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时代,动动手指就能送货上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
但屏幕背后的商品到底靠不靠谱,有时候还真让人心里没底。

有些东西看着便宜,买回来却问题一大堆,不仅浪费钱,还惹得一身麻烦。
本期就来跟大家聊聊,有5类东西最好别轻易在网上买,帮大家提前避避坑。

01、珠宝首饰
网购首饰这事儿,踩雷的几率真的不低。
好多人都被商品页的精修图和超低价格吸引过,
结果收到货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有人网购了一对黄金耳钉,一直放着没戴,
结果某天拿出来一看——居然氧化变色了!
送去专业机构一检测,用火一烧就露馅了,里面根本不含金。

还有人在网上买朱砂手串,表面红光闪闪,
价格也诱人,可仔细看孔道才发现,
里面是染色填充的假货。

直播间更是“翻车重灾区”,
主播在强光、滤镜、美颜的加持下,把手镯说得通透鲜艳,
可实际拿到手,颜色暗淡、质地粗糙,简直像两个东西。

有些商家还打着“深圳水贝”的招牌,
其实是从廉价批发市场拿的货;
银镯子送去检测,结果是铜锌合金;
所谓的“金包银”戴几个月就掉色,其实只是镀了一层金;
绿松石也是染色加工出来的……

这类套路真是层出不穷,建议大家买首饰还是尽量去线下门店,
亲眼看看材质和工艺,别图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02、花卉苗木
在网上买种子、树苗,失望的概率也挺大的。
不少花友都吐槽过:看图片鲜活饱满,收到却是瘦弱干瘪的苗子,有时候连品种都不对。

比如有人在直播间买了多肉玉露,
到货一看,和展示的完全不一样。
联系客服,对方却要求他自己付邮费退货,
稍有不满意,竟然还被卖家打电话辱骂。


更常见的是“挂羊头卖狗肉”:
买的郁金香种子,种出来是普通野花;
期待的小米椒,长出来却是普通菜椒;
下单的是朱顶红,开花时才发现是粗糙的蜘蛛兰;
想要白百合,开出来的花却是橘黄色的……




这些苗子不仅货不对板,成活率也低,
运输途中还可能受损,或者不适应你家环境,没几天就枯了。
真想种点啥,不如去本地花市转转,亲手挑的才最踏实。

03、生鲜果蔬
生鲜这类东西,更是网购的“高风险区”。
有人买了一箱黄桃,开箱时只看上层觉得不错就确认收货了,谁知道下面藏了不少烂果;

还有下单时标着“特大果”的李子,送来的却是又小又青的酸果子,
商家还以“生鲜不退换”为由拒绝处理。

更惨的是跟风网购榴莲的,
有人连开四个,不是果形差,就是散发酒精味,
甚至果肉发黑变质,几乎没法吃。


蔬菜也有隐患,有的绿叶菜带着一股浓重的农药味,洗好几遍都不放心;

还有人发现菜叶上泛蓝光,一查才知道是残留的杀菌剂波尔多液,这玩意儿可是有微Du的。

另外,有些人花高价买的“有机蔬菜”,连个认证标签都没有,
商家还以“包装破损”为借口推脱。

所以这类东西,最好还是去超市或菜场亲手挑,
新鲜不新鲜、质量怎么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04、大型家电
大家电价格高,用的时间也长,一旦出问题特别闹心。
虽然网店价格常常比实体店便宜,但背后可能藏着不少猫腻。

有人网购空调后因为匹数不对想退换,
结果被告知要自己付200元运费,而且配送还得等一周,
客服后来干脆已读不回,一直拖着不处理。

更糟心的是,有些电器可能是“串号机”、退货翻新机或者维修机。
有人为新家置办家电,收到冰箱发现表面有划痕,保护膜都被撕了;
洗碗机没用多久就水泵故障,导致漏水;
电视才三个月屏幕就出问题,得整体换新。


线下买虽然价格可能稍高一点,
但售后响应快,安装、维修都更方便,
能省去后面一大堆麻烦事。

总结一下:
网络购物确实选择多、比价方便,但也伴随着不少消费陷阱。
像首饰、苗木、生鲜、家电这类对品质、售后、保鲜要求高的商品,其实还是线下买更稳妥。
多一份谨慎,少一点冲动,钱才能花在刀刃上,买得放心,用得也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