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汉化补丁,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为什么到了中后期不再有比较大的更新了?
谢邀
确实魔兽在1.24e补丁之后,迎来了非常长时间的一段沉寂,暴雪在长达四年有余的时间内没有对魔兽争霸3做过任何更新,也没有发过补丁,直到2010年之后,1.25之后版本的补丁才开始陆续地发布。
其实在2005年至2010年魔兽没有重大更新的原因也并不难解释。第一个原因是,虽然暴雪家大业大,但是人手也是有限的,暴雪在2005年至2010年有数个需要大量开发人员的新项目,所以老的游戏的运维受到影响也是情理之中。
在2005年到2010年间,暴雪有多款游戏亟待开发,首先魔兽世界作为暴雪网游的头牌,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玩家,其玩家受众无疑是暴雪旗下的各大游戏中最多的。鼎盛时期的魔兽世界作为暴雪当时的香饽饽摇钱树,自然要投入更多的人手和精力在其运维上。与此同时,以星际争霸的世界观为基础的《星际争霸 幽灵》也进入了开发关键期,(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夭折。)同时星际争霸2也进入了开发的初级阶段,再加上暗黑破坏神3的初步的游戏架构。可以看出在多个重要游戏项目并行的阶段,魔兽争霸3很难再被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其运维上。
另外2005年之后确实是网络游戏井喷的时期,而魔兽争霸作为传统的盒装游戏,确实没有那么赚钱。
而往往一款游戏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和游戏公司在其运维上投入的成本,是成正比的。所以说,更赚钱的其他项目,就这么功利地抢走了属于魔兽争霸3的资源。(有推测成分)
可以看出魔兽争霸更新的停滞,不仅仅是其他游戏的人工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正是魔兽世界为首的其他游戏比它创造了更多的收入。而魔兽争霸作为一款相当优秀的RTS游戏,如果有更好的运营模式,本可以做的更好,不幸的是,暴雪的下一款RTS大作星际争霸2在其宝贵的黄金期,暴雪也采用了古板的运营策略,对游戏的规模和推广起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不过暴雪在近几年对于老游戏的态度,变得更好了,先是推出了星际争霸重制版,再又推出了魔兽争霸1.29版本,也体现出了暴雪作为大厂来说对老玩家的关怀。毕竟对这些老游戏小修小补,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但是这样做确实能够博得广大玩家的赞誉,对树立游戏公司品牌有很好的效果。
星际争霸108怎样就改成中文版?
?可以改成中文版。1.因为星际争霸1.08本身是支持多语言的,可以在游戏设置中进行语言切换,所以改成中文版是可行的。2.你可以在游戏界面的设置选项中找到语言设置,选择中文作为游戏的语言,然后保存设置即可享受中文版的游戏体验。3.改成中文版后,游戏中的文字和对话将会显示为中文,使得游戏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星际战甲红莲爆燃喷射器国际服叫什么?
星际战甲红莲爆燃喷射器国际服的名字叫做"Starcraft II Red Dragon Bundle"。因为这个包含了游戏中的三个补丁——红莲爆燃,心灵黑帆和传承 经典,这是英文名字中含有“Red Dragon”的原因。内容延伸:这个包含了不同的游戏模式和多个玩家模式,新玩家可以试试其中的单人故事模式,而老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一起对战,享受每个赛季的巅峰。此外,这个包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地图和装饰品,让你的游戏体验更加丰富。
暴雪游戏现在的游戏环境如何?
大家好,今天X博士不给大家安利新版本了,咱们来理性分析一波。
2017年已经结束了。今天,X博士想带大家一起来从“努力”这个角度,回顾一下暴雪游戏的2017年。让我们来看看,哪款暴雪游戏在2017年最勤奋,哪一款游戏又“一事无成”。
第一名:《风暴英雄》——一年出15个英雄,其他MOBA你们比得上吗?
X博士认为,在2017年里最努力的暴雪游戏是《风暴英雄》。和游戏本身的人气无关,风暴在2017年的更新不仅频繁,而且对游戏体验也有很大改善。
↑一年推出15个新英雄,每个月都有新英雄可以玩↑
首先,在更新频率上,《风暴英雄》碾压了其他主流MOBA。在2017年,《风暴英雄》更新足足15个英雄,平均下来一个月1个还多。要知道隔壁的LOL一年才更新了两个英雄,而DOTA2在2017年只上线了俩新英雄。
而且,风暴上线的这一批新英雄都算是很有特色,其中还有一批像源氏和卢西奥这样的“非ban必选”的强势英雄。
《风暴英雄》2.0版本加入了开箱玩法,为游戏增添了养成元素。而且和其他“坑钱”的“开箱子”不同,在风暴里每次升级都能拿到免费箱子,开出英雄和稀有皮肤的几率也很大。
第二名:《魔兽世界》——劳模“蛋哥”再次便当 你还忍心黑WOW吗?
在2017年顺利推出了7.0版本,还挖下了8.0的“大坑”的《魔兽世界》,可以排的上年度第二努力的暴雪游戏。虽然大家对于7.0版本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魔兽世界》的努力我们还是有目共睹。
↑7.0一上来就把瓦王“献祭”了↑
7.0的剧情设计就可以说很上心。在7.0中,《魔兽世界》几乎把压箱底的设定全部拿了出来:泰坦,燃烧军团还有守护者纷纷出镜。虽然被一些玩家质疑剧情无厘头,但基本的诚意还是有的。
↑神器也是WOW的一次尝试↑
至于游戏设定上,在7.0中,为了引入新人,《魔兽世界》添加了诸如神器、大秘境、世界任务和橙装这样的系统,并且在之后的更新中不断对这些新事物进行调整(比如神器点数和橙装的获得)。
即使有一些老玩家质疑7.0让WOW失去了一些核心玩法,但《魔兽世界》为了变革做出的努力也不应被否认。
第三名:《炉石传说》——听说你们觉得游戏无聊?45个Boss够不够玩啊
2017年,《炉石传说》依旧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年三次的大更新,不过这一年里,炉石的每一次更新都很有分量。至于努力的成果,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给个第三没问题。
今年炉石推出的两个PVE玩法,无论是冰封王座的9职业挑战巫妖王还是狗头人的地下城探险都受到了玩家的欢迎:从内容容量(地下城的45个Boss)到细节设计(巫妖王与九职业的不同对话)都能看出炉石在PVE设计上确实是花了功夫的。
不过在PVP上,炉石的努力成效却一般:虽然很努力地设计了诸如三大家族和任务这样的新机制,但是年内几个扩展系列的天梯环境都曾因为这些设计出过问题(X博士代表各位控制玩家点X任务贼和青玉德)。
第四名:《守望先锋》——“暴雪乐园”即将上线,做暴雪文化的集大成者
2017年的《守望先锋》可以说是“低开高走”:上半年的更新“混吃等死”,结果到了下半年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综合全年表现,可以给个殿军。
在下半年的“暴雪嘉年华”上,OW公布了新地图“暴雪世界”。据网易内部的“舅舅党”告诉X博士,各位守望玩家期待的新地图“暴雪世界”很快就能上线了。
作为一个“占点+推车”的混合玩法地图,和上半年推出的玩法单一而且平衡稀烂的月球相比,高下立判。
在年末公布的新活动“雪国仙境”也是完全的原创新内容,和之前炒冷饭的“国王行动”、“运动会”一对比,谁更用心不言而喻。
第五名:《星际争霸》系列——出个重制版辛苦了 所以为啥不出国服?
2017年的《星际争霸》系列在更新上可以说是“不痛不痒”:既没有出奇的勤奋,也没有大胆的创新。总之,“打卡上班”的星际也就只能排个第五。
↑是强心针,但不是救命稻草↑
先说高清重制的星际1,虽然大家也都清楚这是炒一波冷饭卖一波情怀,但是明明都有中文配音和简中文字,结果你不给咱出国服是几个意思咯?
↑战争宝箱的皮肤设计倒是很有诚意↑
再说说星际2的更新。在2017年,星际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更新合作模式和战争宝箱上。但是相信很多玩家和X博士一样都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印象。或许本年度星际2的最大“更新”大概就是免费了吧……
第六名:《暗黑破坏神》系列——这群人把青春献给了排名第二的那个游戏
凉凉。本文结束。#滑稽
好吧说正经的。在2017年,暗黑3最大的更新就是死灵法师的扩展包,但是说实话,X博士觉得这个扩展包买80多块,暗黑3你亏不亏心?死灵的职业创意和大部分技能设计都继承于暗黑2,有些技能还被大幅整合简化,炒冷饭还要克扣,是不是过分了点???
↑结果进了国服,死灵的召唤和鲜血技能还被和谐了↑
在万众期待的暴雪嘉年华上,《暗黑破坏神3》既没有公布资料片,也没有公布高清重制暗黑2,更没有公布手游。展区小得可怜不说,甚至还在一开始发布了“并没有新内容”的公告……到底是制作组太懒,还是暗黑已经被抛弃了?
↑祝可怜的暗黑系列21岁生日快乐↑
不过X博士觉得这也怪不了暗黑3,毕竟设计师都被抓去做魔兽了……哎,连设计师都被挖走了,难道我们只能给21岁的暗黑系列唱一首《凉凉》了吗?
波音Starliner飞船在首次飞行中遭受了哪些故障?
2014年,SpaceX和波音公司与NASA签署了共68亿美元的合同(SpaceX获26亿美元,波音公司获42亿美元),致力于开发新的载人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任务目标都是6次载人国际空间站往返。
2019年12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6:36,波音的CST-100 Starliner飞船由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CCAFS)第41号发射平台发射升空,按照计划,飞船将在发射后15分钟和火箭的上面级分离,进入一个安全轨道。安全轨道的意义在于一旦出现故障,飞船可以迅速放弃任务,安全返回地球。在这个安全轨道上,Starliner飞船将使用飞船服务舱上的轨道控制发动机进行31分钟的工作,将飞船提升到初始轨道。问题就出现在这个轨道提升阶段,发动机根本就没有机会点火。飞船的燃料不够了,根本不够将飞船送入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的轨道。22日进过波音公司的努力,飞船返回地球,安全降落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靶场。
飞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NASA和波音公司透露了初步总结的事故原因。飞船上的时钟同步有问题,也就是说,飞船上的时钟时间是错误的,没有和地面时钟进行精确同步。飞船发射进入轨道后,飞船上的计算机认为飞船在错误的轨道上,因此自动开启飞船服务舱上的姿态控制发动机进行轨道修正。在这个过程中飞船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地面控制人员发现这个问题后,试图修正错误,可惜与飞船进行通信需要通过中继卫星来完成,由于彼此轨道位置问题,这时候正好飞船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等到恢复通信,燃料已经消耗的无法完成后继任务。
这两个月不断被透露的情况来看,事情并不仅仅如此。Starliner飞船的服务舱除了4个逃逸发动机以外,还有20个1500磅推力的轨道控制发动机,28个85磅推力的姿态控制发动机。由于飞船处于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很多推进系统的部件经历了长时间的使用,远超出了预定计划中的使用时间,发动机的点火次数也超过了预期。地面控制人员不得不关闭了13台发动机,然后通过调整阀门,对推进系统的一些管道进行了重新加压。对这些关闭的发动机进行状态评估后,才重新允许它们继续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飞船的设计余量并不大,已经进入了一种超量使用的状态,可靠性已经出现问题了。
本周四的例会上,NASA的太空项目安全顾问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在Starliner 飞船发射后,波音才在地面测试发现飞船的返回舱和服务舱的分离软件有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被发现的话,分离过程中服务舱的发动机点火会出现异常,整个离轨返回过程将不可控。波音在飞船进入大气层前2小时向飞船发布了更新补丁,飞船上的软件进行了更新消除了bug,飞船顺利返回。NASA的安全专家组在会议上,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认为此事表明波音的软件测试过程并不严格,NASA不仅应该关注飞船故障原因,更应该关注的是波音公司在载人飞船项目上整个飞控软件的整合和测试体系。
虽然最近波音表示要拿出来4亿多美元自掏腰包进行下一次载人飞船的无人飞行测试,但是专家组认为应在此之前对波音公司的整个项目工程与整合过程进行更广泛的评估,也就是说,专家组已经对波音的项目实施过程发生了怀疑,怀疑波音并未在项目中贯彻NASA的质量要求。在评估结束之前,不允许波音进行下一次发射。毕竟无人飞船要跟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万一对接过程出现问题,国际空间站的安全性堪忧。
目前来看,随着分析和评估的深入,还会有更多问题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