要点和我们现在的认识完全不同。

宋、明两代的白蛇故事,都在强调色欲,白娘子身上的妖性也不灭,曾威胁许宣说:“我如今实对你说,若听我言语欢欢喜喜,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许宣经不住色诱而人生坎坷的事例告诫世人:

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这时,法海的形象也是正面的,收伏蛇妖,并劝诫男人禁欲,不要贪恋女色,否则后果很严重。

可见,早期的白蛇故事,不像现在是反佛教的,恰恰相反,是替佛教打广告的。

直到清代,白蛇故事才完成最后一轮重大修改并定型。最大的改变是,白娘子从蛇妖成了蛇仙,而法海从正面人物成了负面人物。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白蛇故事。

为什么会有这一轮转变?这应该与明末、清代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有关。僧人不守戒律,禅林隳败堕落,连带着民间对佛教的风评就急遽变差。

体现在民间文学上,就是白蛇故事中的僧人形象发生逆转,由原来救苦救难的济世之人而变成破坏美好生活的罪恶之人。

《新白娘子传奇》经典剧照。

简短的结语

揭露中国四大爱情故事的真相,并非要让大家不相信爱情。

看懂神话传说的门道,你才知道,一切故事都是当时的历史现实的写照。这样,虚构的故事才能成为解构历史的密钥。

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传说的变动之下,隐藏着稳定的、深层的心理结构。

从中国最受欢迎的四大爱情传说故事的流传与改写,我们或许也能发现,我们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到底包含了哪些东西。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探春是谁的女儿?

贾家四春其实是一个整体,都是以悲惨凄凉的命运结局的。四春取首字连起来谐音是原应叹息,原本就应该叹息的命运。这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看到的判词早有暗示,而四春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

元春,是贾政王夫人之女,乃正妻嫡女身份最高,又兼是贵妃,代表着贾府的政治利益,在贾府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对待宝玉婚姻的问题上,意见很重要,与其母王夫人是同一意见,其命运也不过是政治牺牲品。

迎春,贾赦之女,贾府排名第二,因才德平庸且性格懦弱,又兼是妾室所生,为庶出,在众女子当中不够突出,后被贾赦嫁于孙家,实则是贾赦用其女抵账,因而在孙家地位极低又兼其夫实为“中山狼”不过一载迎春便被折磨致死,实为四春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虽也是庶出,但其才貌俱佳,又兼有处世治家之才,在贾府中颇有地位,是四春之中比较活跃的一位,后被选和亲,远离家乡父母,嫁于藩王,成为王妃,虽是异族,但总归是一人之下,身份尊贵,命运还是不错的。

惜春,是宁国府之女,贾珍胞妹,贾敬之女,年龄最小,在作画当年较有天赋才华,生活在荣国府,因其年幼,对贾府之事甚少参与,但看到,三位姐姐及宝黛爱情悲剧,看破红尘,便执意出家,常卧青灯古佛旁了,其结局可说是不喜不悲吧。

有哪些优秀的绘本可以看?

4岁的孩子,已经能读故事,并且喜欢读故事了,不用非得买全是画的绘本,可以找一些系列绘本来看。推荐几套经典的故事绘本。

《不一样的卡梅拉》

《不一样的卡梅拉》是来自法国绘本大师的艺术佳作,书中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和法式幽默,还有一些搞笑的段子,让人忍不住读下去。

主人公是一只叫卡梅拉的小鸡,讲的是她和家人及朋友们的故事。

小鸡们身上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勇于冒险并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一次次冒险中都化险为夷,最后大获全胜并得到了非同寻常的惊喜。

这套绘本的卡通形象简约清晰,表情的刻画很细腻,文字幽默,故事简洁却富有想象力。

每一本书讲一个故事,连贯性强。着重培养孩子的勇气和毅力,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

《深见春夫超级想象力图画书》

这套绘本卖了几百万套,深受孩子们喜欢,号称影响了日本两代人。

作者为日本荒诞儿童文学大师深见春夫,所谓“荒诞儿童文学”,就是故事“荒诞”,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满足孩子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想象欲。

全套15册,全是奇奇怪怪的想象力故事,每个故事几乎都经历了从现实到变身进入新环境,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再回归现实的流程。

回归后的孩子,更勇敢,更有自信,获得了更大的成长。

图画形象奇异,故事天马行空,完全符合孩子内心想象的精彩世界。

想象的来源是孩子周围的事物,让孩子读着读着忍不住发笑,跟着情节发展去探索。

《巴巴爸爸经典故事系列》

这套绘本资历很深,于1970年诞生于法国,一出版就广受好评,还被改编成动画片在全球50多个国家播出,图书的销量更是超过1亿册。

绘本讲述的是巴巴爸爸一家人的故事。

巴巴爸爸是一个粉红色的,圆圆的,像棉花糖一样柔软的小人,他的家庭成员各有各的特点,一家人相亲相爱。

他们造型奇特,色彩丰富,可以变形,充满创意,深受孩子喜爱。

孩子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家人相亲相爱,这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简单的故事也能赢得孩子的心。

巴巴爸爸尊重孩子,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还提出前瞻性的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理念,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得到快乐,向上的力量。

《奇先生妙小姐》

来自英国的超经典绘本作品,被称为“英国国宝级绘本”“英国皇室儿童必读少儿读物”,畅销40多年,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是每个孩子必读的经典童书。

绘本设计的形象非常有特色,并成为其独树一帜的特点。

将颜色和形象的巧妙搭配,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将表情和动作组合,生动表达了各种抽象情绪;用名字和形象,直观展现出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人物特点一目了然,孩子看了印象深刻。

绘本体现出的教育理念也非常超前,倡导不说教、不强加,从孩子的角度启发孩子主动思考,做到让教育没有伤害。整套绘本的质量很高,特别适合孩子阅读。

《生命的故事》

这套绘本是讲科普知识的,与其它画出来的绘本不同,它里面的图片都是一张张真实的照片写真。

由日本9位著名摄影专家联袂奉献,近距离实地跟踪拍摄,用电影分镜头般的艺术形式,展示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魅力。

摄影专家通过远拍、微距拍摄等形式,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生命从出生到成熟的历程。

配合精准简练的解说文字,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了解生命的故事。

这套绘本,信息量大,内容专业详实,特别适合用作孩子的自然生命教育读本。

《100层的房子系列》

依然是来自日本的经典绘本,采用独特纵开式跨页图展示内容,表现出不同场景下无限延伸的空间感。

清新的日式绘图非常可爱,细节描绘细腻,传达出的内容很丰富。

本套绘本共有四册,包括《100层的房子》《地下100层的房子》《海底100层的房子》《天空100层的房子》,不同的场景表现了不同的内容。

内容上采用独特的100层分层视角,每层都有故事情节,房子中住了很多动物,读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一家子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很温馨很有意思,而且故事的脉络都很简单,孩子容易理解,家长容易带入。

另外,100层这个概念用的很好,可以让孩子识数,用一层层爬楼的方式读绘本,也有利于孩子学习十进制。

最后数到100,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字的兴趣。

《神奇校车》系列

这套绘本号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畅销、最受欢迎的经典儿童科学图画书。来自美国,画风非常美式,脑洞也是大得出奇。

整套书以校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不同科普场景中游览,校车可以变换各种形态,颇有美国科幻的味道。

解读方式深入浅出,成年人也能陪着孩子学习一遍科普知识。

在一次次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旅中,孩子能体验到科学原理、学会操作、学会思考、爱上科学。

整套书有不同的系列,还在不断更新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内容则有浅有深。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接受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系列来读。

这些绘本,都堪称经典,非常优秀。当然,孩子还小,这些绘本还不能自己读,需要家长陪伴讲解。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亲自互动过程,不是吗?

四大名著哪个结局最好?

四大名著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

如果要回答四大名著哪个的结局最好,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是《三国演义》最好。

可能很多人不太认可我的观点,认为结局最好的应该只有《西游记》,因为《西游记》的结局里师徒四人和白龙马都修成了正果。也有人认为是《水浒传》,虽然108将征完方腊损失惨重,但生还的将领们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成为了“公务员”,结局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还是《三国演义》最好。至于我的观点源于什么理由,那我们在下面先来对四部名著各自浅析一下,再找答案吧。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而这四部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是对前人历史故事的再加工,只有《红楼梦》属于原创IP,也只有《红楼梦》带有明显的自传体色彩。

话不多说,我们先对四大名著的结局逐一做单独的浅析吧。《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原型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记载于《东都事略侯蒙传》和《宋史·张叔夜传》中。

宋朝说书技艺兴盛,其中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里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南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讲的也是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此外还有一本流传的《大宋宣和遗事》里关于宋江等人的故事内容更为成熟丰满,吴承恩的创作素材大多出自以上作品。

《水浒传》的最后结局是征完方腊后生还的以宋江为首的极少数将领获得了朝廷的封赏,成为了地方要员,加入了公务员队伍。但不幸的是由于朝廷里有奸佞小人为了“以绝后患”,在朝廷御赐的酒食中下毒,使得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死于非命。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创作原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到晋朝统一天下为历史大背景,着重刻画魏、蜀、吴三国逐鹿中原的故事。

罗贯中的创作基础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史料文献,另一方面是民间流传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话本。作者在不改变历史史实的大前提下,对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夸张、美化、丑化等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有很明显的演义小说特点。

《三国演义》的最后结局是曹魏被司马氏集团篡权,蜀国和吴国国力江河日下,最终被迫投降于司马氏所创建的晋朝,天下重归一统。读完后对蜀国产生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西游记》

《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创作原型是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等地学习佛法,并将佛经带回古长安(今西安市)的传奇经历,这段经历被记载在玄奘法师著的《大唐西域记》里。

后世通过这本游记创作出了不少的相关作品,而其中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被认为都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基础。

《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过程。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外加一个白龙马,是一个双主(唐僧、孙悟空)双配(猪八戒、沙和尚)外加一龙套(白龙马)的团队组合。

《西游记》的最后结局是唐僧师徒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功德无量,就连白龙马也晋升为了八部天龙。看起来确实皆大欢喜。

《红楼梦》

《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前八十回),后续作者是高鹗(后四十回)。故事原型就是曹雪芹本人家族的兴衰史。

作品为了逃过当时清廷的打压,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增删,表面上描述的是贾家公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以及与贾府其他人物之间的奇闻轶事,但背后更深的寓意却是对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血泪控诉。

作品将一群有血有肉的青春年少男女从闺阁深处一步步地“撵向”了残酷的现实社会,让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或身败且名裂,让人不忍卒读。

《红楼梦》的结局是四大名著中最不明朗的,只有前八十回是原作,后面是续写。而前八十回只交代了少量人物的归宿,大量人物的最终归宿都遗失在八十回以后。但是我们通过《红楼梦》中隐含的诗词画作、人物对白、以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清人的有关《红楼梦》的诗词和读书笔记等作品)可以获得不少信息,不过绝大多数人物都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浅析之后,再做对比分析

分析完之后发现还是不好直接下结论,要在多个选项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管用的方法是先用排除法排除最不符合的答案,然后再用比较法选出答案。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第一个就能排除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局当属四大名著中最凄惨的了,书中涉及的700多人物除了仙界人物似乎很少有善终的,尤其是书中主要人物更是非死即伤、香消玉殒,这简直是中国版的“悲惨世界”。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哪部作品能把这么多人物写活,最后却把他们一个个都写死,而且写得顺理成章,让人哀叹之余又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结局。这种透心凉的结尾是其他三部所没有的。第二个该排除的应当是《三国演义》了吧?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我第二个排除的是《水浒传》。为什么呢?《水浒传》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这108个人为什么会上梁山,因为被逼无奈。超过半数的人都是在犯了法或者被迫犯了法之后被逼上了梁山,本以为上了梁山就能够山高皇帝远,不怕官来不怕管。结果梁山还是有着不少潜规则和小圈子,很多人不受重用,很多人过得小心翼翼,还有部分人则沦为了战争机器。不过退一步想想还行,至少比被官府拿了砍脑袋强多了。就在大家都以为可以这样得过且过的“替天行道”下去,然而现实却给大伙一记响亮的耳光——大当家的看到羽翼丰满后总想着要招安做良民。招安就招安吧,毕竟领导说了算。结果招安后朝廷拿他们当枪使,虽然各版本有征大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但最后的结局都是浴血疆场之后108将将星凋零,不足30人。而这可怜的30人有人圆寂,有人病亡,有人被毒杀,最终能够保住“铁饭碗”的寥寥无几。《水浒传》的这个结局其实比《红楼梦》强不了多少。余下的只有《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作品了,二选一比四选一简单多了。如果再用排除法,好像可以排除《三国演义》了。因为三国演义中代表正义的蜀国集团被篡权于曹魏的司马氏消灭了。确实,从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是即便抛开作者扬刘抑曹的个人情感因素不谈,也不从真正历史的角度来看作品本身,只是从大历史观和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三分归晋的结局是一个好的结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自宦官和外戚专权而导致了近百年的天下大乱,是顺应了历史的趋势,也是百姓苦难的终结。我们不能单纯的以所谓的正义和非正义来看待历史和战争,只有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的一方才是正统。反之,以所谓的血统、正义来看待历史,那每朝每代的朝代更替都是非正义的篡权造反行为。以这个理论来看,蜀国不正统,因为汉朝造了秦朝的反;周朝不正统,因为周武王造了商朝的反;商朝不正统,因为商汤造了夏朝的反;夏朝也不正统,因为夏启夺了被禅让的伯益的政权……一直往上推,人类也不正统,因为人类的远祖猿人逾越了灵长类的界限,私自下树发展成了与众不同的物种……看到没有,这种血统之说完全就是一套统治阶级愚民的童话,你信了才是真的傻。如果《三国演义》都能这样看待,那《西游记》也有别的看法?其实也是有的。《西游记》从故事的发展角度来看,它的结局无疑是很完美的,不光是在四大名著里,就是在世界各国所有的小说里,都堪称是完满的那一种。唐僧师徒和白龙马一路西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在佛界获得了一席之地,是何等的荣耀。是的,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书的背后还是有隐痛的。与它相类似的还有一部我们熟悉的小说——《白蛇传》。《白蛇传》的结局是观音大士感念于白素贞和许仙的善良以及其子许士林的孝心,让他们夫妻团聚,过三天人间的日子,之后飞升天界做神仙,这个结局看起来也是很美好了,但是细想一下你会发现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三天之后原本的夫妻飞升天界各自做神仙,却成了“同事”关系,而儿子在人间过着状元郎的生活,一家三口从此妻离子散。想到这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西游记》的结局其实也不是那么完美,唐僧师徒和白龙马当中白龙马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唐僧完成了取经大业,封为旃檀功德佛,同时也从最初的胆小怕事、不识好坏的御弟蜕变成了英勇无畏,勇于担当的得道高僧,可喜可贺。沙和尚从犯事的卷帘大将成为了金身罗汉,也算是不虚此行。至于猪八戒,在调戏嫦娥被贬之后过着破罐子破摔的日子,一路走来虽然贪吃好色、意志不坚定,但是在取经路上也是可圈可点,也胜任了二师兄的角色,但最终只是个净坛使者。想当年当天蓬元帅之时指挥天界水军是何等威风,而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最终却连个菩萨都没捞着,干这差事还不见得比在高老庄的日子风光。师徒四人当中最冤的当属孙悟空。一路走来降妖除魔的重担都任他一肩挑,中途还得料理师徒四人的饮食,走到偏僻地界又要当先头部队勘察情报。其实,这些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来自领导的不信任,同事的排挤,团队的队员不给力,以及赞助方和其他竞争企业明争暗斗时甩来的锅……于是,一个翻天覆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最终却变成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瞻前顾后、顾全大局的孙行者。即便是封了斗战胜佛那又如何,已经没有了当初锋芒的孙大圣已死,活着的只是个没有一丝棱角的孙行者。牺牲你一个,成就其他人,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成长的代价罢了。

如果再看完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感触良多?

是的,这就是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是《三国演义》最好的原因。

看完我的解答,朋友们认可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喜欢的朋友请不吝赐赞,如不嫌麻烦,请顺手点个关注。感谢各位朋友赏读拙作!

明明李承鄞都答应小枫不再攻打西州?

神最大的惩罚不是忘记,而是永远记得!!顾小五带着目的的接近,本身就注定悲剧😭😭😭😭😭

小枫是一个喜欢自由的女子。我喜欢她的性格,喜欢她无拘无束的样子。她本是西凉的公主,阿爹疼,阿娘爱。如果没有遇到顾小五,她可能会找一个她喜欢的西凉男子,骑着她喜欢的小红马,幸福的过一生。那个男子不需要斩断白眼狼王头,也不需要数箭齐发射死百只蝙蝠,只要给她抓到一百只萤火虫就好了。

在西凉时,她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开心。

那首狐狸歌是她最喜欢的。

小枫在跳楼的时候说,李承鄞,我原谅你了,原谅我们所有的甜蜜,所有的背叛,所有的欺骗。可是她真的原谅他了吗?她的原谅,对顾小五来说,是特别特别痛苦的,因为顾小五很爱她,非常非常爱她。

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并没有原谅他,他如果原谅了就不会自杀,他当时还是很爱他,但是从来没有放下心中的仇恨。煎熬是特别难的,如果他不原谅他,心里有仇恨,不怨恨他,心里还有一丝喜欢,我相信她可以为了两国的百姓,回到顾小五的身边继续当他的新娘。

所以一段感情如果真的不原谅,不怨恨,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告别,而不是像小枫直接自刎,给这段感情留下特别深长的遗憾。我是特别喜欢他两在一起。一段孽缘[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我虽然不知道它的音调,但我能想象的到小枫坐在石头上,踢着双腿,无拘无束的唱着这首歌的样子,一定是极美的。然而,这个属于西凉的女子最终进了东宫,用自己的死来报复那个杀了她亲人的爱人。

小枫在跳楼的时候说,李承鄞,我原谅你了,原谅我们所有的甜蜜,所有的背叛,所有的欺骗。可是她真的原谅他了吗?她的原谅,对顾小五来说,是特别特别痛苦的,因为顾小五很爱她,非常非常爱她。

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他并没有原谅他,他如果原谅了就不会自杀,他当时还是很爱他,但是从来没有放下心中的仇恨。煎熬是特别难的,如果他不原谅他,心里有仇恨,不怨恨他,心里还有一丝喜欢,我相信她可以为了两国的百姓,回到顾小五的身边继续当他的新娘。

所以一段感情如果真的不原谅,不怨恨,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告别,而不是像小枫直接自刎,给这段感情留下特别深长的遗憾。我是特别喜欢他两在一起。一段孽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