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军校生三维弹球,同学聚会是世界上最无聊?
我也曾经认为同学聚会是世界上Z无聊,Z没意思的聚会,可是去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我们中专时期的一个同学聚会,才发现,人到中年的我们,仍然保持着青春年少的纯真和善良。
我是92年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的时候考了一个尴尬的分数,高中和中专都没有考上。
十六七岁的年纪在家能干什么呢?出门打工,父亲母亲都还不放心,再说了不够18岁,工作也不好找啊。
大舅舅建议我学门技术说县里有一座职业中专,专门招收我们这些初中毕业没有升上高中的孩子。
我就听了大舅的建议,考入了职业中专92级医士班,学的是临床医学和护理。
我们班一共是64个同学,来自全县的各个乡镇,有城里的孩子,也有农村的孩子。
十六七岁的年龄正是人生z好的年华,在一起的日子疯过闹过纠结过也执着过,不知不觉三年就过去了。
毕业后的我们更是各奔东西,找工作谈对象,成家立业生子,各自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行驶着。
即便是上学时玩得挺好的同学,也慢慢地失去了联系,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甚至连家用电话都没有,所有的通讯都是靠写信的。
踏入社会的我们,变得敏感庸俗市侩,同学之间更是渐行渐远,偶尔得到一些消息也只当是消遣了。
当年青春年少的肆意张扬,只是偶尔还会出现在梦里。
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手机上忽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一般不熟悉的号码我是不接的,所以看到手机上这个跳跃的号码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有心不接吧,还怕是是有一些熟悉的人换了号码打过来拜年的。
犹豫片刻还是接了起来,对面传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喂,请问一下,这是某某某的手机号吗?”
“对呀,你是谁?听着声音挺熟悉的,一时半刻还想不起来了。”
“哎呀,老同学,可找到你了,我是刘士杰呀。还记得不,职中的班长……”
我的脑海里一下浮现出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戴着眼镜,说话慢声细语的,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这样吧,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先把你拉到群里,什么事咱们在群里说好不好?”
接着他把我拉进了我们的班级群。
原来班长刘世杰和副班长王玉昆年前在城里遇上了,他们约着一起在城里居住的几个同学聚了一下,忽然就想知道我们班60多个人都现在都什么样子了。
于是他们几个人分头行动,各自联系各自熟悉的有联系方式的同学,然后通过同学再联系其他的同学。
我的电话号码是我同宿舍的一位女生叫刘红的通过我舅妈搞到的,她的母亲和我舅妈是同事。
我进群的时候群里已经有20多个人了,互相打招呼以后都改成了真实的名字。
三天功夫,60多个人基本聚齐。
班长提议,趁着春节都放假在家,大家聚一下:“都来群里,去咱们老学校后边的那个酒店,我请客。”
日子定在了大年初五。
其实我的心也是蠢蠢欲动的,毕竟毕业已经20多年了,有的人变化一定是极其大的,也许在街上,走个对面都不会认得出来。
老公看着我拿着手机划了个不停,脸上还带着愉快的笑意,憋不住了,问我什么事?
我告诉他职中的同学搞一次聚会,我想去。
“同学会有什么可以参加的?你没听过他们说的吗?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比工作比单位,比福利比待遇,比老公嫁的好比媳妇娶的年轻。”
不去总觉得心里会有遗憾。
老公看见我眼里满满的期待:“你愿意去就去吧,20多年不见了,见一面回忆一下青春年少时的轻狂,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不过你们班长也挺有意思哈,这么多年没有联系,这一联系就要见面吃吃喝喝的,不会还有别的什么事情吧?”
我笑了:“你这个人呀,从来不把人往好处想,年少时的情谊,哪有那么些勾心斗角和算计。也许只是单纯地想聚了吧。”
到了年初五的时候,我坐上了去城里的班车。来到他们说的那个酒店前,已经有10多个人在门口等待着了。
互相见了面,才发现岁月从来不曾厚待过任何一个人,女生都由当初的青涩腼腆,变成了落落大方。一个比一个穿戴得讲究。
男神也有当初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变成了一个个秃顶挺肚的油腻的中年大叔。
互相不介绍自己的名字,凭着记忆一点点回忆起当初年少时的样子,猜对了哈哈大笑,猜错了,也不尴尬。
上学的时候我和我们宿舍里一共是6个人,关系一直挺好的,落座的时候不由分说便坐在了一起。
男生谈工作,谈走南闯北的经历。他们和女生一样,真正从医的没有几个。
班长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他自己开了一座门诊,算是子承父业。
副班长毕业以后进了一家企业当了销售员,他走的路算是Z多的,整个中国好像都有他去过的足迹。
还有一位同学去当了兵,后来在内蒙古成了家,他是离我们Z远的一个。
上学的时候没有看出来,竟然我们班里还有两对夫妻档。
一对开了一间夫妻门诊,一对开了一间电子厂,生活得都很如意。
女生在一起聊得更多的是家庭和孩子。
没有炫耀,没有卑视,就如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坐在一起侃侃而谈。
回忆与现实交替着出现在每个人的话,有唏嘘,有感叹,更多的是人至中年的那种岁月流逝带来的遗憾。
忽然我们宿舍里的老大王玉问:“咱宿舍6个人,为什么少了一个呀?谁没有来?”
老二李燕搭了话:“是老四王一涵,他家里有些事情实在是抽不出身来。
再说了她的日子挺难的,怕是内心里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干脆就不来了……”
李燕和王一涵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她们的娘家挨得很近,就是邻村。
听李燕说王一涵的老公去世了,脑梗,瘫痪在床3年,没有恢复过来,还是走了,给她留下了两个男孩,大的上高一,小的才上六年级。
“王一涵老公去世以后,她的公公婆婆受不了打击,先后病倒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好在村里看她实在困难,给她申请了贫困补助,两个孩子的学费也全免了,否则的话怕是连饭都吃不上了。
即便是这样,他们家的收入也是入不敷出。前些天听说她的婆婆又住了医院,花了不少钱,她还去娘家借了几次,好像是欠了不少的债……”
听到里面的话,同学们都沉默了,中年丧夫。再加上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不用想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平的,即便他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贫穷的结果。
当初班里的文艺委员宋瑶,嫁去了市里,成了他们社区的妇女主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她首先打破了沉默:“李燕,如果我想帮帮王一涵,不知道她会不会介意。”
“我想应该不会吧,人在低谷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渴望有一个人能把他拯救出来……”
“那你有她的微信号吗?你推给我。多了帮不上3000 5000的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要帮咱们大家一起帮。宋瑶啊,好人不能你一个人当啊。
我看咱们班的同学混的也都不差这样吧,随心,咱也不强求,100 200不嫌少,3000 5000不嫌多,咱们给捐一些吧。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我想如果我们都伸一把手,她的日子也会从容一些……”班长接了话。
同学们一致同意。
副班长更是找过来一个酒箱子,做成了一个捐款箱:“咱们不接受转账,只要现金谁也不看谁的,谁也不知道谁捐多少。
没有现金的可以去酒店大堂那里去换,我和大堂经理是朋友,这个忙我想他应该是会帮的……”
同学们坐在那里,一个一个起身,一个出去回来了,另一个接着再出去。
不大一会儿,所有的同学都换了现金回来放在了箱子里。
我微信里的钱并不多,也换出来600放进了捐款箱里。
班长当着众人的面和文艺委员一起清点了钱数,竟然有六万多块。
怎么把钱给王一涵送过去呢?
副班长说:“这样吧,近几天我还没有出差任务,我就和班长李燕宋瑶一起送到她们家吧,也让她知道同学们并没有忘记她……”
捐款时间就像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平息了,同学们又互相攀谈起来,推杯换盏之中,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
临结束的时候文艺委员起了头,我们又一起唱起了毕业典礼上唱的那首歌:祝你一路顺风。
当你踏上月台,
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
深深地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
题主说同学聚会是在世界上Z无聊,Z没意思,Z没价值的人间聚会。
他的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
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会保持着一方净土,珍藏着自己Z在意的东西。
这东西也许是一段时光,也许是一份回忆。
而同学正是你这段时光和回忆的见证者。
同学聚会,是这一方净土的重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功名利禄。
笑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是纯真与美好的,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我们,好像又回到了18岁。
青春无敌,青春无悔,青春与我们同在。
大家小时候受过最严重的伤是什么?
我大概五岁的时候,差点葬身一头母牛的铁蹄下,三十年过去了还能历历在目,我的上牙歪七扭八也是那时候摔得,可谓是给我留下了严重的童年阴影,现在看见牛就躲它远远的。
我小时候是个慢性子,干啥都柔柔弱弱的,我们村主要以养牛养羊为主,而且是散养,白天赶出去放,到了傍晚再赶回来。
一天傍晚我非要出去上我奶奶家,两个裤兜一边揣了一个大苹果,手里还拿着一个,一边走一边吃去我奶奶家,走到半路,旁边田地里的一个大爷说:“妮啊,快回家,柱子家那个疯母牛在街上跑呢,估计是找不到牛犊子了,别让它抵到你。”
我慢声细语地跟大爷说:“没事,我靠边走。”
我刚说完就看见那头疯狂的母牛红着两只铜铃般的眼睛冲我跑了过来,我撒腿就跑,可是我哪能跑过它的四条腿呀,它一下冲过来一犄角就把我挑起来嘴朝下摔在了地上,它又后退几步(相当于运动员助跑)又过来把我挑起来摔在了墙上,然后连踢加蹬。
此时过来了好多大人,有用铁锹拍的,有用锄头砸的,可是这个牛丝毫没有放过我的意思,后来还是那个大爷从它肚子下面把我拽了出来。
这时它家主人抱着那个牛犊子过来了,听见小牛犊子叫唤,它才跑了。
此时的我,后背上让牛用犄角挑的都是血道子,牙别被磕得都快掉了,头上的大血包,吓得我哭都哭不出来。我爸爸这时也从家里赶到了,还不忘了抱起我劈头给我一巴掌,训斥我不听话。
回到家,我妈给我检查了一遍看看有没有骨折的地方,好在都是皮外伤,嘴肿得都不能吃饭,躺在床上好几天身体就跟散架似的疼。
我觉得我真是万幸,如果当时遇不到人,这个疯母牛肯定会要了我的命。
据她家主人说平时好好的,只要一生牛犊子就跟发疯似的,谁都不让靠近它的孩子包括它的主人。
也是个负责任的好牛妈妈,后来它的主人忍痛把它卖掉了,怕它那天再闯了大祸。
而自己家里没有一个大学生的人是什么心态?
大姨居住的“大学村”,每年都得出1.2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每次县长来村里开大学生表彰大会时,围观的人群里总会冒出几个说酸话的,一打听才知道,家里全是文盲。
我大姨住的小屯树村是我们县里重点扶持的新农村,村里一共有40多户人家,家家都有大学生,不是985大学就是211大学,各家孩子都是比着学,比着考试。
因此,县里把大姨她们村直接改名成了“大学村”,每年临近高考时,十里八乡的村名们都开着三轮车载着自家要考学的孩子来大姨她们村“沾沾福气”,希望能借此让自家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每年高考结束后,县长总是会在村里开大学生表彰大会,给村里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办学子宴,庆祝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学,给父母争气,也给村里带来了积极、正能量的学习风气,带动了下一代学子们。
我有幸参加过3次这样的表彰大会,本来一片祥和喜悦的气氛中,总会出现几个酸的不行的不和谐声音,不是讥讽“上大学出来后也是给人打工的,上大学有什么用”就是冷嘲热讽的说“没准成绩是抄袭的”,更有几个阴阳怪气的说“肯定是家里人花钱上的大学”。
这时,如果留心观察,一定能发现,这些整天笑话“满地大学生”、“上学有什么用”的人,90%的有以下几类:
1、文盲家庭,全家都是文盲,从老到小,都没上过学或者学历低下。
2、家里孩子在学校是“混子”,学习成绩稀烂,不好好学习或者没读几年书就辍学回家。
3、自己没有考上好学校,单纯的羡慕嫉妒恨。
4、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见不得别人好。
5、愚昧无知,思想和精神匮乏贫瘠。
分享一个典型的事例:复读了4年,高考落榜了4年。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村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个人是我们村的“名人”,每次大姨村里开表彰大会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到达后也不说什么庆祝的话,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最后的角落里,阴沉的脸数落这个数落那个,不是说这个作弊就是说那个上大学没用。
这个复读生,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离2本线差了50分,不幸落榜。之后复读了一年,我们都知道一般高三学生压力都比较大,而复读生的压力会更大。
这个复读生复读了一年后,高考时正好赶上当年试卷难度增加了考的分数连三本线都没过,心态直接崩了,查完分后逮着自己爹妈一顿臭骂,埋怨爹妈智商不够,所以自己智商也受到了遗传。
一般来说,复读了一年如果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或者直接念个大专技校,但是这个复读生在新学期开学后,又参加了新一轮的复读。
谁知道他连续复读了4年,一年考的比一年差,最后一年试卷特别容易,一个班考上二本院校的有10个,一本院校3个,三本院校也有十几个,几乎整个班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唯独这个复读生考砸了,分数只够读一个三流的大专院校。因为已经连续复读4年了,年纪也大了,心态也变化了,班主任建议他干脆别再复读了,本来家里条件就不好,父母为了供他复读,省吃俭用,但是收获确实跟付出不成正比。
最后在老师的劝说下,这个复读生放弃了复读,同时也没有去念大专院校。
就这样一直窝在家里,整个人不修边幅,说话神神经经的,人也变得有些神神经经,一到来表彰大会就对台上那群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们冷嘲热讽。
家里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但是却对大学生们冷嘲热讽,这种人什么心态呢?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考上大学的人,有些人经常会出言嘲讽,认为“满地都是大学生”、“毕业后也是给人打一辈子工,没啥用”。而这些出言嘲讽的人里面,家里没几个上过学的,要么就是。那么,这种人都是什么心态?
1、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个心理,羡慕嫉妒恨。
一般这种人要么是自己没有考上好大学,要么就是家里的孩子没有考上好大学,所以当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差一点的大学心里暗暗嘲笑不屑是,好一点的大学就说酸话。
2、思想观念落后。觉得念书没用,不如去打工。
有一部分人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总觉得念书念得太多没什么用,会认几个字就行。念大学父母给投资几万,毕业后出来也是要给人打工的,还不如提前辍学回家早早去打工赚钱。
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的认知里,钱永远比什么都重要。
3、家里没有求学的孩子,体会不到考上好大学的心情。
有些家庭可能全家人都是文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看到别人家孩子为了考学而努力奋斗时,会非常的不理解,甚至会觉得可笑。
所以,当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后,这种人就会开始冷嘲热讽的,其实他们心里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嘲讽别人,只能说个人的远见和认知不行。
写到最后。现在社会,学历已经成了找工作的“敲门砖”,高学历肯定会比低学历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薪资待遇方面,都是不同的。
因此“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不要小瞧那些大学生,考学不容易,家里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更加不容易。
你会是什么样?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
十年以后的我将是什么样子的呢?可惜十年以后的我已经步入了老年的队列,想来那时尘满面、鬓如霜,定是鹤发鸡皮、老态龙钟,惨不忍睹了。那时会有什么奢望和什么心愿未了呢?但愿苍天有眼,我只是想把往日的种种千辛万苦打成一大包,然后驮着去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但不知苍天是否垂怜,是否愿意成人之美呢?
我想十年以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养老金应该是节节攀升了吧?不管怎样在如期交着养老保险的我,总是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够领到满意的养老金。当然那时候我应该也是有些积蓄的,我也想像别人一样畅游天下,那时候的车应该都是自动驾驶的吧?肯定量要出门随便爬上一辆车,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至于车费应该是上车就已经刷脸支付完毕了。
我想那时候应该是所有老年人并不一定全都要去养老院的,因为只要买了一部智能机器人,就可以包办做饭、搞卫生、洗衣服、聊天等所有家务事的。只要机器人不断电,家中老人就可以受到全面的监护和照顾,想来那时候我应该也会拥有了这种机器人的。
十年以后我想国家肯定已经开始建造“真空管磁悬浮列车”的系列配套设施了。据说这种列车最低时速都可以达到每小时4000公里呢,而且不但跑得快,据说能耗还不用花上民航的十分之一呢。到那时候,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在几小时内到达了。
其实我并不想十年以后仍然呆在大城市里,本人早就厌倦了大城市里的噪杂、喧嚣。我想回到我那山清水秀、泉水叮咚的山沟沟支,在那肥沃的田地里随便种上一些自己想吃的蔬菜,那里的土地从来都不会以貌取人。只要你付出,就会得到回报。
十年以后,我向往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在那曲径通幽之处,在那茂林修竹之所,一杯淡茶,几本古书,笑看余晖落日,喜迎桃李争艳。此,足矣!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有哪些甜甜的恋爱故事?
就说说我自己的爱情❤️
我和我老公是09年认识,是初中同学,初一到初二是同桌,偶尔前后桌,那个时候我们就像哥们一样,初二下学期他就没有读书了,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那我踏入卫校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加了我QQ,加了也不怎么聊天那种,偶尔无聊时候聊一聊,就一直这样保持
直到2015年我18岁,那时我刚上班,对身边同事也不怎么了解,就俏俏的给他发了消息,问他你今天在上班吗,今天我过生日耶,他二话不说,就赶到我这里,陪我过简单的生日
直到2017年年初,喜欢玩王者荣耀,就拖他一起打,他叫了他姐姐还有一个朋友,建了一个群,就我们四个人,一直这样子,空了就打王者荣耀,直到他姐,发现了群角落的我,因为她知道,他弟弟的女性朋友不多,很好奇,然后他姐姐捅破那层我和他的窗户纸,[捂脸]
直到同年我和他确认关系,同年见了他的父母,第二年见我的父母,19年,我们考自己买了一台车,同年底计划结婚,结果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接成[大笑]
但是今年我们奋斗目标就是买房,希望我们以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