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极矿石哪里多,阿尔金山是一条怎样的山脉

彩虹网

延极矿石哪里多,阿尔金山是一条怎样的山脉?

阿尔金山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一山脉。东端绵延至青海、甘肃两省界上,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东北东方向延伸,平均高度3000~4000米。西段较高,最高峰6161米。有小型冰川发育。若羌河、米兰河等发源于此,但水量不大;山麓的若羌、米兰等绿洲面积很小。有小型冰川发育。降低到4000米以下,至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处,高度又增加到5798米。气候干旱,植被贫乏,无常年有水河流。阿尔金山东接祁连山,两山之间的当金山口为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要道,有公路通过。

阿尔金山地貌,自南向北,峰区有三列山地相间两条谷地,其地貌概况如下:

延极矿石哪里多,阿尔金山是一条怎样的山脉

山峰高度在5200-5828米之间,主峰区沿山脊线两侧分布着近3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山脊两侧发育着31条现代冰川,其中北坡冰川有20条。萨木萨克沟冰川有17条。10号冰川为本区最大的冰川,其长度3.8公里,冰川末端海拔4520米,冰川粒雪线海拔为4840米。主峰阿尔金山位于南坡5号冰川两粒雪盆结合处的后壁。在萨木萨克沟南侧10号冰川粒雪盆的后壁上,另有一座5782米的高峰与东侧主峰相对,二者相距6000米,相对高差46米。萨木萨克谷地,东高西低,海拔4200-4400米,为河流形成区,该沟向北穿越中列山地中部断裂后汇入青石沟,是青石沟的上源。

阿尔金山脉山峰海拔在4700-5550米之间。山地切割破碎,北坡发育了12条冰川,南坡仅有一条小冰川。中列山地最大的冰川是七里沟冰川,其长度2.1公里。冰川末端平均海拔4660米。中列山地与萨木萨克沟谷地相对高度约1000米。萨木哈布塔拉谷地,海拔在3500-4200米之间。谷地西段(青石沟)较宽阔,海拔也较低,向东部延伸则有5个4000-4200米之间的分水岭处于该谷地中。

阿尔金山(青石沟东西一带)地势明显降低,地形散漫,山峰高度在3500-4849米之间,没有现代冰川分布,该山地为阿尔金山的外围山地,再向此逐渐进入山麓地带,最后没于疏勒河下游。

阿尔金山山脉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地处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其山脉东西长约730公里,南北宽约60-100公里,近似东西走向。山脉东西部两端高,中部较低(海拔在4000-4200米之间)。

阿尔金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段发育着现代冰川。阿尔金山山脉西段、中段最高峰苏拉木塔格峰(6295米)、玉苏普阿勒克峰(6062米)由于较难进入和缺乏资料,仍是处女峰;东段山区相对易进入,最高峰也称为阿尔金山,海拔5828米,东距甘青公路约100公里是党金山口,此处是阿尔金山山脉与祁连山山脉的分界处。

阿尔金山山脉东段北坡山麓处于疏勒河下游南岸,南坡在苏干湖附近,南北相对高差分别为3000米和4800米左右,主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它处于阿尔金山深断裂线上,这与峰区高耸峻拔有直接联系。

阿尔金山在阿尔金山的阿尔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东起布喀达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深藏在海拔4400-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溶解分化,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林立的石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蓝天;有的像骆驼、大象、苍龙、卧虎、笔架、天桥、庙宇、点将台、仙人掌、石旗杆、拴马桩,惟妙惟肖;还有千姿百态的溶沟、石芽、甬道、走廊。

阿尔金山的喀斯特地貌,阿尔金山的岩溶地貌,由于局部地区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形成了“静扫群山出,突兀撑青空”的角峰。高原盆地周缘的高山,发育着现代冰川,北缘祁曼塔格山脊线,南缘木孜塔格峰至新疆一侧,根据2007年统计共有冰川388条,面积达878.3平方公里,冰川总贮量为678.2亿立方米。木孜塔格峰和新青峰是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地域,冰川面积占保护区冰川总面积的77.5%,厚度在100米以上。这里冰川类型多样,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坡面冰川、平顶冰川等。

阿尔金山北对库木塔格沙漠,南靠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荒漠,属青藏高原寒带气候区域。虽在暖温带的纬度之内,但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平均三千米以上,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已超过纬度位置作用。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四季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夏季短暂,多风、干燥。一般9月中旬开始飞雪结冰,冰雪期长达9个月。山下戈壁年平均气温3.5℃,1月平均最高气温-9.2℃,6月平均最低温-10.8℃,7月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但分布很不均衡,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年降水200mm至250mm,海拔2900米左右的苏干湖年降水不足50mm。年平均蒸发量为2495.2mm,是年平均降水的20倍以上。年平均风速在3m/秒左右,月平均最大风速5m/秒。以冬春最多,强风多为西北风。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冰雹、大风、强降温对登山安全威胁较大。

阿尔金山山区一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20℃-30℃;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8℃-10℃度。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9月中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不宜进山。

阿尔金山由于降水充沛、植被恢复良好、水草丰茂,各类野生动物分布显现出相对集中,密度大、种群大、数量多的态势。根据2007年统计有野生动物359种,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三大有蹄类动物数量料有10万头只左右(藏羚羊数量为3.7万只,占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藏野驴数量近3.9万头,野牦牛数量为5800多头),加之藏原羚、岩羊等物种分布广,密度和数量大,其它有蹄类动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数量增长。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数量应在15万头只以上,鸟类数量在10万只以上。

阿尔金山主要有8条河流与众多的时令河组成了高原盆地中的“大动脉”。8条主要河流的的流域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河流的水量补给主要的两种,即冰川融水和出露泉水。苏鲁贝提勒克河为最大的河流,发源新青峰北坡,注入阿牙克库木湖,全长280公里,流域面积达6250平方公里。苏鲁贝提勒克河为阿尔金山区最大的河流。

阿尔金山山地北坡呈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从山麓、中山、亚高山以至高山带,均以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植物有:合头草、昆仑蒿、驼绒蒿和玉柱琵琶柴等。2300~3000米河谷中疏生少量植物,如沙棘、短穗柽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胀果麻黄、喀什霸王等。

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鸿章为什么最终都没有进入过军机处?

李鸿章为什么最终都没有进入军机处?这还要从雍正年间清王朝设立军机处之后的一项制度说起。自清世宗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时起,入值军机处者、包括后来的所谓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兼职”!换言之,军机处虽然是一个拥有正式编制的“政府机构”,但是其组成人员的编制却不属于军机处。什么意思呢?如吏部尚书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了,吏部尚书才是他的专职,而看似更高级别的军机大臣反倒是一个“兼职”,他的编制仍然在吏部而非军机处。说白了,军机处就是一个有正式“政府机构”编制的长期“临时机构”……

与此同时,军机处和明王朝的内阁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明朝的内阁有“票拟”权,但清朝的军机处没有。以明朝内阁为例,内阁将具体事务的处理方案形成决议并做成书面文书上报皇帝,由皇帝批复后再经内阁付诸实施。如果皇帝不同意,可以留中、也可以发还内阁重新议处。但清朝的军机处没有这样的权力,军机大臣更多的是皇帝的“顾问”和执行者,他们只有备询和建议的权力,要不要做、该如何去做,一切由皇帝决定,而不是由军机处拟好方案交皇帝审核。但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实际执行权还是掌握在军机处的手中。加之又是与皇帝“亲密接触”的近臣,军机处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

正是因为军机处的权力较大,所以清王朝为了防止军机大臣权势过重,除了将军机处“临时化”之外还特别规定:疆臣督抚不得进入军机处。要想进入军机处,可以,离开督抚任上!当然,除了权力平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交通不便。中国幅员辽阔,但清朝又交通不便、尤其晚清之前,在地方任职的督抚们根本无法做到及时参与军机处的工作,即便是离北京不远的直隶总督也一样。等文件、圣旨传到地方督抚手中再传回给皇帝,黄花菜都凉了……那么,李鸿章为何终生未能进入军机处呢?

李鸿章的职位

李鸿章中进士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太大作为,差不多就是在熬资格。“发乱”爆发之后,李鸿章靠湘军起家,继而组建了自己的嫡系力量——淮军,又凭借淮军作为政治资本一步步登上了人生巅峰!但是,从组建淮军开始、直到下台,李鸿章几乎从未涉足中央机关,一直在地方任职、担任巡抚、总督等等。虽然曾经挂着文华殿大学士头衔,但那不过就是一个虚衔而已,无非就是提高政治待遇罢了……按照清朝的祖制,疆臣督抚不得担任军机大臣,李鸿章自然无权进入军机处。

李鸿章的背景

李鸿章拥有湘军背景、与曾国藩本人和不少湘军“大佬”都关系匪浅,又一手组建了自己的嫡系班底淮军。这对于清王朝、乃至慈禧太后本人而言,都是相当可怕的!换言之,满洲统治阶层对于李鸿章的防范恐怕未见得比曾国藩差多少!但是,满洲贵族圈子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慈禧太后又不得不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汉臣。换言之,慈禧太后对于李鸿章一直都是且用且防,虽然重用有加却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相对于庆密亲王奕劻那些“犬类”,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重用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国家层面,也算是“为国举贤”吧。

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实力,注定了慈禧太后不可能无限重用李鸿章。因此,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使用一直都限制在地方范围之类,没有让他染指权力中枢,也不敢让他染指权力中枢!原因不满理解,李鸿章留在督抚任上,他的势力范围最大也不过就是区区数省,而且还有其他督抚对李鸿章进行牵制,可李鸿章一旦进入权力中枢,恐怕就不好控制了!谁又敢肯定李鸿章不会成为第二个袁世凯?人的脑袋永远都是随屁股走的,不是吗?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恐怕也没有想到他会有逼清帝退位、当民国大总统的一天吧?

即便如此,慈禧太后依然不放心!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经营日久、直隶又邻近背景,李鸿章对朝局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于是,慈禧太后后来在重新启用李鸿章时玩了一手“异地安置”、将李鸿章调往了淮军势力影响力相对较弱的两广地区、担任两广总督。由此也可见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态度,可大用、重用,但不可信用,用则必防。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李鸿章虽然与列强签订了不少“卖国条约”、也曾经作为清朝的全权代表访问欧美诸国,但这一切都局限在外交领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李鸿章是什么“宰相”!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李鸿章,一来是因为他的“洋务”背景,有利于与列强交涉。二来随时可以“牺牲”李鸿章、转嫁矛盾,同时还可以顺带着削去李鸿章的权势,一举两得。事实也的确如此,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为了平息民愤,慈禧太后果然将李鸿章当作了“替罪羊”……风头过后,李鸿章虽然又被慈禧太后重新启用,却被调往了淮军势力影响力较弱的两广,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虽然一直在重用李鸿章,但对李鸿章并不完全放心,基本上是且用且防。将李鸿章置于疆臣的位置上,既可以用其所长、又可以将他的影响力压缩在数省范围之内,使之不至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既如此,慈禧太后又怎么可能将李鸿章调入权力中枢呢?更何况,有疆臣不得进入军机处的祖制在,慈禧太后名正言顺,李鸿章也挑不出什么刺儿来,不是吗?说白了,这就是帝王的“驭下之术”,慈禧太后在这方面几乎是独步天下,李鸿章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农村山多有什么商机?

我是一个山区的农民如果说山区的发展商机我还是很有体会的,我们林业局2017年改制,封山育林职工不砍树了,虽然国家给了好的政策收入也不低,可是我们每年劳动习惯了总想找点事做,林业局领导就带领大家,山区养牛致富我们养的牛都是纯绿色每天都在山里跑的牛,肉质非常好,市场价格也好,还有的种植中草药也是无公害还的品质非常好价格也是最好的,局领导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我们的木耳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全国数的上的木耳基地,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有时间希望大家来我的家乡黑龙江东宁开参观,总之还是得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才能够快速的发家致富。

2月20日左右能恢复返程么?

很多人在这次不断延长的假期中,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刷着手机,关注着疫情,天天告诉自己,快了,真的快了,离我们返程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2月20号是第二个隔离期的结束,那么是否预示着疫情的拐点来到,能够解除封禁,外出打工呢?

这次病毒的爆发是非常严重的,从现在已经确诊了6万多例患者就可以看出,现在全国各地区经过了25天左右隔离期,现在各个地区每天仍有较多新增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而湖北地区疫情更加严峻,每天新增病例都是一两千在增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的。

疫情期间,各地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再延迟复工,推迟生产,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或者已经破产,甚至有些小公司在员工准备上班的时候,被通知公司已经破产,不用来了。如果再不复工,那么对于整个经济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如果长时间不复工,很多人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将承受着车贷,房贷等压力,有存款的人还好一点,那些月光族,啃老族,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那些在底层的穷苦人,企业不复工就无法工作,没有任何收入,甚至吃饭也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造成严重的心里问题。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人也不敢去工作,相比没有了收入,更害怕自身的健康受到威胁,毕竟上班的地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谁也不知道别人是否被感染,现在有发报道潜伏期24天的患者,企业复工被确诊员工被隔离的例子,谁也不敢拿着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2月20号,大部分企业都将开始陆续复工,各个地区也相继发布了企业复工的通知,大都在2月20号,不过针对企业复工也做出了严格指示,必须经过报备,合格以后才能够进行复工。作为制造业人员众多的富士康郑州厂区也发布了防疫返岗激励奖,每人3000元,郑州富士康已经在2月10号部分开工,到2月底也将会逐步恢复生产。

现在高速路宣布免费通行,从2月17号到疫情防控结束,也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返程务工人员能够正常通行。

那么现在部分企业已经开工了将近一个星期了,工人返程客流量已经突破8000多万人次,现在除了湖北省以外,其它省份的新增确诊已经连续12天下降,并没有出现增高的情况,说明企业在复工和工人返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扩散病例,有也是控制在小范围内,这也给接下来企业复工起了一个好的开端。

2月20号以后重要的企业都会开始逐渐复工,部分地区的市场也会相继开放,2月下旬也会迎来返程高峰,同时疫情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返程过程中,人流量比较大,我们仍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能放松警惕!

1910年鼠疫下的哈尔滨?

天灾人祸,人类历史上总有几次让人谈之色变,即使回看历史记录,哪些惨烈的历史场景的记录也让人不寒而栗!现如今非典的疫情,新冠的疫情,在防范得当,措施有利,医学发达的今天都被成功控制,那么1910年的一场鼠疫是怎么让东北三省,尸横遍野的呢……

1910年10月间,满洲里一家客栈里,两位从沙俄归来的中国矿工突然神秘死亡,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就出现了相同症状的死亡案例,随即一场“如水泄地,似火燎原”的瘟疫开始在东三省暴发。难道东北爆发了战争或自然灾害?确实没有,但这件已经持续半年的大事,接下来发生的惨烈比一场战争还要可怕…,甚至可能就是全人类的灾难——东北大鼠疫!

接下来发生的惨烈疫情怎么发生的呢?两名从俄国回来的旷工把灾难带回了东北三省~

事情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俄国人喜欢名贵的毛皮,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天气极为恶虐,为了抵御严寒,他们把动物毛皮制成衣物用来抵御严寒!但不是人人都买得起,那怎么办?为此,俄国人找了西伯利亚的一种动物——旱獭,用它的毛皮做成了替代品。

为了赚钱,当时的俄国人大肆捕抓旱獭,但是俄国人管杀不管埋啊,随意地丢弃旱獭尸体,甚至吃旱獭,于是在1910年那一年,最难治疗的肺鼠疫在西伯利亚爆发了。

19世纪末,大量外来者为了生计,纷纷聚集在西伯利亚草原及蒙古草原地带。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工作主要为矿工、伐木工、皮草猎人,扩大了人群聚居规模,同时不择手段地猎杀动物,最终酿成大祸。

有一个叫张万寿的中国包工头,人们习惯称其为“张把头”,经营着一处华工工棚。1910年9月的一天,工棚内的七人突然发病去世,死因未知,在当地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后来的调查指出,这些人可能直接或间接与感染了鼠疫的旱獭、外来猎人有过接触,成为了第一批大批量死亡的感染者。

鼠疫一爆发,俄国政府就开始戒严,但是他们的办法仅仅只是烧房子,并没有很注重这次事件。最可怕的是,他们还把染上鼠疫的中国劳工赶回中国。

至于生者,俄当局也给予了一些补偿,但强迫他们尽快出境,不得污染俄国当地的卫生环境。

于是其中有两名得到赔偿就沿西伯利亚铁路南线坐火车,在满洲里入境大清国,并住到了中国铁路界内二道街的张木铺。然而只过了一个多月,这两名华工就相继在张木铺发病身亡。随后,此旅馆的旅客也相继感染疾病而亡。

东北鼠疫,开始了。

刚开始时候,当地的人们就以为是一些普通病状,哪能想到是鼠疫这种传染疾病呢,所以就发生了每时每刻都有人因为鼠疫死去。由于接触到病人的人们也很快染病死去,所以消息一时难以传出。短短六个月时间里,因为鼠疫死亡的人数有六万人,平均每个月死去一万人,而且很多人都是举家身亡。一人染病,全家都会因此丧,可怕啊,想想吧,半年之久的时间,按照鼠疫的传播速度,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被传染,

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形容:“如水泻地,似火燎原。”传播路线以车站为据点,沿铁路线由北往南爆发式传播。“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极惨然”。

半年之后这场瘟疫被传出时,已经是在危急时刻了,一时间让清政府手足无措。而此时,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国,因为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是下一次黑死病。

曾经的黑死病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7500万人丧生!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恐惧!

但是,当时的医学界没有现在的专业医疗团队,很少有人敢接近东北地区。因为这场灾难的传播力度实在太大了,谁都怕自己抢救不了,还一个不小心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危难之时,受政府派遣,一个刚刚回国不到两个月的年轻人默默走向了灾区,他就是伍连德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配有两名助理、4个医学生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夫役与警察。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他们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为了成功地执行分区防疫计划,清政府从长春专门调来了步兵团配合伍连德开展工作。任务是对疫区内进行交通管制。政府规定,傅家甸内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4种。每个区的居民在左臂上佩戴不同的证章,可以在本区内活动,但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就连区内的军人们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不许随便走动。严格的警力,使得“任何人偷越封锁线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正是这种科学合理的防疫计划的落实,为成功控制疫情加速了脚步,我们这次遇到的新冠疫情,国家的防疫部署其实和伍连德的部署基本一样,一百多年前就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不愧是中国防疫第一人!

。1911年3月1日这天,整个白天,傅家甸再没有新增死亡人数。

当夜0时,钟声响起,这天全天傅家甸零死亡。随后,东三省各大城市死亡人数也陆续归零。至4月18日,东三省疫情感染人数最终全部归零,这场死亡人数高达6万的世纪鼠疫,至此以人类的惨胜而告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