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伙儿唠唠这个“GBK内码”。我知道这东西说起来好像挺高深的,但实际上嘞,就是咱们平时电脑里头存汉字用的个编码标准。你看,GBK的全称呢,叫《汉字内码扩展规范》。别听这名字那么绕嘴,咱可以想象成它是个“标准”,能把咱们的汉字给编码了,让电脑认识咱们的字,不然这些机器只能看懂西洋字母了。好些年之前嘞,老系统就用GBK来保存中文,啥Windows 95嘞啥的,都是用GBK做内码。
啥是内码?
说白了,这“内码”就像是给每个汉字编个号,电脑才能认得。就拿“姚”和“艺”这两个字来说吧,用GBK内码编码,“姚”是D2A6,“艺”是D2D5。咋看起来怪模怪样的,这些代码实际上是电脑读的“语言”。你别小看这D2A6、D2D5啥的,背后还有门道呢。
GBK和GB2312、GB18030啥关系?
现在的编码有好几种,GBK呢,就是在GB2312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GB2312能表达7000多个汉字,但咱中国字那么多,7000多哪够嘞?所以这GBK就扩展了,能支持两万多个字。后来又有GB18030,那个支持的字更多,可以说就是汉字越整越多,标准也是越出越新。
GBK编码呢,不仅能认国标的汉字,还包括扩展的字符。你比如GBK分为好几个部分:GBK/1和GBK/5是符号,GBK/2呢就是兼容老标准的国标汉字,GBK/3和GBK/4是扩展汉字部分。所以,这GBK范围还真不小,反正能把大多数汉字都给囊括了。
GBK的六个字母代表啥意思?
这GBK编码里头经常见到啥A嘞B嘞的,GBK里带有A到F六个字母,它们呢,代表的就是数字10到15。比如A就是10,B是11,往后类推。咱们平常汉字编码里那些数呢都是用十六进制写的,这些字母就是拿来补位用的。
GBK和UTF-8的区别
现在嘞,流行的编码不光有GBK,还有个叫UTF-8的。UTF-8呢,是用来支持全世界各种语言的,咱中国字、日本字、韩国字啥的都能包容。但是GBK呢,主要是针对咱们中文,主要在国内用。打个比方吧,GBK像是家里用的米桶,专门装咱们的汉字米;而UTF-8就是个大仓库,啥米啥面都往里头放,全球的语言都兼容。
不过有时候用GBK和UTF-8混合着用还会出问题,比如你存的时候用GBK,可打开时用UTF-8,那出来的字可能就乱码。咱们网上老见到的“乱码”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两种编码标准不一样造成的。
GBK到底有啥用?
你别看这GBK名头不响,但老早电脑还不普及时,它可是支撑了咱们中文信息化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早期的电脑系统嘞,几乎都是用GBK来处理汉字。没有GBK,电脑看不懂汉字,那上网发帖子、打文件可就都成了天方夜谭。
再后来随着新编码标准的出现,GBK用得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UTF-8和GB18030。可是一些老系统和程序,特别是一些企业老旧系统,还得依赖GBK才能正常显示中文。对咱们日常生活来说吧,倒是看不大出来,但很多公司内部嘞,还是得靠GBK。
总结一下:
- GBK是《汉字内码扩展规范》的简称,是专门为中文做的编码标准。
- GBK比起老标准GB2312多支持了很多汉字,能处理更多的汉字信息。
- GBK带有A-F字母,代表了数字10到15,是十六进制编码的一部分。
- GBK编码适合早期国内的电脑系统,虽然现在有UTF-8和GB18030等新编码,但一些老系统依然依赖GBK。
- UTF-8是全球通用的编码,而GBK更偏向于中文。
总之嘞,这GBK就是咱们老一辈的“汉字编码”,功不可没。虽然现在新编码层出不穷,但GBK曾经也是电脑认识中文的一大功臣嘞。
Tags:[GBK, 汉字内码, 编码标准, 中文编码, UTF-8, GB2312, GB18030, 内码]