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玩过街机、或者FC(小霸王)等游戏平台的玩家,应该没有不知道《吞食天地》大名的吧?街机上的《吞食天地2》(三国志2)被当年的玩家们称为街机“四小强”,在《西游释厄传》、《三国战纪》等IGS中文游戏出现前,就是人气最高的机台之一。而FC上的《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也被称作不过时的经典,各种重置、复刻、改版、mod至今仍在不停地出现。
而且《吞食天地》这个系列中的人物造型和影视、戏曲、连环画中的都不一样,十分奇特,比如关羽扎着头巾穿着蓝布衫络腮胡造型,和一身绿袍长胡子美髯公的传统形象差别很大,赵云一身蓝色盔甲手持短剑,像极了来串场的圣斗士。但除了人物形象外,游戏却意外的正经、故事剧情十分贴合《三国演义》,还加入了很多IF剧情和章节,深挖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系列的全部作品吧。
漫画:《天地吞食》
《吞食天地》整个游戏系列都是改编自原著漫画,发行版一般翻译为《天地吞食》(实际上原名都是一样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左翼漫画家本宫宏志(曾经画过南京大屠杀),1983年开始连载在《少年jump》(也就是坐拥《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等IP的杂志)上,总共画了7卷到刘备等人打倒董卓就匆匆结尾了,而且不是因为人气低,作者自述是“不想被三国背景束缚所以不想画了”。
为什么以刘备、孔明为主角的漫画会“被三国背景束缚”呢?如果看过原著就明白,这部漫画确实是借用了三国的人物和背景设定,但故事情节十分离谱,故事中就有龙族、鬼王、黄金宫殿、天界、魔界等各种奇幻设定。
刘备丧母
孔明的神算和智慧也来自龙女之力。
孔明大战幻钟(张角)
第三卷登场的吕布和貂蝉是兄妹关系,是丁原的亲侄子,生父来自西方,吕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身长八尺。
后面马上的是貂蝉
刘备通过试炼得到“胆量”之后实力秒天秒地(超能打的刘备别的三国题材还真少见)。
关羽的头巾是黄色的(黄巾贼?),出场就带着老虎当宠物(老虎后来被龙女附身变成了白马的卢)。
曹操因为龙女之力而拥有王之气,甚至能够预言日食。
为了习惯日食下作战而提前蒙上了黑布
诸葛亮早早出场,路上招揽了猛将赵云
最后一幕泰山封禅,故事还没展开就结束了
所以说,这部漫画就是披着三国外衣的奇幻故事,80年代就有如此想象力也是挺佩服作者的。
和那个年代流行的漫画一样,《天地吞食》黄暴情节不少(想想早期的《龙珠》和《城市猎人》),即使放在那个限制较少的年代也不太可能过审,所以那时候真正看过漫画的大陆玩家应该不多。
可能是史上最帅的刘备
不过游戏党真没必要复习剧情,因为游戏改编的版权被capcom卡普空买走之后,capcom推出的游戏也只是借用了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实际玩法中剧情反而更接近“三国演义”。
吞食天地(街机)
1989年,也就是《吞食天地》漫画连载结束的五年后,capcom在自家街机平台CPS-1推出了系列首款横板清关作品,后来又移植到了PC-E等其他主机。
这一代的特色是骑马战斗,全程骑马,可以选择刘关张赵,这大概也是三国清版游戏里唯一可以选刘备的吧?
游戏的招式不多,随着等级提升武器的外形会发生变化,整体玩下来和《龙王战士》感觉差不多。
系列战斗爽快感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不火,可能时间太久远了吧。我们那时小城镇里确实没有接触过,都是后来模拟器时代才玩上的。
游戏流程从镇压黄巾到决战董卓,和原著的时间线差不多(曹操最后过场动画里登场),比起原著秒天秒地的战斗力要写实不少。就是孔明、赵云有点出戏(按三国演义此时这两位都还没加入刘备阵营)
吞食天地(FC)
80年代末最火的主机是什么?任天堂的红白机(FC/NES)肯定是当仁不让,capcom作为当时的游戏大厂也在FC平台推出过魔界村、洛克人等经典系列作品。当时FC平台还没有什么“三国”背景的游戏,考虑到“三国”在日本的高人气,卡普空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吞食天地》这个IP在FC上的的改编机会
《吞食天地》街机版发售的同年,《吞食天地》FC也发售了,游戏类型是《勇者斗恶龙》风潮下带动的标准JRPG,也就是以地图移动、回合制战斗、装备、法术等系统为基础的RPG游戏。相信玩过《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的玩家对这个画面都十分亲切。
游戏的美术资源也都是本宫宏志负责的,人物头像基本沿用了原著漫画中的设定。因为新增了不少人物。
宋勇和宋仁是漫画原创人物
和大火的续作比起来,《吞食天地》一代的系统设定并不太完善,比如对游戏性没什么帮助的兵粮系统,每次回程都得补充兵粮,不然出征过程中兵粮耗尽就会持续掉血。
又比如只有五虎将升级会加最大兵力,这使得大量板凳队员压根没有上场机会。
还有招降系统,敌人被打败后有概率可以招降(付出钱或者马),但因为上面那个原因这些武将都是坐冷板凳。
有足够耐心就能刷到经典吕布斩董卓
当然,初代作品还是奠定了系列的基本玩法,多样化的武器,随着兵力增减而变化的攻击力,文官的策略和计谋。
游戏的剧情前半部分基本遵循《三国演义》(删除了赤壁之战等),后面就是刘备暴打东吴和曹魏了。
不知道各位小时候有没有玩到过呢,我那时候在小伙伴家是见识过本作的,不过玩的是全日文版,所以看不懂剧情,卡在了前期就没能玩下去。后来听说有盗版商汉化的卡带(游戏名还是盗用隔壁公司的《三国志英杰传》),甚至还有盗版商移植的完整DOS版(吞食天地:三国外传)但也没机会玩了。
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
作为初代的正式续作,《吞食天地2》可谓是全面进化了,数十名可加入的武将性能各异,不少都有培养价值,引入了全新的阵型概念。不同角色被任命为军师时能使用的策略和阵型也不相同。
虽然本作叫《诸葛孔明传》,主角诸葛亮是到大概第三部分的时候才正式出场,我还记得有个是十分费解的设计,本以为军师给诸葛亮最合适,结果发现7人队伍只有五个能出场(前期没有编成所),而任命军师的人默认会排在最后,导致诸葛亮无法出场,最后只能靠关羽赵云等人用计策,那个命中率和效果和诸葛亮差的太远……
最后走了个野路子,把两名武将送死挂掉,军师诸葛亮就可以出场了……
这一代的知名度太高了,应该是不用做其他介绍了,如今你在游戏网站一搜,能发现海量的改版游戏,足可见当年的人气。
前期神器
当年我和小伙伴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顶着电池老是没电,存档总是丢失的困难在小霸王上通了关。也是那时候少数我完整通关的FC游戏。
现在我也时不时拿出来重温一下,在三国题材泛滥的今天,依然怀念这种简单好玩的游戏。
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
街机上前作的三年后(1992年),这时的卡普空对于CPS1上的清版游戏已经玩的炉火纯青,《快打旋风》、《名将》等优秀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卡普空也就顺势推出了《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准备延续其在动作清版领域的辉煌地位。
这作主打的是步战,套用了连击爽感+性能各异的角色+多样动作指令+可拾取道具+小游戏的卡普空清版公式,完成度也是相当的高。
五名性能各异的角色让我一度以为五虎将有魏延没马超,之后的《三国战纪》才给我纠正过来。
这作在中文区的流行度是十分夸张的,应该说街机厅就没有没玩过本作的玩家吧?
就连林志颖也在《旋风小子》中cos过赵云。
这款游戏的火爆依然持续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你还能看到各类up主用着当年谁也用不好的黄忠老爷子暴打各种高难度改版。
看的多了,自己也会尝试上手重温下,但打两局就会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个打到三美就过不去的菜鸡……
游戏的剧情也是集中在赤壁之战,最后打败乱入的吕布后,只会丢炸弹的弱鸡曹操也是让人映像深刻,和《三国战纪》那个霸气曹操没法比啊。
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玩过世界版(欧版)的本作,游戏中的人物英文名全都不对,实际上全变成了蒙古人名,
拔都,合撒儿,速不台,合丹,阿八哈,都是铁木真家的
据说是卡普空担心“三国”在欧美没知名度(后来靠着隔壁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输出了一波)所以改成了蒙古人背景,毕竟欧洲当年也被蒙古铁骑给征服过,这个理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即使这样《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在欧美的人气也是非常糟糕,和中文圈是完全无法相比。
吞食天地:三国群雄传
可能是街机2代糟糕的销量导致的,《吞食天地》系列就这么沉寂了三年,而这个IP的续作居然是个攻城掠地的策略(SLG)游戏。
人设沿用了吞食天地的一贯方式,特殊人物有不同特技。
各种内政指令一应俱全。
大战场战斗时只有接近敌人才能看到敌军,这个战场迷雾理念在当时十分先进。
但玩过本作的玩家应该很少吧!当年SFC卡带没有汉化普及度就不高,而且SLG三国最出名的还是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和南宫梦的《霸王的大陆》(虽然只出了2作)
而本作也毫无意外的销量暴死了,日本本土的玩家也不待见capcom的策略游戏,之后本系列归于沉寂,没有再出过相关作品了。
结语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游戏世界,高清建模、开放世界、实时战斗已成常态,但我们仍然在怀念那个像素化的《吞食天地》,或许因那里藏着我们的青春:第一次摇出张飞梅花大坐时的欢呼,神火计烧死司马懿的兴奋,和小伙伴一起讨论游戏的愉悦——这些瞬间早已超越游戏,和那些在游戏屏幕前度过的夏天一起,封存在我们自己的时光记忆之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