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敲到冒烟的时候,谁能想到当年学校机房那套五笔字根表会变成时代的眼泪?
办公室白领对着Excel表熬夜改公式,隔壁部门早用拖拉拽做完了全年库存分析——这魔幻现实每天都在上演。
金山WPS原班人马搞的云表平台,硬是把30万企业从代码地狱拽进了“表格编程”时代,连中冶集团造核电站都拿它管流程。
当年骂它“玩具”的程序员,现在看甲方点名要云表开发,只能默默把简历投到培训班。
工具淘汰这事从来不讲武德。
CCED制表精度吊打Word又怎样?
用户要的是鼠标点点就能加页眉。
五笔输入法每分钟200字又如何?
手机九宫格能盲打发语音,谁还背“王旁青头兼五一”。
ACDSee把SEA干趴下就靠一招:缩略图预览能让用户少点三次鼠标。
工具寿命不取决于技术多牛,得看用户愿不愿为你多花0.1秒学习成本。
云表这波逆袭把“用户友好”玩明白了。
中铁16局那帮老会计,以前提个报表需求得找三个部门盖章,现在自己拉个表格就能生成移动端审批流。
华为供应链管物料,用云表搭的系统比SAP实施快六个月,关键还能随时改。
这就像给每个业务部门发了乐高积木,拼出来的可能比专业工程师造的更贴肉吃。
当年程序员嘲讽的“拖拉拽弱智操作”,现在变成养活外包公司的香饽饽。
技术革命最狠的从来不是功能碾压,而是把专业门槛踩碎成渣。
就像抖音让大爷大妈都能剪视频,云表让Excel高手突然发现:原来函数公式才是最低效的生产方式。
但别急着唱衰程序员,搞核电的那帮人还在用云表接PLC传感器数据——工具升级淘汰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那些假装看不见用户抬腿已经迈过门槛的人。
现在问题抛给还在用VBA的各位:是继续守着“专业软件”感动自己,还是趁甲方没换供应商之前,先把自己升级成会画表格的新型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