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手游科举乡试答题器,包含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蒲松龄讲的是鬼狐故事,读起来却没有丝毫阴森的感觉,反而令人神往,又让人难以释怀。估计这一则《婴宁》,会让有些人失眠。
山东莒县罗店有个叫王子服的小伙,长得一表人才,14岁就考中秀才。他曾经定下一门亲事,但没等到洞房花烛夜,准新娘就去世了。母亲对儿子视若珍宝,轻易都不允许他到荒郊野外去玩。
17岁这一年的上元节,吴家表哥来找他郊游,母亲见外甥邀请,不好阻拦,于是小哥俩高高兴兴出门。不想半路上吴表哥被家中的仆人叫回,小王同学原本想结束游玩,抬眼却看见山野间到处都是漂亮妹妹,有点舍不得走了。
这时,一个姑娘跃入王同学的眼帘,只见那姑娘长得容貌绝世,满面笑容,手上拿着一枝梅花,身边跟着一个婢女。小王没见过如此绝色的美女,一时忘记了男女禁忌,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方。
姑娘也注意到了王子服,转身对婢女说:“这小子两眼放光,像个贼,瞅着不像好人呐。”说罢她咯咯大笑,扔下梅花飘然而去。
王同学的魂像是被勾走了,回到家茶饭不香,一病不起。老妈急坏了,医生也束手无策,只是说这孩子怕是被什么东西迷住了。就在王妈妈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吴表哥来了,他与王子服年龄相当,无话不谈,果然,小王把那天的“艳遇”告诉了表哥。
表哥一拍大腿:我当什么事呢,这姑娘一定是山野之人,以你家的门第,我替你走一遭,向她家提亲一定不会被拒绝。表哥一句话医治好了王同学的心病,他当即起床,又开始进食了。
几天后表哥回来了:你说巧不巧,这姑娘是我大姑家的女儿,是你的姨表妹,住在山南三十里外,至今还未定亲。过段时间我再去一趟,替你定亲。
小王高兴得差点要飞,他精神大振,很快恢复了健康。只是他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表哥,他哪里知道,表哥就是编了瞎话糊弄他的。
王子服再也等不及了,他决定亲自上门,于是他揣上那支姑娘丢掉的梅花,也不跟母亲打招呼就悄然离开家。
你还别说,他真的找到了姑娘的家。姑娘的母亲正是他的大姨,不过这姑娘不是她亲生的。原来大姨当年嫁给秦家,后来丈夫移情别恋,跟一个小妾生了个女儿,起名婴宁,就是这个姑娘。婴宁出生不久,姨夫就死了,小妾也跑了,大姨只好承担起抚养婴宁的责任。
因为家境不好,多年来大姨不好意思跟娘家人联系,所以王子服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姨。
大姨看着一表人才的外甥很高兴,让婢女小荣做饭招待,又亲切地问长问短,得知外甥还没成家,她惋惜地说:你妹妹比你小一岁,除了缺少教养,别的都好,倒与你般配,只是你们是表亲,有点嫌忌。
王子服和姨妈聊的过程中,婴宁不时出现,一次次肆意大笑,还跟小荣一起对他评头论足:眼神还是那样,贼样未改,咯咯咯。
谁家有这么个狂野的姑娘也够头疼,大姨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数落婴宁,可小王同学对这个表妹越看越喜欢。
大姨说,难得来一次,那就留下来住几天再走吧。王同学正好求之不得,于是那几天他想方设法跟表妹套近乎。
一天王子服来到后院找表妹,他正四下张望,突然听见树上传来一阵狂笑,抬头一看,婴宁居然坐在树上,狂笑声中摇摇欲坠,吓得王子服心跳不已。
在笑声中婴宁下树,却一不小心跌落下来,王同学赶紧伸手一把接住。等婴宁落地,小王忍不住捏了捏表妹的手腕,恋恋不舍地松开。
王子服拿出那支梅花,婴宁说:都枯萎了,留着它干嘛。王子服说:爱慕不能忘怀呗,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为此还大病一场。婴宁一撇嘴:这好办,等花开之时,我让人一捆一捆地给你送。
傻妹妹没听懂,于是王子服点拨:我喜欢的不是花,而是拿着花的人。婴宁这回“懂了”:那是自然,咱是亲戚嘛。王同学有点抓狂:俺说的不是一般的亲戚,而是夫妻之爱。
傻大妞一脸疑惑:有什么不一样吗?王子服咬咬牙,一跺脚:夫妻之情要同床共眠。
你猜会发生什么?婴宁一脸娇羞跑了?生气骂表哥流氓?还是动手打人?都不是,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习惯和生人睡觉。”
哈哈,真是痴傻到家,王同学也没词了,总不能现场给人上生理卫生课吧?就在此时,大姨来找他们了,大声地问:你们在说什么呢?
婴宁一句话差点吓小王同学一个跟头:“他说要和我睡觉。”好在大姨耳背,被王子服敷衍了过去,气得他小声责怪表妹:这事怎么能跟别人说呢?
婴宁一脸疑惑:母亲是最亲的人,为何要瞒着她?再说了睡觉难道不是寻常的事吗?为什么不能说?
就这样王子服在大姨家里一待就是四五天。家里王妈妈急坏了,经表哥提醒,她恍然大悟,赶紧派人到山南寻找,还真找到了王子服。
王子服要回家了,大姨说:你把妹妹带回去吧,让她见见小姨。姑娘啊你要跟你姨读诗书,学礼仪,不能这么野了,你姨家里地产多,不差你一张嘴,再让她给你寻个好婆家。我老了,腿脚不便,就不跟你们去了。
就这样,王子服带着表妹回到家里,把王妈妈吓了一跳:我那姐姐去世多年了啊?也没生过孩子啊!
吴表哥问王子服:她是不是叫婴宁?王子服说是。表哥说,我知道这事,当年大姑死后不久,姑父被狐狸精迷住,生了一个女儿叫婴宁,后来狐狸精被道士赶走,姑父也死了,应该就是她了。
听说王子服领回来一个身世离奇的姑娘,左邻右舍都来看热闹。婴宁一点都不认生,不停地哈哈大笑,那笑声太天真无邪,搞得满屋子的人都忍不住跟着大笑。王妈妈开始还能绷着脸,后来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大笑。
表哥心细,他决定到山里去找一找大姑的坟墓,竟然没找到。王妈妈一直怀疑婴宁是鬼,但几经验视发现这姑娘除了痴憨一点外,与常人无异。
后来婴宁嫁给了小王同学,结婚那天,婴宁依旧朗朗地笑,笑弯了腰,连婚服都没办法穿。婚后一家生活在笑声中,婴宁不光手巧,针线活一流,还非常善于协调关系,家里有点不愉快的事,她一阵笑声就解决。
婴宁还是那么喜欢花,她悄悄卖了几件首饰,买来大量的花,把家里搞得跟花园似的。西院邻居家长了一株木香,花开得很艳很香,婴宁常常爬上院墙摘花。
有一天她正在墙头,一眼看见西院邻居家的儿子,小伙子一看婴宁立刻神魂颠倒,忍不住轻佻地试图勾引她。没想到婴宁哈哈大笑,一点不生气,还伸手指了一下墙角。
小伙子一看明白了:这是约我夜里到此一会。于是半夜时分,这小子如约而至,一眼看见婴宁早已等候在那里。他兴奋地扑上前去,按住对方就行苟且之事。
突然他觉得下身钻心地痛,再一看,身下原来是一段朽木,自己被搞得血淋淋的。邻居全家被惊动了,七手八脚把儿子抬回家,没多久这小子就死了。
这下麻烦大了,邻居一纸诉状将婴宁告了:这是个妖邪鬼魅,请求县老爷惩治。
好在王同学在当地声誉相当好,县太爷根本不相信邻居的说辞,也无从验证,于是他将邻居打了一顿赶走。
王妈妈却吓得够呛,她教训儿媳:你再也不能这么傻痴轻狂了,亏得老爷贤明,否则把你抓进大牢可咋整?我儿子以后还有脸见人吗?
经此一吓,婴宁性情大变,从此再也没有笑过,无论别人怎么逗趣,她也永远一脸严肃。
有一天,王子服惊异地发现,婴宁的脸上居然挂着泪珠!她开口对小王说出了一个大秘密。读到这儿,估计您可能心里一拎:完了,婴宁肯定是鬼狐,分别时刻到了!
婴宁说:以前怕你们担心,所以一直没告诉你们实情,我确实是狐狸所生,母亲临走前把我托付给了鬼母照顾,所以我是“狐妈鬼母”的孩子。如今我得到你的照顾,可鬼母却还孤苦伶仃地躺在山野,我求请你帮我将她与父亲合葬。
在婴宁的指点下,王子服果然找到了大姨的灵柩,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栩栩如生。
后来王子服想起小荣,婴宁说,小荣也是狐狸,是狐妈当初留下来照顾她的,如今她也已经嫁人了。
第二年,婴宁给王子服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深得母范,一见到人就笑,哪怕是陌生人。
终于松了一口气,结局是喜剧。
蒲松龄为何要写这篇《婴宁》呢?我们要从蒲松龄个人成长经历中找答案。蒲松龄一生八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考到63岁都没能通过入仕的“起步价”乡试。
对读书人来说,科举不第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也不难理解,进而引发对封建礼教的一系列反思,比如对婚姻以及女性的审视。
很显然,蒲松龄对女主角婴宁是喜爱的,但这个角色却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那时候世俗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完全按照礼教的模子“定制”,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女子,一律被戴上坏女人的帽子。
这种抹杀人之天性的制度,其实是社会的悲哀,而婴宁这个角色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但她所展现出来的天性,却给王子服、王母带来的是幸福,是人间本真的向往。蒲松龄其实就是在表达一种声音:三从四德是不人道的,是该摒弃的。
因此它不光是蒲松龄对封建女性的幻想,而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思和讽刺。
只是故事的结尾呈现出另一种色调,婴宁最终被环境所改造,又回到了标准的封建女性形象。失去了鲜明的个性之后,她融入了社会,却失去了本该有的亮丽色彩,这到底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蒲松龄没有说,我想您应该能猜得到。
为什么感觉网易和腾讯游戏的差距越来越大?
说起网络游戏,大多数玩家对于游戏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氪金、对玩家进行区别对待,就算刚开始游戏做的再良心、再精美,到了最后都会和氪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当这个游戏火了之后,绝对会非常利索的开展氪金活动,然后就像噶韭菜一样压榨玩家的小金库。
虽然说大多数都是要氪金的,但是毕竟游戏官方也是要恰饭的,所以关于这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只不过有时候就算是同为氪金游戏,也会被玩家区别对待,就好像国内知名网易和腾讯这两家游戏公司。腾讯游戏:注重玩家深度开发,为玩家提供一流的服务,主旨用心创造游戏,用钱创造快乐;只要你充钱了,那你就会在游戏里面变强,然后把那些普通玩家踩在脚下,深切的体会到氪金的快乐,让你欲罢不能,越氪越强。
与此同时,在你氪金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还会触发腾讯特殊彩蛋,这是一个为了回馈氪金的特俗奖励,在这个奖励之下,你可以获得客服小姐姐100%的友好度。网易游戏:在氪金力度上是和腾讯游戏不相上下的存在,生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网易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产量高,虽然不能像腾讯游戏那样资本大,但是胜在数量众多。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弊端也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不重视,不重视玩家的游戏体验。如果说腾讯游戏是噶韭菜,噶了一茬又长一茬,生生不息;那么网易游戏就是杀鸡取卵不留活口,自绝游戏后路,之后再出个差不多的新游戏,然后继续杀鸡取卵。总得来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腾讯游戏,用钱创造快乐,有钱你是爸爸;网易游戏,用钱来激活游戏,有钱你也还当孙子。
清代有哪些文人?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纳兰性德(1655~1685)
少年得志,但是英年早逝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自幼文武兼修,尤工词,逝世时年仅三十岁。其词哀感顽艳,纤尘不染,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饮水词》。
3、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5、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6、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阳羡词派领袖,其词追步苏轼、辛弃疾,气魄宏大,骨力高绝。陈廷焯评:迦陵词沉雄厚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有《湖海楼词》。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开创浙西词派,推崇南宋的姜夔和张炎,势力笼罩清代词坛百余年。词风清新醇雅,被况周颐誉为国朝词人之冠。有《曝书亭词》。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其词幽香冷艳,措辞最雅。徐紫珊评:樊榭词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如入空山,如闻流泉。有《樊榭山房词》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一生落拓,后为情事自杀。悲愤慷慨,一发于词,不囿浙西、常州二派樊篱。其词精警雄秀,尤其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生灵涂炭的现实有所体现,谭献誉之为“倚声家杜老”。有《水云楼词》。
王鹏运(1848-1904),字幼霞,号半塘老人、鹜翁,广西临桂人。为词提倡“重、拙、大”,使常州词派理论发扬光大。与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合称“清季四大词人”,居四家之首,领袖晚清词学的兴盛。其词浑化苍凉,陈锐评:如黄河之水,泥沙俱下,以气胜者也。有《半塘定稿》。
文廷式(1856-1904),字芸阁,号道希,江西萍乡人。其词兼豪放俊迈与婉约深微,在近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冒广生评:浑脱浏漓,有出尘之致。有《云起轩词》。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博学多才,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取径姜夔,雅洁深远,格调独高。陈锐评:剥肤存液,如经冬老树,时一着花。有《樵风乐府》。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人。其词取径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旁及宋词各大家,打破浙西、常州二派偏见,勘探孤造,自成一家,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百年来万千词家的“殿军”。叶恭绰评:强村翁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有《彊村语业》。
况周颐(1859-1926),字夔笙,号蕙风词隐,广西临桂人。一生致力于词,尤精于词论。其词凄艳绵密,真挚感人。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日生。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倩女幽魂手游科举答题答案?
《大话西游手游》是网易继《迷你西游》《西游神魔决》《梦幻西游》之后的第四款西游题材手游,游戏中的科举答题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活动玩法,即可以娱乐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励和经验。想要百分百答对,那就来关注《大话西游手游》科举答题 题库知识大全!点击使用大话西游手游科举答题器
聊斋志异叶生原文及读后感?
聊斋志异《叶生》原文: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痒。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 ,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蜕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为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吐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读后感:叶生算得上聊斋的名篇,因为他涉及到封建时代的科举,也涉及到叶生的形象有蒲松龄的影子。故事写到叶生词赋冠绝却名落孙山,写到叶生受县令丁公赏识和接济,写到叶生在丁公解任时仍受邀同行,写到叶生用心辅导丁公子学业使其出人头地。这些情节,看似纷繁,其主要意思指向却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通过这个故事,体现科举失败者的内心苦闷,表达他们在科场输得不服的想法,企图向世人指出:不是他们不行,他们很有本事的,只是种种原因阻碍了他们仕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