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神勇士之失落的文明,降龙十八掌不是只能传给丐帮帮主吗?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到乔峰之前应当是只有帮主可以修行这门功法。
天龙结局之时丐帮后继无人,于是乔峰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教给了义弟虚竹,让他代为传授给丐帮后人,这个应该是这两门绝学第一次外流。文字:悠然布衣
你知道十二生肖的来历吗?
在我们中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属相,你属虎,他属兔,我属龙等等。欲知一个人的年岁几何,只要问一下他的属相便大概知晓了。每当新春佳节来临,由于华夏民族的传统习惯,人们都爱说今年是龙年,是属龙人的本命年。明年是蛇年,后年则是马年……。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有多种不同的记载。
十二生肖的典籍记载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的诗歌记载《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十二生肖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1、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2、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4、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5、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6、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7、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8、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9、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10、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11、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12、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当然还不能少了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十二生肖竞选大赛”,具体的内容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公元794年发生了什么事件?
公元794年处于唐朝时代。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
1.大唐败吐蕃
贞元十年(794)正月,韦皋所遣节度判官崔佐时至南诏羊苴吁城(今云南大理),而吐蕃使者数百人先至,南诏王异牟寻不欲使吐蕃知唐使者至,遂命佐时衣牂牁蛮服入城,佐时不从,说:“我堂堂大唐王朝使者,怎能衣蛮夷之服呢!”异牟寻不得已,黑夜迎之。佐时大声宣读诏书,异牟寻恐惧、嘘欷、流涕,俯伏受诏。其清平宫郑回又密见佐时教之,所以佐时尽得其实情,因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号,献其金印,恢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仍刻金契以献,并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先是吐蕃与回纥争北庭(今新疆奇台),大战死者甚多,遂征兵万人于南诏。异牟寻以国小为辞,请发兵三千人,吐蕃以为少,即增至五千。异牟寻遣五千人前行,自帅万人继其后,昼夜兼行,袭击吐蕃,大败之,虏其五王,降其兵十余万,攻取其铁桥(今云南维西东北)等十六城。正月二十四日,遣使献俘。
2.刘澭归朝
幽州节度使刘怦死时,其子刘济在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其弟刘澭以父命召济,并以军府授之。济以澭为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许以后使代己。而不久济用其子为节度副大使,澭怨恨之,密通表于朝廷,遣兵千人防秋,济怒,发兵击澭,败之。贞元十年(794)正月,澭为济所逼,请为朝廷西扞陇坻,遂帅兵一千五百人,男女万余口至京城。所过之处,号令严明,秋毫无犯。德宗嘉之,二月三日,以澭为秦州(今甘肃秦安西北)刺史、陇右经略军使,治于普润(今陕西千阳东北)。军中不击柝,不设音乐;士卒病者,澭亲视之,死则哭之。
3.宣武军再乱
宣武军有亲兵三百人,素来骄横,留后李万荣恶之,遣往京西防秋,亲兵怨。贞元十年(794)四月二十八日,大将韩惟清、张彦琳诱亲兵作乱,攻万荣,万荣击败之。亲兵溃而大掠,多奔宋州(今河南商丘),宋州刺史刘逸准厚抚之。惟清奔郑州,彦琳奔东都。万荣又诛作乱者妻子数千人。贞元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以李万荣为宣武节度使。
4.黄少卿反
贞元十年(794)五月,钦州蛮酋黄少卿反,帅蛮人围州城,邕管经略使公孙器奏请发岭南兵救之,德宗不许,遣中使谕解之。七月,黄少卿陷钦州、横州。浔州(今广西桂平)、贵州(今广西贵县)等州。又攻公孙器于邕州。至宪宗元和三年(808)五月,黄少卿请降,六月十二日,以其为归思(今广西来宾西北)州刺史。
5.李抱真卒
贞元十年(794)六月一日,昭义(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抱真卒。其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密不发丧,并诈为抱真表,求以节度使职授缄。其步军都虞候王延贵素以义勇闻名,德宗知抱真已卒,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并以军事委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病不能见。守进说:“朝廷已知你父已卒,令王延贵知军事,你应该发丧行服。”缄出对诸将说:“朝廷不许我掌事,诸君意下如何?”诸将皆不答。缄惧怕,乃发丧,以使印及所管钥授监军。守进遂召延贵,宣口诏令处理政事,促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以罪归仲经,捕杀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6.唐遣使册南诏
南诏王异牟寻既叛吐蕃,内附于唐,遂遣其弟凑罗楝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贞元十年(794)六月十二日,以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银窠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滋至南诏,异牟寻北面跪受册印,稽首再拜。并说当子子孙孙尽忠于唐。
7.昭义军乱
贞元十年(794)七月一日,以王延贵为昭义(今山西长治)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听说以虔休为留后,意甚不平,上表请以磁州、邢州、洺州等山东三州别为一镇。当时昭义精兵多屯于此三州,谊厚赏以收买。德宗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洺(今河北永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帅兵五千攻洺州,定蕃却帅部下兵两千叛归元谊,正卿退兵还。诏以元谊为饶州刺史,谊拒不行。虔休亲自帅兵攻之,引洺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败元谊兵,克鸡泽。十二月,王虔休又乘冰合过壕,急攻洺州。元谊出兵击之,虔休不胜而退兵,日暮冰解,士卒死者大半。贞元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以虔休为昭义节度使。闰八月四日,元谊以洺州诈降,王虔休遣裨将帅二千人入城,谊皆杀之。贞元十二年正月七日,元谊、石定蕃等帅洺州兵五千人及其家人万余人奔魏州,德宗释不问,命田绪安抚之。
8.德宗宠裴延龄
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奏称官太多,今后缺员请勿补,收其俸以充府库。德宗欲修神龙寺,须五十尺高松树,不可得,延龄说:“臣近见同州一山谷中,有树木数千株,皆高八十余尺。”德宗说:“玄宗之世求美材于近畿已不可得,今安得有之?”延龄说:“天生珍材,必待圣君才出。开元、天宝,何从得之?”延龄又奏说:“左藏库司多有失落,近来因检阅使置簿书,于粪土中得银十三万两,匹段杂货百万有余。此皆羡余之物,都应移入杂库以供别敕支用。”延龄常常如此奏对,恣为诡谲,皆言人所不敢言,亦未曾闻者。德宗虽知其诞妄,但以其好诋毁人,希望借之以闻外事,故亲厚之。群臣知延龄有宠,俱不敢言,只有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因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宰相陆贽独以身当之,谓其不可用。贞元十年(794)十一月三日,陆贽上书极言裴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德宗不悦,待延龄益亲厚。
9.陆贽罢相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德宗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有人劝其勿太锐,贽说:“我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事皆不在意。”裴延龄日进谗言于德宗,赵憬又从而助延龄,德宗遂信延龄而不信贽。贞元十年(794)十二月二十三日,贽罢为太子宾客。
10.李观卒
贞元十年(794),李观卒,年二十九。李观,字元宾,陇西人。贞元八年,与韩愈、李绛、欧阳詹、崔群、王涯等同登进士第,时称为“龙虎榜”。其年又登博学宏辞科,授太子校书郎。工古文,名重当世。有《李观文集》三卷,《外编》二卷,行世。
11.渤海国王大元义被杀。
大元义是渤海国第四代君主,大钦茂族弟,在位期间793年,大钦茂世子大宏临早亡,大钦茂死后大元义即位。大元义残暴好杀,794年,大钦茂的孙子大华玙与国人杀害了大元义。
上任国王大钦茂之孙大华玙嗣立。
12.桓武天皇迁都
桓武天皇从长冈京迁都平安京,奈良时代结束,平安时代开始。
中年男人的第一大恶习?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中年男人的第一大恶习,只知道小区里有个人因为经常沉迷于买彩票,彻底把自己毁了。
他家孩子跟我家孩子一样大,我跟她妻子在孩子小时候经常领着孩子一起玩耍。所以对他们的家庭比较熟悉。
他单位不错,挣得不算太多,但是一家老小生活还是比较富足。他媳妇也挣工资,在一家不错的酒店上班。
按说小日子不错,可他就是不知足,经常幻想着一夜暴富。
刚开始买的时候,买得少,每天都买点儿,好像也就10块8块的吧,不影响生活,他经常说就当少吸一包烟吧,寻个乐子而已。这个不影响啥,他媳妇也就没管他。
可能也中过奖,但是应该很小,否则他早就显摆了,他可是心里憋不住个屁的人。但的确中过,应该不是5块10块的那种,应该有一定的诱惑力。
所以他后来跟别人一起买,好像是5个人,一起凑本儿,中了之后大家平分,好像中过一个20W,大家各分了几万。那时候经常见他们那几个人一起研究数字。
尝到了甜头,他越买越多,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他媳妇管也管不住,后来就不管了,听之任之。
老买,买得又多,又不可能经常中奖,哪来那么多本儿啊?于是把家底儿全拿出来,还不够,就开始借钱,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后来发展到所有的亲戚朋友见了他都躲,怕他开口借钱。
不过他有个优点,嘴会说,特别能忽悠,大家都称呼他是“神龙”。原来也就是爱忽悠,爱吹牛,后来因为缺钱,就变成了行骗,经常骗他老家的人,说帮人家孩子找工作,借机骗钱。后来行骗的数额挺大,骗得人很多,被人家告了。最后进去了,10年。后来离婚了,媳妇带孩子回了媳妇的老家。好好的一个家散了,好好的一个人毁了。
人啊不能天天想着不劳而获,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
有哪些好看的漫画推荐?
你是否愿意为了500万元拿起那支杀过人的托卡列夫(手枪)?爱人死后你是否愿意化身为他/她?
略加思索,我们给出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这部漫画,主人公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残响》
生下智的那年母亲年仅十四,十九岁那年嗑药后自焚,养育智的外婆也在智6岁时去世。自此智住在孤儿院里,而后独自生活的他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着生计,生活中体会不到任何【幸福】。
在一家护理机构,行将就木的老黑手党把做兼职的护工阿智叫来,用濒死者特有的平静语气告诉阿智自己年轻时杀过三个人,然后给了智500万日元和一支旧制的托卡列夫,并提出要求:“杀了我,然后改变这毫无价值的人生吧。”
智先是惊愕,继而狂笑着掩饰自己的激动与恐惧,扣动了扳机。
开枪是一瞬间,改变却要花一辈子。生活浑浑噩噩的智应老者死前的请求,踏上了给三个死者的家属送还帛金(抚恤金)的旅程。
第一家,是大悟“女士”所生活的黑帮之家。作为本作的女主角,大悟实际上是性取向为女性的男人,父亲被杀死后在组里备受欺压,时常被迫给组内成员口交。
收到帛金会感激的是普通人,黑帮的做派是留下送帛金的人,逼他吐出更多的钱。智串通善良怯懦的大悟,杀死数名帮派人渣后准备跑路。
在大悟的建议下两人逃向大悟的姐姐家 。
因为多年来独自抚养着年幼的孩子——魁也,大悟的姐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美人。姐姐再也无法承受孤独又无助的生活,偷用智的枪做了自我了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有时生活就是如此操蛋。
擅自死亡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善良的大悟在悲伤之余无法对魁也置之不理,于是这个乱糟糟的人生旅行团变成了三人。智很不情愿旅途中多出一个需要照顾的小不点,劝大悟将魁也丢下。
可是智渐渐被大悟的善良美丽吸引,尽管大悟是男人,他们还是发生了性关系,智也改善了对魁也的态度,他体会到三口之家的滋味。
孩子不是亲生的,妻子不是女性,自己是在逃杀人犯,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感情才是维系家庭的纽带,而不是早已断尽的血缘。
《残响》是部残酷的漫画,在幸福达到顶端的此刻,黑帮老大寻仇而来,对大悟提出羞辱性的条件:“为我口交就放过你”,却被已经被这段逃亡生活彻底改变的大悟拒绝了。
就像作品名《残响》,大悟被寻仇而来的黑帮杀死,智将替大悟发出生命的“残响”。
最痛的爱,莫过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喜欢的模样。
或许是抚养魁也激发了智的母性,他活成了自己爱过的大悟,活成了女人。在新宿的一家人妖酒吧,智靠陪酒来赚钱糊口,顺便依附上了酒吧老板。
(下图女性为活成女性的智)
自此,智开始了对黑帮,对人生的反击,肝肠寸断,遍体鳞伤,在所不惜...
至于成败,大家自己去领略吧。
这是一部“痛并幸福着”的漫画,后续剧情千回百转 出人意料,在这里不打算继续剧透,所以在下方放出资源,大家自取
什么电影比较搞笑?
港产喜剧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其实对于用心观看的人来说,港产经典喜剧片看的一直是一种情怀与人生的一笑到底,而非内地喜剧的喜中带悲。相较两者而言,个人会更偏爱港产喜剧,虽然无厘头但总是莫名其妙地让人极大程度地融入其中。所以呢,这次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豆瓣评分4.9的喜剧电影《龙凤店》。
别看《龙凤店》豆瓣评分特别低,但说实话它并非影评人口中所谓的“烂片”,只是它的大俗大雅是曾经的我们还未没看懂的人生哲理而已。这部电影我非常推荐看过或者没看过的朋友都可以进行二刷,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其次,对于《龙凤店》的介绍打算从霍思燕和罗家英所扮演的龙套角度来好好跟大家唠唠,希望能和大家产生与众不同的共鸣。
霍思燕——“话唠郡主”
在《龙凤店》电影的开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无疑是霍思燕所扮演的史上最强“话唠郡主”了。这位郡主简直就是真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话唠属性更是胜过唐僧一大截,从一出现就开始唧唧歪歪、疯疯癫癫地往外蹦话。但这位“话唠郡主”其中有两句台词让我真的久久不能忘。
第一句:“我知道你们都嫌我烦,所以我早安午安晚安一起请安,省了一天的麻烦”。这句话瞬间就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终人”的即视感。在这个社会,最怕的就是给人“添麻烦”和被人“添麻烦”(这里不谈论那些好高骛远者)。在卌虎看来这句简单明了的台词道出了好多人生潜台词,明知道被嫌弃,但因利益所趋也只能尽量离你远些;有时候厚着脸皮靠近也只是为求得关注,让你别忽视我的存在罢了。
第二句:“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为了面子上的好过,多少人违背着良心说着阿谀奉承的“鬼话”。当然我并不排斥这种奉承话,但是有时候也请遵循自己的想法好好说话,对于想要一些所谓的“利益”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不要总是干一些“买热搜“、“撤热搜”的勾当。既然选择发声,就请坚持。不要把不明真相的群众当作舆论浪潮里的“水手”。
罗家英——以笔代刀
罗家英在《龙凤店》里所扮演的是一位随身携带纸笔,把皇帝所发生的细枝末节的小事都会一一记录的史官司马西。这位始终坚守着自身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的史官用自己的“不同寻常”的爆笑笔触描绘和记录着“帝皇微服私访”的一点一滴。
在任贤齐饰演的正德皇帝惨遭龙凤店老板娘凤姐——大S狠心“拒爱”而发怒扬言要拆了龙凤店时,大胆地直接记录了皇帝的“忘恩负义”。在微服出访的一行人同时沦落成乞丐时,却仍没有忘记“忠君职守”,兢兢业业地保护皇帝安危、用图画记录着面前所发生的一切。不得不说,司马史官的一言一行反衬了多少人一言一行。在毫无波澜之际,有多少人能直言不讳地直击痛点;在危难到来时,有多少人能忠于自己地恪守本分;在家国面前,又有多少人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实说到底,我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到以上几点。但唯一庆幸的是,在网络舆论纷杂的今天我依旧保持着不变的初心,以笔代刀,向社会输送自己的热血观点,而不是蹭所谓的“人血馒头”违背良心博热度上头版。既然活在自媒体的时代,就请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非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