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痛快玩,老家的一个78岁老光棍突然死亡?
我家孩子三爷爷是一个老光棍,三年前去世的,死的那一年75岁。他从生病住进重症监护室到后来去世办葬礼,都是我们夫妻一手操办的,我以老父老母的葬礼规格给他下葬,棺木,寿衣,乐队,正经的酒席,我都给办的妥妥的,因为他在生前就叮嘱我,他这辈子爱面子爱热闹,不要把他的葬礼办得太寒酸。
三伯一辈子没娶过媳妇。虽然没老婆,但是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没少惹风流债。三伯有一个木匠手艺,还有家传的杀猪技术,小日子过得很舒服。
二三十多岁的时候,去通山做了几年活,没少挣钱,可惜他却没存着钱,因为都被他花在了女人身上。
那个年代,在闭塞的农村,光棍和小媳妇之间的风流韵事多了去了,那时候农村太穷,小媳妇图他的钱,他图小媳妇的人,甚至有两个小媳妇的老公知道,但是谁也没找他扯皮打架。和生存相比,有时候人伦道德这东西好像真的没那么重要,吃不饱肚子,哪里海有资格去矫情?那些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乡里乡亲都选择睁只👀闭一只眼,直接忽略!
别人都说三伯这人满村子女人,可惜就没一个老婆。他这人有点懒,分田到户后,他的责任田他荒废不种庄稼,连菜园子都不管理。后来木匠手艺他不做了,因为后来农村都流行买家具,潮流款式他也打不出来,木匠活在乡下逐渐淘汰。每年冬腊月杀年猪是他的一季好生意,他杀猪技术好,一刀到位,下刀干净利落,所以他的生意特别好。钱虽然赚了,但是他爱上了麻将,每年不过正月十五,钱基本就输得差不多了。
好在他光棍一个,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米没油就往小姑姑家跑,小姑姑给他几十斤米几壶油,可以混下去,满村的菜地都是他的菜园子,他自己去扯,也没有谁说他什么……这就是四五十岁的时候,生活被他过成了一团糟,但是他过得安逸,因为不农忙,不下地干活。我们家忙得焦头烂额,他每天端着茶杯满村子转悠,从来不动手帮一下忙!人家都对他说,你好歹帮一下两个弟弟家做点事啊,以后你还得孩子们给你养老,他却说我不帮,以后我老了哪个都不指望,屋里有梁,屋外有塘,我自己寻死去。当时我记得我还怼了他一句:“就怕你到有一天寻死掉机会都没有”。这一句戏言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
后来他一年老一年,杀猪有些费力了,只能丢了很多生意,导致收入严重下降。说来三伯这辈子运气好,生意不好的时候,遇到国家对孤寡老人福利待遇提高了。国家免费给他做了两间房子,还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到后来慢慢涨到一千多块钱一个月,看病还免费……
他年纪越大,身体也越差,知道为自己的养老打算了,开始慢慢攒钱。他最开始是想跟着幺叔一家人过日子。有一次三伯外地打零工回来,就把自己家里的几十斤米,二十斤油,七八斤腊肉这些给了幺叔家,他说一个人懒得做饭,自己拿点东西出来,幺婶娘做好他吃一口就是,反正他也吃得不多。
跟着幺婶娘他们吃了不到两个月,幺婶娘就不给他吃了,要他自己一边去自己做饭吃,他找幺婶娘他们算账,结果闹得一塌糊涂,最后三伯还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开火去了。
三伯是八月初六过生日,满七十岁那一年暑假我在家,他上来跟我说,自己快满七十了,自己这辈子也没热闹过,打算满七十那天,把几个外甥外甥女都通知回来,一起热热闹闹过一个七十大寿,不要我花钱,到时候只要我回来帮忙做饭待客。我想着三伯都七十了,曾经的那些不痛快何必计较,老人既然开了口,我想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八月初五我就在汉口买好了卤菜肉糕肉丸这些提前回去了,因为第二天有客我来不及做饭。三伯眼巴巴的指望外甥外甥女这些都回去给他热闹一下,哪知道我那些老表都没回去,一个带了两百块钱给他算送礼。三伯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失望,自己关着门嚎啕大哭一场。(这是后来湾里人给我说的)湾里的父老乡亲们看着三伯孤苦伶仃的可怜,大家就一起商量,凑份子来给三伯热闹一下,给他过一个七十大寿,好歹也让他开心一下。
看到湾里人都这样了,幺婶娘家的堂弟媳妇给我帮忙,我非常丰盛的做了三桌酒席,湾里父老乡亲和两个姑妈们一起给他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七十大寿!
当天晚上,我都打算睡了,三伯来敲门,他拿出一万块钱给我,他说这是他这几年攒下来的钱,留着自己死了办葬礼的。他说现在把人心看穿了看透了,只相信我,这钱放我这里给他攒着,以后他死了,我替他办丧事。只要他不死,打算一年攒一万放我这里。当时我就拒绝了,我叫他给幺叔,这事轮不到我来办,哪知道他当着我的面就哭起来了,他说幺叔和婶娘靠不住,只相信我。我打电话和二丫头商量,二丫头叫我把钱接着,她说三爹既然信任你,你就接着,你也不会花他的钱,不管多少钱你以后都花在他身上就是!
这事我害怕以后被幺叔家和湾里人误会我哄三伯的钱,第二天我就跟幺叔和湾里父老乡亲说了,三伯放了一万块钱在我这里,这钱是他自己存的安葬费。我不想以后落人口实,把事情办得光明磊落更好些。后来的两年三伯又存了一万五在我这里,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有两万五,湾里人都知道。这下幺叔就眼红了,到处说三伯给了我五万……幸好湾里人给我作证只有两万五。幺叔在我面前说些阴阳怪气的话我也懒得搭理他,他到处说三伯这钱以后会被我贪污什么的,我也不想辩解,因为事情没有到最后,解释都是苍白无力!
2019年六月六号下午,湾里一个婶娘打电话给我,说三伯中风了,倒地上不知道多久了,叫我赶快回去。我们回去得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怕回去耽误了抢救时间,当时幺叔在家,我打电话给他,叫他请个车把三伯送县医院来,我们直接去医院。哪知道幺叔直接拒绝了,意思是钱我得了,没道理要他跑路,幺叔担心自己垫付医药费!
等我老公赶回去把三伯送到县医院急救,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脑内大面积出血,生命无忧,但是确定了瘫痪。这下就麻烦了,我没时间照顾他,接下来怎么办?后来别人给我出主意,就让三伯在重症监护里住着,不接出来,里面有专门人护理,我每个月出生活费,买尿不湿,再给护理人一个红包,叫人家帮忙买饭菜,会有人专门喂饭菜,每天医生还会继续治疗,反正三伯是五保加上精准扶贫对象,住院费用报销百分之九十。想想也只能这样,没办法。后来就这样把三伯放在重症监护室里,我每个星期去看三伯一次,孩子爸每个星期去给他洗个头洗个澡,医院每次要做复查也是孩子爸去。表哥表姐姑妈们偶尔去看看,幺叔一家人没哪个去医院看一眼,都为那两万五千块钱记恨着三伯。
在医院住了四个月,过完国庆节,三伯第二次中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日子不久了,强烈要求出院,没办法,我老公只能把他拖回去,在三伯的五保补贴金里面,拿出一千块钱给我孩子都爷爷,叫他帮助照顾一下,我实在是分身无术!
三伯回去一个星期就去世了。一接到消息我和老公就买好了菜往回赶,在路上我就和老公商量,三伯的钱在我这里还剩两万块钱,以后他的安葬费这些国家还有几千,我得把这些钱给他安排下去,虽然火化,按照乡下的老规矩棺材不能少,表演节目的乐队不能生气,酒席规格不能低。老公就不愿意,他说这样一算下来我们得贴一万多。他说三伯年轻的时候对他们没有半点帮助,现在他出钱又出力心里不舒服。我说既然三伯信任我们,我们夫妻就要对得起信任二字,到时候如果办得太差,你幺叔阴阳怪气的话多,我不想背骂名。
后来老公还是听了我的,按照老父老母的规格办的葬礼。表哥表姐姑妈们都送了礼,湾里父老乡亲们也凑了分子,在家停丧三天,乐队吹吹打打两天,烟花鞭炮齐鸣,按照三伯生前的愿望,热热闹闹把三伯送上了山。
三伯下葬以后,我叫来族里长辈和两个姑妈,把账本摊开给大家报帐,开支和我手上的钱包括礼金算一起,差不多持平,我坦然的给大家说,我没贴钱,但是我也没贪污一分钱。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对得起三伯的托付,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面锣对面鼓大家把帐算清楚,我可不想以后背任何骂名。
族里老人和姑妈们都不看账本,他们都说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找我们夫妻两个算账,人在做天在看,村里的五保户死的多了去,没有任何一个孤寡老人的葬礼有这标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
就这样,我高规格的把孤寡的三伯吹吹打打安葬了,幺叔曾经预计的事情没有发生,我也没有背负骂名。按理说我可以把这些钱拿出来,该我孩子爷爷和幺叔姑妈们去安葬,我一边袖手旁观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想辜负了三伯的信任和托付,就像我孩子们说的,做到自己问心无愧!
怎么度过周末你觉得是有意义的?
周末,要睡个好觉,完了之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很多事。
1、可以骑单车压马路看风景,走到哪停哪,拍拍照,想想以前是不是也来过这里。
2、乘坐一条平时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做过的公交线路。从起点到终点,看窗外风景的同时,注意一下这条线路塔公交的哪些人群比较多。
3、叫几个朋友到家里来,没人做一个菜,然后大家一起吃饭。
4、学做菜,学乐器。会一门技能会让你在异性面前加分,其实,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5、去看看曾经给你帮助很大的老师,再次畅谈一次做人做事的道理。
其实要做的事很多,不止只有睡觉玩手机!
有哪些令人震撼震惊的短小故事可以分享吗?
这篇文章我本来打算以视频的形式去呈现,但在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只以文字方式叙述(后边会说为什么)。
前阵因为半藏森林又被骂上了热搜,我突发奇想了一个社会实验,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
我在想那些在半藏森林评论区里评论“小三就是小三”、“一辈子你都是小三”、“不去死了都便宜你”的那些人,自己在现实中如果遇到和半藏森林相同的选择,他们会去当“小三”吗?
并不是我认为当小三是一件不应被骂的事,只是我对于在网络上居高临下评价他人的人总会有一种鄙夷的想法,他自己明明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却总喜爱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人。
指责一个人的前提,难道不应当是你在相同位置上也不会做出来同样的事情么?
为了知道“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1
首先我找来了两位很好看的朋友,接着我们就开始在半藏森林微博的评论区里挑选“实验对象”。
我们挑选的实验对象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他微博发布的内容显示他在上海
(我们可不想为了做一个社会实验还要飞到其他城市去)
2,他在评论区的留言内容是非常强烈的辱骂
(诸如你当小三全家都应该死了..这些言论)
3,年龄在20岁到25岁之间
(毕竟我们探讨的恋爱里的小三,而非婚姻中的小三)
结合这三个特征,我们挑选了十四位实验对象,当然他们是不知情的。
2
这项社会实验的思路也非常简单:
我们的演员会营造出高富帅、白富美的人设(这样更容易开展恋爱关系)
通过微博私信&评论认识他们,问他们去约会,暧昧,准备进入恋爱关系前,演员会告知他们“自己其实有恋人,但已经没有感情了,准备分手”。
这是实验最关键的一部分,我们要知道那些骂半藏森林是小三的人,在面对一个非常优质的对象时,自己是否会去当小三。
这项社会实验成本其实不小,毕竟要打造演员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人设。
约会开支都是我去承担的,吃饭选择的是人均一千以上的餐厅、我们还租了两辆车,一辆是兰博基尼飓风、一辆是法拉利Portofino。
为了完成这项有趣的社会实验,满足我的好奇心,总开销大概五万多。
之所以没有做成视频,原因很简单:
我们觉得这项测试人性化的社会实验,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去传播,会引起大范围对于被试验者和演员的网络暴力,即便被试验者选择了当“小三”,我们也不应当成为任何一次网络暴力的发起人。
其次我认为文字形式已经足够让我们和拥有理性、逻辑能力的人分享这个有趣的社会实验,视频的受众有一大部分是我们不认可的,他们缺乏理性和逻辑,我不希望这项社会实验被人误解。
接下来我开始陈述这项社会实验的全过程:
我们挑选的十四位被试验者是七男七女,但真正完成实验的只有四男三女,因为有两位男生和三位女生没有完成我们的私信,还有一位女生我们约不出来,一位男生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上来摸我们演员的大腿。
1号男生
状况
他自己有一个谈了三年的大学女朋友(我们在实验后才发现),在上海某所大学读本科四年级,每个月生活费可能是1500-2000这个级别,不蹦迪、不去酒吧,长相还算蛮奶狗的。
实验过程
1号男生并不是我们第一个实验对象,但是进行中最顺利的。
我们只是让女生演员用微博小号随便私信了他一句“我觉得你在半藏森林微博下面评论的三观好正”。
可能因为我们演员的微博小号里有一张她的自拍,而且挺好看。1号男生就开始疯狂私信我们的演员,并且主动要了演员的微信。
因为我们的演员不是花钱招的,确实是我现实里很好的朋友,她也非常好看。
第二天就是圣诞节,1号男生主动约了我们演员出来吃饭、看电影,我们演员正好圣诞节也没什么事情,就主动提出了开车去1号男生学校接他,我们就让演员开着兰博基尼去1号男生学校门口接他了。
请想想一下一个超好看的女孩子开着兰博基尼来泡你。
当天是圣诞节,恰好我们演员也没人陪她过她寻思着约个小奶狗得了,因为是公费报销,我们的演员是真的狠心宰我,直接把餐厅订到了沃夫冈牛排馆,一顿饭吃了三千多。
吃完了饭1号男生一直暗示希望和演员在外面过夜,演员当然是拒绝了,开车把1号男生送回了学校。
结果当晚1号男生就跟演员表白了…
我们的演员也说了自己其实有一个恋爱五年的男友,不过过段时间就会分手,说自己还得再考虑一下。
而1号男生直接说他觉得地下恋情很浪漫…
然后最有趣的事情来了,当晚演员发现那个男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是在朋友圈界面发现了男生的红点,类似这种:
但点进去男生朋友圈却发现他什么都没有发,我们演员本能就觉得有猫腻,于是我们用一个小号把名字和头像改成了“闪送”,添加了男生好友,备注“您好您是XX先生么,您有一份闪送但我联系不到您,对方要求圣诞节一定要送到”
男生通过了我们的“闪送小号”微信之后,我们用闪送小号看他的朋友圈,发现他发了一条秀恩爱的,内容大概是:和宝宝度过的第三个圣诞节,今年明明还在一个城市却因为赶Deadline没办法陪你,对不起云云…
就很讽刺,我们在测试这个男生会不会愿意当“小三”的过程里,演员却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当成了“小三”。
2号男生
状况
应该刚刚毕业一两年开始工作,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从朋友来看他蛮喜欢二次元的。
实验过程
还是和1号男生一样,我们的演员称赞了他关于半藏森林做小三该死的评论,之后在微博的私信交流上,这位男生吐露出自己被渣的感情经历,所以特别讨厌恋爱中劈腿、出轨的人,无论男女。
之后也主动要了我们演员的微信号,我们演员一直跟我吐槽:“他真的好啰嗦啊,一直疯狂找我聊天,还给我弹视频”
因为演员实在没办法忍耐下去跟2号男生聊天了,所以甚至跳过了聊天环节,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2号男生果然不负众望,直接表达了自己非常乐意做“小三”的态度。
3号男生
状况
应该家庭条件还不错,有点妈宝渣男的味道
实验过程
其实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四位实验男生都非常的主动,我们我们的演员私信3号男生,称赞了他关于半藏森林的评论,两个人就很自然的聊天了。
相比于1号和2号,三号显然和女生聊天更为熟练,大概经过两个晚上的聊天,他主动向我们的女演员提出了周末可以一起出门喝个下午茶,并且强调了他开的车是宝马,可以来接我们的女演员。
所以我们同意了他来一家美发店接女演员,而他让女演员上车的时候女演员直接说自己出门做头发也开了车,然后转身上了旁边的法拉利Portofino。
我真的好想把我们偷偷录到的那个男生尴尬的表情发出来,但还是算了。
吃完下午茶3号男生就约了我们的女演员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超尴尬的事情,就是3号男生跟女演员说,嘿你看那边,女演员头往那边看过去,什么也没看到,然后扭头回来的时候3号男生就把嘴贴过来了。
还好女演员反应的足够快,直接推开了3号男生,但这个举动也让气氛变得非常尴尬…
后来看完电影3号男生就说自己有事情开车回家了,我们猜测是他也觉得尴尬吧..
我们跟演员一起吃夜宵的时候,演员就发现自己被3号男生给删了,我们让演员又加了回去,跟3号男生说,拒绝你亲吻不是因为你不优秀…
然后3号男生直接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这个逻辑可谓是非常之玄妙了。
4号男生
状况
疫情回国的留学生
实验过程
其实男生都大致相同,非常之主动,同样的过程我也不复述了。
4号男生聊了几天之后呢,就约了我们的演员去蹦迪,还好四号男生约的是工作日,拿的还是便宜的卡座,所以我和摄影还有几个朋友在他后面又开了一张卡观察花的钱也不多。
这里得批评一下4号男生,一看就是不关注我公众号的,不然蹦迪不能蹦出来这个德行,整个过程里一直借机揩油我们的演员,同时很不关照女孩的灌酒,还叫着朋友和销售一起灌酒。
女演员说自己有男朋友,4号男生则说没关系啊,出来玩这有啥,他不介意。
我们在后面看着都想直接上去把他给打了。
后来我们就给女演员发微信说别演了,没必要。主要4号男生实在太恶心了。
女演员自己也受不了了,毕竟说是演员,她其实就是我们现实中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是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
然后女演员提出要走,4号男生死皮赖脸的拉住她不让她走,直到女演员执意要求离开,4号男生说一定要他送女演员回家,要跟女演员回家。
然后女演员就下楼了,4号男生死皮赖脸的拉着她要送她上车,我们也跟着下了楼,我一个朋友看不下去了,上去一脚把4号演员给踹了,不过也打起来,因为保安围上来了,把他们两个拉开了。
以上就是四位男生的实验结果,当然我这个属于抽样调查,不是大数据调查。
但从这四个抽样里,个人认为,一半骂半藏森林的男生们,如果得到一个机会去劈腿、出轨一位白富美,或者跟一位有男朋友的白富美发生关系,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当然这个实验结果我们也不太奇怪,可以说是意料和情理之中,但最有趣的还是关于三位女孩子的测试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三位女孩的实验过程:
我们找的男演员是身边一位很装逼的朋友,真的是天花乱坠的装逼,朋友圈和微博都是各种各样的装逼…
我们之所以变成朋友,是因为他对于自己很好的朋友从来不装逼,他就会随意的说哦,我微博那个车啊,租的、那个照片啊,蹭的…
他本人是真的好看,之前还做过练习生。
1号女孩
状况
1号女孩是某时尚公司的市场部员工,但颜值并没有那么高,大概是普通人的水平,然后是一位上海本地人,估计只工作了两三年吧。
实验过程
因为女孩还是蛮含蓄的,所以我们就让他微博关注、点赞、评论了1号女孩,1号女孩也很快回关、回复评论了,于是他们就开始互动。
后面就添加了微信,我们让男演员发了一条有法拉利的朋友圈只对那个女生可见,不出意外那个女生评论了“你的车啊”,演员说“是的”。
后面女孩就私聊问能不能让男演员去公司接她下班:
因为公司门口我们也不好意思偷拍,但据男演员说,当时1号女孩跟三四个同事一起来了,然后到了车前就跟三四个同事说了再见,摆明了一副炫耀“我现在泡的男生开法拉利”的模样。
然后1号女孩非常之主动上车就问我们去什么呀,我们的男演员也是很体谅经费问题,跟女孩说我们去吃河南红烧牛肉面,对就上海满大街都是,二十块一碗的那种牛肉烩面。
然后女孩非常之开心的跟男演员去吃了,吃完饭还主动搂起了男演员的手,撒娇着求他陪自己去逛街。
本次活动抛去租车最大成本就是这趟逛街了,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孩会觉得自己配?你家第一次见面就去逛商场给你买东西是吗?
逛商场的前男演员还特意给我发了微信:
我想到就心疼,想到就难受,真的好后悔,所以我不写这段了,花了六千多块买个卫衣。
然后女孩就让我们的男演员送她回家了,第二天又让男演员去接她。
但我们男演员那天确实有事情,他就说自己有事情了,1号女生还发了脾气。
后面发给男演员一个淘宝链接,说必须让我们的男演员买给她。男演员来问我,我其实也不是很开心,就说拒绝得了,哪有这种人啊。
我写到这里我一定要告诫我所有的读者,不要网恋,因为你真的不知道那些在网络上活跃的人,都是些什么怪物。
拒绝了1号女生的购物要求之后,我个人是觉得钱白花了,没戏了,她明显是一个超低段位的拜金女作精还不够好看,可我们还必须去讨好她。
我就让男演员直接说了拒绝的理由:
钱也算没白花,反正是完成了这个对于1号女生的实验,证明了她也会愿意去当小三。
2号女生
状况
普通女大学生
实验过程
其实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开始觉得很有趣,到后面自己内心会有很多道德谴责,比如你凭什么玩弄别人的感情,就来做你所谓的“社会实验”呢?我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测试人性呢?我自己这么做是不是不道德的。
这件事在2号女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清晰,我们能感受到2号女生是没见过世界、并且向往世界的,男演员自己也说了:
“她不是那种拜金女,但就是没见过世面的那种普通女孩子,她甚至对钱没什么概念,只是她看到我开的车是法拉利的那一刻,我就从她眼神里看到了,她想要去一直坐在这辆车的副驾驶上”
经历了1号女生,2号女生真的处处都非常之体贴,她主动要求把电影票、吃饭钱和我们的男演员A,还问男演员的地址要给男演员点奶茶,无论从行为还是语气上都处处极尽讨好。
无论是我还是男演员其实对于2号女生的评价都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态:她不是拜金女,但她向往繁华世界,她很聪明,她会讨好人,她对你的好会让你以为她是个好女孩,她是真心喜欢你,但实际上她喜欢你的只是你所代表的繁华世界,可这一点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2号女生给我们的心理压力其实蛮大的,我们停止了对于她的测试。
3号女生
状况
不透漏身份相关
实验过程
3号女生讨厌半藏森林的原因是她前任劈腿了她,所以我们就觉得这样实在太操蛋了,她被渣过,我们还给她搞一个社会实验,让她喜欢上一个男生,然后那个男生再告诉她自己有女朋友。
我们不能干这么操蛋的事情,所以我们了解3号女生的状况之后,就停止了实验。
所以最后说到底,我们只进行了五个半实验而已.....
(主要因为每个实验成本太大,耗费时间太长,而且最后我们也决定了不把视频放出来)
也许因为我们找的男演员的条件过于好了,不仅长得帅还会开着法拉利Portofino。我是女生这种高富帅对我都是核武器一样的杀伤力。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如果我们的男女演员都挑选普通人,去做这个社会实验,他们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会让被试验者愿意恋爱。
让我再次重申一遍为什么要做这个社会实验:
我不是为了证明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来去给半藏森林洗白,来去说做小三正确。
我只是从小都看不惯一种人,那些谴责别人的人,我总觉得许多大声谴责坏人的人,其实内心里也是和坏人一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成为那个坏人。
他们只是没有作恶的条件,却仍在那里深深的陶醉在道德优越感里,大多数人的善良并非真正的善良,只是他们没有条件作恶。
在互联网上,我们去指责任何一件事,都应该假想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会做出如此行为吗?
更多蹦迪故事请关注全中国最有趣蹦迪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小学期间周末是上兴趣班好还是出去玩好呀?
谢谢您的邀请,我们家老大小学期间周末一直都是玩。直到三年级下学期,他嚷嚷着要报画画班。
我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起报画画兴趣班?
他说因为他看见同桌画的很漂亮,逼真,神奇,我想学,我一定要学。
就这样坚持到现在。关键孩子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掀起来一股“的确良”风。现在大多数人对“的确良”三字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为何物,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其却十分熟悉,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潮流,承载着他们的青春。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其实的确良就是一种布料。那为什么这种布料的名字这么奇怪呢?
因为,这是一个外来词汇。美国杜邦公司一直在寻找一种结实耐用的布料,他们在这上面投入了很大精力,最终他们的首席科学家发现以石油为原料,可以提取出两种高分子材料,一种是锦纶纤维,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尼龙;另一种是涤纶纤维,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达克纶”,音译成中文就是“的确良”。
1950年,的确良因为有着十分明显的优点,在国际上开始流行,上海一直是中国潮流的代表,自然不甘落后,跟着国外开始研制。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1953年3月《解放日报》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尼龙在上海诞生。这是我国最早的合成纤维。一直到1963年,的确良才在中国出现。
的确良制的衬衫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惊奇地发现这种面料不同于传统的棉布,它制作的衣服明显更有版型,更耐穿,洗起来也方便。这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十分重要。
而且这种布料很少会褶皱,也不会轻易缩水,常规状态下就能保持平整。当年穿的确良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不少人都把有的确良衬衫看做时尚的标志,走路都神气不少。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当年的确良布料生产很少,很多人根本买不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的确良生成的原料全是进口的,产品也是大多卖到海外。
参与研发制作的确良的蔡黎明先生说过:“的确良衬衫主要是出口用的,国内很少供应。”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们以有限的外汇进来的原料,是以“进”养“出”,我们的目的不是拿外汇去买东西给自己消耗,而是尽可能的给国家增加外汇。
那时候的中国很多紧俏商品叫“出口转内销”,就是出口商品有一些瑕疵不能被卖出国的就投放到国内市场。上海绸缎店是最早供应的确良衬衫的。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1968年上海石门二路发生了一桩惨案。由于服装店新到了一批的确良衬衫,大批群众蜂拥而至,顾客甚至挤碎了商店的橱窗玻璃,事故造成一位女教师身亡,六人受伤。由此可见,当时的确良对人们的吸引力。
1971年,毛主席到南方各地视察,途中跟一些乘务员小姑娘聊天,发现大家都说的确良难买,这就意味着的确良的需求与供应对不上。
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人民的穿衣问题,回到北京就跟周总理商量如何让的确良大量生产,最终决定从国外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四大化纤项目中最大的一套就建立在辽宁辽阳。
七八十年度的纺织厂历经筹建、调入技术人员、赴法国谈判等工作之后,辽宁省委组织各方面精锐力量参加辽化建设。有了国家的支撑,辽化建设者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秉承着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1979年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1981年9月试车成功。历时七年,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保证全国人民人均“七尺布”。
四大化纤基地建成后,的确良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确良衬衫,“的卡”的中山装,“的卡”裤子成为年轻人经典的着装标准。
之前的确良供应不足时,人们只能在棉布衣服最容易磨损的领口用的确良制作,这叫做“假领头”。但是假领头也有尴尬的地方,不能脱,一脱就露馅。
随着的确良的普及,人民彻底告别了那个“补补丁丁”的年代,假领头的尴尬也一去不复返了。后来,化纤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的确良衬衫,的卡中山装,的卡裤子成了七十年代人的最爱。
到了1990年左右,晴纶毛线、开思米棒针衫等新面料、新款式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自己做衣服,穿衣打扮也越来越注重美观。
同样成为历史的还有“布票”,在的确良之前都是棉布,但吃饭穿衣都是要靠种的,是多种粮食还是多种棉花总是有矛盾。于是1954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计划定量供应,各种纺织品都要凭布票购买。1983年,国务院宣布取消布票,“布票”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名词。
布票短短十几年光景,的确良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将人们领进一个全新的穿衣时代里。此后人们又又经历了从“做衣服”到“买衣服”的转变,时尚与品牌的观念也从模糊到清晰。
然而正是以的确良为代表的化纤工业迅速发展,才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中国人几千年来衣被天下的梦想,才能让中国人都穿得暖和、体面。
那么为什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穿的确良呢?
现在市场上衣服面料以纯棉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有关。的确良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大量商品涌入市场,人们的选择也变多了。
的确良制成的衣服并且从200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确良大规模的使用让我们发现了这种面料的不少坏处。比如不透气、不吸汗。
南方的夏天十分闷热,不一会儿就会出汗,穿着的确良的衣服会非常热,汗水又没办法被衣服吸收,整个人黏黏的,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而冬天的时候,的确良又不能吸收人体体温,穿上身后冰凉冰凉的,总感觉一股冷风吹来。除此之外,的确良的衣服还非常透,这在有些时候会带来尴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生存得到保障时,大家自然而然会在吃的、穿的方面下功夫。的确良这种缺点明显的布料当然不会再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在衣着上渐渐地倾向纯棉和其他有优势的布料。
虽然的确良渐行渐远,但不少人还把的确良藏在心底,因为那是物质短缺年代一段难忘而美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