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庞统,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彩虹网

梦庞统,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诸葛亮用马谡来守街亭,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一意孤行。

这件事情后来被称为“违众拔谡”。

梦庞统,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那么,为什么众人要反对马谡来守街亭呢?诸葛亮又为什么一定要让马谡去完成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呢?

马谡确有才干,但缺乏实际经验

要说马谡有没有才干,那肯定是有,并且还不小。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谚: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因为五兄弟的“字”中都带有“常”字,由此得名,其中“白眉”指的是马良,马谡是他的弟弟,也属于“马氏五常”中的一员。这五兄弟中最有出息的就属马良和马谡了。

马良擅长治政,一些出使的差事做了很多,也做得很好,但马谡好论军计,属于运筹帷幄型的人才。

这两兄弟都被诸葛亮所看重,并且极为信任,尤其是马谡,他的很多想法都具有洞见性,对诸葛亮都有启发意义。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叫做“七擒孟获”,其实历史原型就是诸葛亮采纳了马谡对于南方蛮族的处置方式。

诸葛亮在出征前曾经向马谡问计,马谡的意思就是“恩威并济,攻心为上”。所以才有了诸葛亮斩杀雍闿,赦免孟获的事情。

但是马谡也有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实践经验。

他的出道几乎都是作为诸葛亮的私人顾问这样的身份,只需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策略,并不负担决策的结果。

这也就导致了马谡作为局外人的时候,头脑非常清醒,也能想出连诸葛亮都感觉惊艳的计谋,这无形中也助长了马谡的自负心理,同时也让诸葛亮对这位得意门生有了误判。

以至诸葛亮将刘备临终时的一再告诫,以及众将士对于马谡的客观评价等等信息都没当回事儿。

我们作为局外人,因为有历史结果的参考当然认为马谡难堪大任,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马谡几乎所有的计谋都非常精准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对他表现出极大的信任?

于是,这就出现了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和众将士的冲突。

守住“街亭”是诸葛亮夺取陇右地区的关键,也是第一次北伐成功的关键,所以当时的很多将领都反对用马谡这样一个“参军”,希望派遣稳重的大将。

当时并非无人可用,像廖化、魏延等人都在,从结果来说,甚至王平都要比马谡更靠谱。

但诸葛亮还是近乎一意孤行地将这一重任交付给了马谡,但为了保险起见,也派遣了王平这样稳重的人去辅佐他。

以马谡的才干不可能不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但诸葛亮事先也和马谡讲了据守街亭的方法。

但没想到马谡长久以来的成功使得他变得非常刚愎,不仅急于建功立业,甚至瞧不太起除了诸葛亮之外的其他人。

最终的结果就是,张郃攻破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军不得不仓惶撤退。

那么,既然诸葛亮明知道街亭如此重要,为什么还要派遣这个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前去呢?

除了对于马谡自身确实有谋略和诸葛亮对他盲目的信任之外,还和蜀国内部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蜀汉形势瞬变,诸葛亮急需荆州一系人马建功立业

关于蜀汉形势的变化,不得不提到构成蜀国的三股重要势力。

刘备从起家到称帝,打造的蜀国就是在不同阶段里拉拢出来的三支人马:

其一是原班人士,像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其二是荆州人士,像诸葛亮、马良、马谡等人;其三是益州人士,像李严、法正等人。

诸葛亮北伐的背景是,公元219年,刘备和关羽分别打赢了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但刘备惨胜,关羽在胜利之后被东吴偷袭,以至于荆州丢失。

刘备在一年多之后倾尽蜀军伐吴,意图夺回荆州,但兵败身死。

这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刘备在临终时的人事任免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大力提拔益州本土的人员,使得他们获得的待遇迅速追上了荆州势力。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李严,升官速度极快,几个月内升到了副丞相的地步,和诸葛亮地位相差无几。

其实刘备不一定是为了制衡诸葛亮的权柄,君臣有猜忌的说法都是猜测,并没有实证。刘备的原意极有可能是想要平衡荆州和益州两股势力的关系。

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如此突然,没有任何的外援配合,甚至蜀国内部都在事先不太知情,也和蜀国朝堂上荆州与益州两股势力争权有关。

汉朝的丞相权力较大,开府治事,就是所谓的“府中”,与皇帝所在的“宫中”相对。朝臣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前往丞相府办公,五日一朝,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拿到皇帝面前。

李严作为副丞相,他多次提出要像诸葛亮一样开府治事,但都被诸葛亮否决了,这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荆州势力从占据主导地位到风雨飘摇,就是因为荆州的丢失,这些人失去了根据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迫切需要一些信得过的荆州原属人马能站出来,立下重要战功,为荆州和益州势力的平衡增加筹码。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用马谡前去街亭的深层次原因。

但很可惜的是,马谡自己不争气,辜负了诸葛亮的期待,使得诸葛亮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马谡,以示绝不徇私。

而这样的行为也为后来废黜李严提供了依据,诸葛亮对荆州人马不念旧情,对益州人士也会秉公执法。

虽然都达到了平衡内部斗争的作用,但损失实在是太大了点。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庞统知道会死为什么还选择带兵走他认为最危险的一条路?

这个命题很逆天!把庞统之死归罪于诸葛亮设计相害,这可能是有史以来非常奇怪的观点。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设计害死庞统?我认为没有一点迹象表明孔明有坑害庞士元的想法和举动。

首先,带庞统攻打西川是刘备、孔明和庞统三个人研究决定的。对此庞统个人也没有异议,最后决议由刘备拍板。如果诸葛亮有坑害庞统之心,作为庞统怎能看不出其中玄机?要知道庞统和诸葛在能力上是不相上下的,一个号称卧龙,一个号称凤雏,庞士元没有这点心机,那就是他徒有虚名。

第二,庞统死在刘备假仁慈上。庞统为刘备攻打西川曾献上中下三计,刘备因上计有损他和刘章兄弟的感情而舍之,因下计回白帝城再图之而不干,既然要讲兄弟感情,为何却要舍下策而选中策?谁都知道,选上策军事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刘备冒兵家之大忌,选中策而硬取西川,直接导致落风坡一战庞统被乱箭射死。当然刘备不是诚心要让庞士元损失,也不是诸葛亮写信有意用激将法要置庞士元于死地,一切只能说纯属天意和巧合,就象刘备不知道他要死在白帝城,孔明不知道他要死在五丈原一样。

第三,庞统死在了张任也不是平凡之辈上。自古蜀中多英才。张任乃刘璋手下智勇双全之人,庞统想借刘备和刘璋晏会之时,让魏延舞剑趁机杀了刘璋,其计被张任识破,拔剑与魏延对舞护住刘璋,令魏延无法对刘璋下手。张任之能,陈寿早有评价,说张任少有胆勇,有志节。罗贯中写诗也对张任作了很高评价:老将岂能扶二主?张任忠勇死犹生。高名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可见张任非等闲之辈,他在雒城计射庞统,也在情理之中。

说诸葛亮设计害死庞统纯属子虚乌有。这不但抹黑了诸葛亮的为人,也抵估了庞士元的智商。客观正确评价古人,既不能把古人当作神灵,也不能随意无中生有。实事求是,设身处地,这应该是我们对待古人应有的态度。

除了乌镇西塘还有哪些古镇?

中国的古镇在大江南北分布很多,有的人喜欢古镇的典雅风味,有的人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有些可能在寻觅心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些藏着浓厚文化底蕴,延续着传统生活气息的古镇,确实让人流连忘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值得一去的古镇。

1、大研古镇古镇(5A)

大研镇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坝中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有着“高原姑苏”等称号。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瓦屋楼房,多数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为四合院,融会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民居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门窗多有雕花图案,色调浓烈。庭院内喜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无户不养花。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小桥,流水,人家”的高原水乡风貌。

大研古镇所在的丽江古城还有《木府风云》等热剧的取景地木府;有汇聚饕餮美食的四方街;还有狮子山可将古城和玉龙雪山一览无遗……真的是美不胜收,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2、凤凰古城(4A)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凤凰古城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而闻名于世。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

2001年,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5日,凤凰古城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凤凰古城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3、青岩古镇(5A)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现今被誉为“亲子后花园”,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青岩古镇内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2005年9月,青岩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4、磁器口古镇(4A)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

磁器口古镇,曾经因“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

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镇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2022年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5、长沙铜官窑古镇(4A)

铜官窑古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境的湘江东岸,自唐代起,铜官又称陶都,历来以陶瓷闻名于世。

这里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被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千年窑火一直未断,开世界釉下多彩先河,为釉下彩发源地,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

小镇以唐风建筑为主,再现了千年前的大唐长沙景致。有八大博物馆群,十八处人文历史景点。

6、周庄(5A)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

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周庄在苏州九大古镇景点中排名第一,也是很多人第一印象中的古镇。

7、南浔古镇(5A)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由于西洋风曾经在此盛行,所以南浔古镇也是唯一一个中西风格合璧的古镇。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2005年,南浔古镇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湖州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青溪古镇(4A)

阴平古道上的青溪古镇,位于青川县城乔庄镇以西59公里,距成都市区约330公里。佛、道、儒、伊斯兰、天主教共存,是一座民族宗教文化和谐之城。

青溪古城是一个年代悠远的边城,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夏无酷暑,特产山珍,唐家河激情漂流绕城而过,为宁静的古城节奏增添了现代的节拍。

青溪古城是古阴平道上的重要关隘,历来为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 中有名的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明朝大将傅友德率军由阴平入蜀而令元龙州府归降,这些历史事件都和这座城有着密切的关系。

9、云水谣古镇(5A)

云水谣古镇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

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

介绍了那么多,有没有哪个古镇是你曾经踏足的?又有没有哪个古镇是你心心念念向往的?

路在脚下,即刻出发!

(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雨下很喜欢旅行,也很喜欢看关于旅行的介绍和文章,不定期会更新一些美景与君共赏,欢迎大家来雨下舍。为了避免迷路,可以点个关注哦![大笑]

为什么不留下刘备发展势力?

东汉末年,也就是所谓的三国鼎立。从狭义上讲是指从曹丕篡汉到三分归晋的几十年,从广义上说是指自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至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公元280年)的一百余年。

三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能人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期间各地诸侯相互攻伐,致使当时五千九百万的人口,锐减至不足一千万,正如曹操的《蒿里行》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造成这一恶果的,出自于一个史称"废史立牧"的建议,而这一建议的初衷竟是为了一己之私。

这个建议就是用宗室、重臣为州牧,独揽大权,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及似于唐末的藩镇制度)。汉灵帝在采纳了这一建议之后,很快就造成了军阀割据的恶果。而给汉灵帝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之中,都堪称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他就是益州刘璋的父亲——刘焉。

在《三国演义》之中,刘焉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登场。

当时正值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刘焉任职为幽州太守,正在发榜招募义兵以抗黄巾军。当刘备说出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之后,刘焉大喜并认刘备为侄儿, 后官至益州牧。之后的刘焉就再未出现,直到第五十九回《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才提及刘焉已于兴平元年患病疽而死,由其子刘璋袭益州牧之位。

刘焉(?-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裔。

刘焉最初以汉朝宗室身份,官拜为中郎将、冀州刺史﹑南阳太守登官职。在他目睹了朝纲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之后,他向汉灵帝建议:“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随后刘焉以身作则,他本人自请担任交州牧(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的广西和广东,东汉时期治所在番禺),实际上他就是想跑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做土皇帝。

当本来想去交州做土皇帝的刘焉,因为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于是他又向朝廷请求做益州牧。

而汉灵帝也如他所愿,委任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领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整饬吏治,但因为益州也遭黄巾军作乱而官道不通,刘焉只能暂驻在荆州东界。不久之后,益州从事贾龙肃清益州的黄巾军,迎接刘焉入主益州,其治所定在绵竹。

刘焉入主益州之后,他极力安抚收容逃跑反叛之人,实行宽容恩惠之政策,其实是他另有图谋。

因为当时正值中原大乱,有无数的流民进入西川,于是刘焉将他们悉数收编,并选其精锐组成了一支“东州兵”。随后这支精锐的“东州兵”便成了刘焉的王牌军,即使是在他死了之后,“东州兵”也一直是西川的精锐之师,刘备的军师“凤雏”庞统庞士元,就是死在了“东州兵”的手中。

后来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制造了千余辆天子所用的车具仪仗,意欲称帝,但被一把天降大火烧得一干二净。而他的儿子刘璋,更是不战而降的直接归顺了刘备。

应该说,汉末之乱的主因并不是黄巾起义,也不是董卓篡权,更不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刘焉的这个令军阀割据的建议。

刘焉的这个建议最终使诸侯相互攻击,军阀厮杀混战,致使当时五千九百万的人口,锐减至不足一千万。

其中以蜀国为例,到蜀主刘禅投降时,蜀国人口为九十四万余人,戴甲兵士十二万,这也难怪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无功,姜维九伐中原而不胜了,仅凭十万人要就统一中原,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如诸葛丞相在《出师表》中所讲,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何要背叛大将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所杀,关羽的死不仅丢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还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张飞被自家的无名小卒杀死,接着就是刘备东征,黄忠战死,夷陵大败,白帝托孤。刘备集团就像在坐过山车,由最高处一下子冲到最低处了,五虎大将已去其三,猝然不及。这一系列的失败的元凶都是关羽失了荆州。

都说关羽大意失了荆州,那荆州是如何丢失的?关羽攻伐曹魏襄樊,东吴乘关羽北伐之际,吕蒙白衣渡江,攻陷荆州,守江陵(南郡)的糜芳和守公安的傅士仁开城投降东吴,导致关羽的北伐军队“无家可归”,最终关羽成了吕蒙的刀下鬼。可以说,关羽和荆州军的覆灭与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有着重要关系,傅士仁投降暂且可以理解,毕竟战争年代,保命要紧,但糜芳投降却让人唏嘘,因为他是刘备的大舅子,刘备开始创业的时候,可谓是与刘备共患难,出钱又出力,糜家原来是经商的,条件不错,在刘备山穷水尽的时候,散尽家财帮助刘备,就连曹操用朝廷的名义封糜芳为彭城相,他都没有接受,继续跟随一无所有的刘备。

就是这么一位“铁哥们”加亲戚,居然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后捅了刘备一刀,这一刀是致命的,导致了刘备失去了战略主动权。那么糜芳为什么会背叛刘备呢?

图1 关羽败走麦城

糜芳作为刘备的大舅子,刘备自然也不会亏待,再加上糜芳也还是有点才能的,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糜芳被留下当南郡太守,南郡是荆州的大后方,荆州的物资大多由南郡供应,可见南郡就是荆州的“奶娘”,刘备让糜芳守南郡亦可看出对他的看重。

刘备虽然不亏待、很尊重自己的舅子,但他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可就没那么“善解人意”了,关羽素以傲出名,以傲为荣,也以傲为终,一般人他都不放眼里,听到马超投降了刘备,就迫不及待地想进益州与他一比高下,听到黄忠也被封为五虎大将时,竟然在众人面前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更狂的是,孙权想加固和刘备的联盟,就想让关羽的的女儿下嫁给孙权的儿子,谁知关二哥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是等于直接骂人家为狗。

连孙权关羽都不放在眼里了,糜芳这等人物,关羽能看得起?糜芳为南郡太守时,供给荆州的物资日期稍有延误或量稍有不足便会遭到关羽的斥责,糜芳内心上对关羽产生了畏惧感,令糜芳更害怕的是,关羽北伐之初,南郡城失火,烧掉了不少的军备粮草,关羽不问缘由就责怪糜芳,并扬言北伐回来治他们的罪,关羽对糜芳的轻慢,可谓是糜芳反叛的催化剂。

图2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

压垮糜芳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驻守公安的傅士仁降了东吴,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公安是荆州的首府,各级重要官员及关羽的军政府都在公安,江陵和公安两城隔江呼应,失去了公安相当于失去了荆州的行政中心和军事中心,余下各郡只能各自为战,极易被逐个击破。

东吴偷袭荆州时,为了减轻关羽的警惕,还使了一个迷魂阵,吕蒙假装回建业养病,暗中却积蓄力量,关羽以为东吴没有胆量偷袭南郡和公安,便将两地的防守兵力抽调北上对付曹操,导致南郡和荆州的守备力量极其薄弱,这也是傅士仁没有抵抗就投降的原因之一,傅士仁的投降让南郡没有了呼应,凭借少量的兵士抵抗东吴的大军,要坚持到关羽的北伐大军归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伐大军要摆脱曹操的追击和冲破东吴的堵截才能到达南郡,即使幸运到了,又能剩下多少力量反击,最终还是避免不少了覆灭,而且东吴优待俘虏,军心已经动摇,在这种情况下,糜芳还不如降了,免得生灵涂炭,自己也无性命之忧。

图3 刘备(161年-223年)

糜芳和他的兄弟在跟刘备之前是个商人,商人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利益,亏本的买卖可不是商人的风格。

事实上,刘备对糜氏兄弟始终是不温不火,糜竺的爵位虽高,但却没有实权,但糜芳相对于他的兄弟,显然有才能些,至少是位合格的将军,据《三国志》记载“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这是糜芳在东吴的作战,也是糜芳唯一一次领兵作战,但奇怪得是,糜芳在刘备身边二十年居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难道刘备对自己的大舅子的信任度还没有孙权对他的信任度高?糜芳是个精明的商人,当初跟着刘备打天下,也可能觉得刘备是个潜力股,毕竟有着汉室之后的旗号,打天下号召力不一般,一不小心就成了汉室功臣,建功立业,从此糜家便会流芳百世。

图4 三国荆州版图

经过二十年的追随,刘备却像提防自己一样,始终不给予领兵之权,亦有可能怕以后打下天下,外戚势力太大,刘备给自己留一手。当东吴兵临城下,糜芳这时商人的头脑也许突然开窍了,到头来,自己还是一个打工的,这股买卖应该是亏了,况且刘备已失去荆州重地,仅靠益州之地对抗东吴和曹操,胜算太小,投降东吴也许还可保命,说不定还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信念。

所以,糜芳投降绝非偶然,更有可能是对刘备失去信心。

文:飞扬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